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转型升级战略提出以来,加工贸易在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增值率提高等方面效果显著,在区域转移方面效果不够明显,在国内采购率、产业关联度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展缓慢。为了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鼓励内资企业积极参与,改变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的状况;调整中间投入品国产化的鼓励政策,提高加工贸易配套率;顺势发展,推进加工贸易的区域转移;增加加工贸易企业分类评估指标,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2.
加工贸易是以保税方式从国外进口原辅材料或中间产品,经加工为成品后再出口的经济活动,是一种将进口与出口相结合的海关保税业务.据海关统计,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扩大了412倍,年均增长27.3%,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4.4%增加到48.6%;同期加工贸易出口扩大了292倍,年均增长25.5%,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7.8%增加到54.7%.加工贸易的这种超常规发展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国际背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指出,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是跨国公司和中国开展加工贸易的主要动因,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是加强中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并导致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出现了分化,而且,利用外资、进口和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对中国加工贸易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采取措施抑制贸易顺差过大趋势。1.通过建立战略资源产品出口审核制度、加征出口暂定关税等措施,进一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2.努力扩大进口。通过调整进口关税、扩大进口信贷规模等措施,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加强国家重要资源的战略储备。3.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调整和完善加工贸易政策,继续增加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和限制类目录品种,提高加工贸易准入标准,尽快研究制定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政策措施。4.建立健全重要商品出口预警机制,对重要商品和主要市场的出口数量、金额…  相似文献   

5.
基于引力模型的分析框架,本文分别构建加工贸易进出口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影响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国内经济总量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是解释加工贸易进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地理位置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但汇率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调节作用不大;世界经济波动也会引起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的变动,世界人均收入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不明显,但会显著增加加工贸易进口.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下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加工贸易由无到有发展至今,几乎占我国贸  相似文献   

7.
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明显。中国对美国的原材料进口依赖较大,制造业出口多为加工贸易,贸易品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使部分制成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中美贸易摩擦也在加剧。因此,应采取对策缓解中美贸易产品结构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冯冰  孔元 《当代财经》2011,(7):101-109
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这被认为是扩招所致供给增加的结果;另一方面,从我国对外贸易方式来看,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又从需求方面增加了对非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利用2001-2008年我国工业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文章重点从需求方面探讨对外贸易方式对我国工资不平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讲,对外开放增加了我国科技活动人员的相对工资。基于行业特征分组结果表明,一般贸易比重高行业一般贸易出口的增加将提高其相对工资,但加工贸易比重高行业加工贸易出口的增加将降低其相对工资。  相似文献   

9.
杨梦泓 《技术经济》2007,26(3):55-57
我国的加工贸易将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工贸易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效应。加工贸易带动了机械设备等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直接带来了新产品、新技术并建立起新的产业。加工贸易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强化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增强了企业的模仿能力,加深了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人力资本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7,(3):151-165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关于加工贸易内涵的界定以及其具有的主要特征 1.加工贸易内涵的界定。在我国原外经贸部1999年发布的外经贸管发第314号文件《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其做出这样的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材料(下称进口料件),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来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外商提供,即不需要付汇进口,也不需要用加工费偿还,制成品由外商销售,经营企业收取加工费的加工贸易。进料加工是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加工贸易是指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这两种保税的方式,从国外进口原辅材料,经过加工成品后再出口的方式。也正是为了利用这一时机,我国提出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式的“国际大循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推动中国加工贸易升级了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其淋 《经济研究》2019,54(1):52-67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改革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地评估了人力资本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发现,人力资本扩张显著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渠道检验表明,人力资本扩张不仅促使了加工贸易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在职培训的力度,而且还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进口使用更多种类和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品,同时还激励了加工贸易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扩张对融资约束程度低、管理效率高、资本密集型以及外资型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促进效应更大。此外,本文从更多的维度研究了人力资本与加工贸易升级的关系,发现人力资本扩张促进了加工贸易企业组织方式从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的转变,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同时还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效率与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可 《资本市场》2007,(4):66-67
中国的贸易顺差激增的主要力量是进口增速的迅速下降所致,进口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加工贸易出现拐点;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放开对中国的进口限制,允许中国进行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价格不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显著偏低,而且产品的技术等级越高,价格差别就越大,这与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显著改善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在于加工贸易是中国出口贸易的主体这一特殊性所致。如果排除加工贸易,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多年来并没有明显增加,这导致中国出口价格一直居于低位。随着中国劳动力短缺情形的逐步显现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中国低成本的优势正逐步丧失。中国应利用过渡期尽快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强化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对外开放中,加工贸易增加了外国直接投资,扩大了中国的出口额,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拉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宁波的加工贸易发展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当前经济背景下,探讨加工贸易对宁波地区经济的影响,,重新定位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加工贸易的背景出发,了解宁波加工贸易现状,分析加工贸易对增加就业、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宁波加工贸易发展的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关系到企业的治理能力和绩效,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质量乃至国际地位。本文从增加值视角重新阐述了全球价值链位置测度和结构分解方法,并改进了Chor et al.(2014)的企业位置测度方法,进而实证测算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其结构变化。研究发现:(1)2000—2014年中国整体上游度和生产复杂度显著提高,产业链向上游延伸。(2)一般贸易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高于加工贸易企业,但进口下游度低于加工贸易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出口产品更多地用于中间投入品,离最终需求的距离相对较远,进口相对上游产品进行生产,而加工贸易一般进口相对下游的产品进行简单组装加工形成最终消费品再出口。(3)东部地区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出口上游度相对较低,偏向于最终消费品出口,而进口下游度较大,偏向于进口基本成型的中间品,体现了东部地区的加工组装特点。(4)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各类出口上游度相对较高但进口下游度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国有企业的综合进出口位置最高。此外,企业全要素生产、人均工资水平和资本密集度对企业出口上游度具有正向影响,而企业规模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对外贸易方式,虽然其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产品的增值率逐渐提高,但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不利地位,我方获利较少。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必然性,认为加工贸易结构僵化是阻碍其升级换代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出口产品结构比较优势静态化;区域结构过于集中;经营主体结构过分单一;模式结构相对滞后。文章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工贸易绩效与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我国加工贸易的绩效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一般贸易出口的发展,改善了国内的就业状况,但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加工贸易以外企为主体,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结构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较少,同时,加工贸易的中间投入品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替代,对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用较小;此外,我国加工贸易的结构区域结构过于集中,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当务之急是尽快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乔晶  刘星 《当代财经》2011,(2):102-108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加工贸易对第二产业及工业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工贸易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挤出效应;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前者的就业吸纳能力和后者的就业排斥效应均趋向衰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一、加工贸易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改革开放25年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长足进步,对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扩大就业、推动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都起到重要的作用。198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5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5.7%;其中出口11亿美元,占比5%;进口14亿美元,占比6.4%;加工贸易增值率-21.4%。到2003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达4048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47.6%;其中出口2418亿美元,占比55.2%,进口1629亿美元,占比39.5%;加工贸易增值率47%;当年创造贸易顺差789亿美元。多年来,加工贸易累计创造3000万个就业岗位,累计贸易顺差3942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