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论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断,从而揭示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萌发、萌芽和初步形成过程,说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框架。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工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本文简要梳理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分工思想,阐述了分工与生产方式、所有制的关系;分工产生、发展及消亡的主客观原因及具体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分工时始终是沿着生产力‐分工‐生产关系的逻辑主线展开的,因此,对其分工思想的深入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国家思想来源于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国家思想呈现新旧观点冲突的情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借助于历史学的大量材料,全面清算了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思想,从而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立场奠基于"社会现实生活",成熟的表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继《神圣家族》之后的第二部著作。该书从1845年春开始酝酿,到1847年春全部完成,前后花了约两年时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论著,马克思在该书中首次详细全面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它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过去的哲学信仰、与旧哲学实行了彻底的决裂,也预示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在理论层面完成论证。本文拟对该著作共产主义论证部分进行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旅居布鲁塞尔期间,于1845年秋季至1846年夏季共同撰写的一部经典文献,目的是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论战中阐明他们两人的见解,彻底清算他们之前的哲学信仰,通过创立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正确的方法论;同时也是为了清除德国思想流派“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现实危害。因此,《德意志意识形态》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中的经典,成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读著作。  相似文献   

7.
1845年,马克思写了两部论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著成,标志着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而其中,马克思集中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由于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最突出的反映在他的唯心主义宗教观中,所以,马克思从批判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宗教观开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中较为系统地展开和表述的。这一理论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忽视,甚至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盲点”和“空场”。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其本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展开,并在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创立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经历了从抽象表述到科学制定再到系统完善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萌发产生人的全面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劳动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制定和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观;最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中,以劳动价值论为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了人的全面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从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和人的各种意识、人的异化角度来看,都是必然的;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实践活动、精神活动和人的本质的实现来看,都是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历史发展、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指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提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前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中有关交往的思想批判继承的前提下,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历史和现实中一系列社会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和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交往理论从产生、发展到最后的完善和深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这个过程,马克思研究交往理论的视角也经历了一个从哲学到经济学的转变,最终确立了唯物主义的实践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是20世纪思想史上内容最复杂、意义最含混的范畴之一。意识形态(Ideologie)是基本内涵存在激烈争议的一个概念,对意识形态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使用,实质折射了意识形态的社会转化。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这一革命性转折使用,成就了他对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意识形态概念的动态复合性,决定了其内涵处于流变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思想认识不断向深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以其高瞻远瞩全面审视了风险社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思想。当今的中国社会,在充满着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挑战。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思想所涵盖的基本精神、分析方法及重要结论,为我国社会治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方向和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虽然提出的时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这种思想对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5.
<正>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线索是从马克思、列宁到邓小平。他们的意识形态思想可以说是通过意识形态的批判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极具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通过对他们意识形态批判立足点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其代表性和典型性,并总结出规律以指导今后的意识形态建设。马克思认为,人们用物质实践,尤其是革命实践改  相似文献   

16.
启蒙运动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动摇了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革命观在形成过程中,不仅不断在大量实践活动中进行总结,还受到了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马克思从不同国家的启蒙运动、不同思想家的启蒙思想理论中,批判吸收了其中的精华,其革命观理论在对启蒙思想不断扬弃的过程中反复修正和不断健全。文章主要从启蒙思想作为马克思革命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的角度,并结合背景因素,论述这一生发到完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拜读《城市学与山水城市》一书,很受启迪,感想甚多。本人心脏病虽不断发作,但愿择要写出几点想法。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反复讲城市问题,总是把城市同乡村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肯定“城市的建造是(人类—作者注)一大进步”(马恩全集3卷第33页)“城市本身表明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乐和需求的  相似文献   

18.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提出了自由办报的“人民报刊”原则,报刊应体现“人民性”,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积极争取自由办报、为人民办报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渐发现了物质利益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进而引发他去思考怎样才能维护人民的物质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这为他后来形成人民主体性思想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9.
一、西方宪法思想及对审计文化的影响 宪法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它深植于西方思想文化土壤中的,本身又是西方历史长期衍生的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西方宪法思想的文化基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理论,后在近代的洛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人的理论中得以形成和完善,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理论论述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历史哲学必须要回到历史哲学的开山祖师维柯那里,维柯的历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基督教的阴霾,开创了历史哲学的新局面。马克思肯定了维柯关于历史观的合理观点,对于他的史学思想持批判继承的态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