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一、什么是剥削 首先要搞清楚剥削的涵义。剥削就是私人或私人集团凭借其私有的生产资料或货币资本,无偿地占有他人或其他集团的劳动成果。通俗地说,就是不劳而获,即自己不劳动而通过雇佣、租佃或强制别人劳动,无偿地攫取别人的劳动果实(产品或价值)。发生剥削行为,必然有两个条件:一是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私有者以私有的生产资料作为手段来攫取一部分劳动果实;二是存在雇佣劳动(或奴隶劳动,或租佃劳动),私有者凭借其私有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2.
剥削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剥削还存在吗依据传统的劳动价值论,只有劳动(实际上只是体力劳动)报酬才是正当的,其它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取缔和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土地、资本、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同一般劳动一样也都有权得到相应的份额,那还有没有剥削了呢?在新历史条件下,对于剥削,需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只要我们承认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多元的,那就得承认只要各种要素得到的份额与其贡献相适应,既没有无偿地占有别人的成果,也没有无偿地被别人所占有,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或被剥削。…  相似文献   

3.
《商界》2006,(11):13-13
现在有一种这样的国企,改革以来从未向国家缴过利润(只缴税),亏了由国家财政弥补(注资输血),赢了是企业自己的。无论赢与亏,企业的经营者和其员工都享有高工资和福利。这样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性质吗?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全民的财产,个人或任何团体、单位使用进行经营生产,是应向代表全民的国家缴纳租金的。不缴纳租金不是无偿占有全民的财产吗?这不是全体劳动者为侵占全民财产的少数人无偿打工吗?全体劳动者的投资没有回报,甚至投资都被少数人侵吞和挥霍了;不但前面的血本无归,还要拿出新的本钱来供少数人无偿占有,这是不是一种严重的剥削呢?  相似文献   

4.
剩余价值理论一般被当做剥削批判理论。但是,只从剥削批判角度看待剩余价值,有很大局限性,忽略了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回报的其他重要功能。对于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讲,除了看到市场中可能有剥削,除了看到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必须承认社会人性的  相似文献   

5.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9,(4):6-6
“原罪”并不存在时间上的含义,而是源于人性中总想通过侵害他人权利以达到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为目的的原始欲望。与“原罪”相对应的基础社会规则就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马克思那里叫“反对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所以判定“原罪”的依据不在于是国企还是私企,而在于是否有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发生或者对他人的合法劳动所得构成了侵害。  相似文献   

6.
琼·罗宾逊的剥削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剥削的理论,是对我国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进行解释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现象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抓住本质性、制度性、合理性特征,概括出剥削的定义,深刻认识一定历史阶段中剥削存在的必然性及其作用的两面性.我国现阶段应淡化"剥削"观,确立"所有权分配"观.  相似文献   

8.
《国际广告》2010,(10):144-144
【荐书理由】且不论纯粹的结果导向是否真的会使企业陷入教条僵化的局面,仅本书中提到的提升行动力的方法以及附带的《行动手册》,便值得有心者一读。【核心议题】企业靠员工提供的结果生存,如果要造就一个强大的公司,那么要先学会打造强大的员工!对于员工而言,只要接受这份工作,不论薪酬多少,都要用相同甚至更多的结果交换这份薪酬,否则就是在剥削企业。所有亏损的企业中一定存在无数剥削企业的员工,否则如何会亏损?反过来讲,如果员工努力地提供结果(价值),而企业由于管理或决策导致亏损,这就意味着管理者在剥削员工。  相似文献   

9.
新原罪论     
"原罪"并不存在时间上的含义,而是源于人性中总想通过侵害他人权利以达到无偿占有他人劳动为目的的原始欲望.与"原罪"相对应的基础社会规则就是"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马克思那里叫"反对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所以判定"原罪"的依据不在于是国企还是私企,而在于是否有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发生或者对他人的合法劳动所得构成了侵害.  相似文献   

10.
贾康  张新强 《全球化》2023,(2):36-47
本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相关的两个假设角度入手,依基本原理探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认知框架体系。由此得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劳动和占有并管理生产资料的企业家(主)的劳动可同属于抽象劳动来源”的结论,以及“作为利润本质的剩余价值形成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直接劳动,另一部分则来源于间接劳动(管理劳动)”的结论,从而合乎逻辑地在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体系根基之上,扩展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覆盖面与解释力,并为更好认识“复杂劳动”与“管理劳动”的贡献,肯定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及正本清源认识“剥削”问题,理性把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并存问题,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迄今为止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类型的剥削,即与奴隶制相联系的剥削、与封建制相联系的剥削、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剥削。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将会随着新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的具备而最终消除剥削,因此,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所以会存在剥削,归根到底是与人的劳动生产率相关的,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说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  相似文献   

12.
外部性也叫外在性,包括外部(在)经济和外部(在)不经济,是指“一个或多人的自愿行为在未经第三方同意的情况下强加于或给予他们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的最大危害是使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发生分离。当外部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给社会提供了不能补偿的收益,等于是代为他人取得收益支出了成本。反之,当外部不经济存在时,会使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意味着外部性的制造者无偿取得了来自于社会的收益,等于是别人代为他取得收益而支出了成本。外部性存在的时候,如果社会缺乏一套有效的产权保护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剥削理论和剥削现象的正确认识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关注的问题。本文分两大部分介绍了这个问题:第一部分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了正确认识剥削理论;第二部分采用两个案例、两个假设的格式论证了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14.
剥削作为一个历史现象有其必然性与进步性,不仅与私有制社会共生存,而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并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应当用历史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辨正地看待我国现阶段的剥削现象。  相似文献   

15.
Grey 《市场周刊》2008,(11):103-103
为什么物以稀为贵?粮食是农民打出来的吗?利息就意味着剥削?浪费是否就是可耻的?虚荣奢侈就那么不好吗?为什么美国不生产电视,日本不生产药?  相似文献   

16.
佐银 《商界》2007,(11):62-63
创业路上,我们圆滑,甚至阴险;我们锱铢必较,甚至残酷剥削。在节约成本和公关谈笑中,我们一点点地变成了“坏老板”——不过,你从“坏”里是否能看出几分“好”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的三个属性分别是:自然属性--永存的自然关系;社会属性--社会生产关系;阶级属性--奴役劳动的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体现了自然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那么它是否有阶级属性?如果有,它是不是阶级奴役的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资本是否有剥削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典型的负面领导风格,剥削型领导对员工的消极影响已引起学界重视,但既有研究难以对实践中剥削型领导下的员工创新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本研究认为,剥削型领导的效应具有两面性,基于自我损耗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从正反两条路径提出剥削型领导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依据日记研究和体验抽样方法,对江苏省某地级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人员进行连续10个工作日的调查,运用Mplus的“TWOLEVEL RANDOM”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剥削型领导对研发人员的情绪耗竭与自我效能感均具有显著影响,继而作用于创新行为;组织支持感显著调节剥削型领导对情绪耗竭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并进一步调节剥削型领导影响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剥削型领导作为一种典型的负面领导行为方式,存在于各类组织中。本文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情绪耗竭为中介变量,探讨了剥削型领导对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收集的42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研究发现:剥削型领导对员工的人际偏差行为和组织偏差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情绪耗竭在剥削型领导与员工的人际偏差行为和组织偏差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认识到剥削型领导行为方式的弊端,对员工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速览·声音     
《中国市场》2009,(42):7-7
“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我们更需要理性了解金融的逻辑,从西方发展中学到建设性的技能。而不是像《货币战争》那样捕风捉影、硬凑故事,不要再像1978年之前那样,总是用阴谋论、剥削论来解释比我们发展更快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