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耀辉 《时代经贸》2012,(20):72-72
陕西商人在中国经济舞台上历经了几千年,是我国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商人的经营运作,凝聚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构成华夏文明的重要一环。陕西商人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变迁,其丰富的内涵与经验,对陕西乃至全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陕西商人的成败得失,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过程及留给后人的经验和教训,是经济理论和经济史研究工作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某人为了想当贵州一县令,向一位陕西籍商人借钱买官。这位商人趁机来一个重利剥削。官迷眼看行贿的期限已近,反复求情,最后仍不得不写下极不平等的债据。债据上写的借钱一百两,实得银还不足三十两。商人走后,他把银两放入保险柜,一个人坐在那儿叹气。这时,忽从房脊上传来人的说话:“世间还不曾有过这样不公平的事,你老兄也太柔懦了,让人气愤填胸。我本想到你这儿来偷钱,但我不偷了。我得去惩罚一下那位商人,为天下的穷官出口鸟气。”某人被吓得不敢答话,只听见房脊上有声,那贼已走了。第二天传来陕西商人被盗的信息,连他保险…  相似文献   

3.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杜尚儒 《经济改革》2009,(11):62-64
11月4日上午,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三楼会议室,洋溢着浓浓的乡音与乡情。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全球秦商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世界33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陕西商人济济一堂,共商国是,共叙乡情。据悉,这是陕西首次较大规模地邀请遍布海内外的陕属工商界精英、陕商机构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重回故里。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来不缺商人。战国时期的吕不韦,以全部身家换来了秦国,可谓商人的最高段位,到后世的邓通、沈万三,都是富可敌国的大商人。胡雪岩,更被誉为红顶商人的楷模,受到无数现代商人的膜拜。  相似文献   

6.
乾隆处于康雍乾盛世的后期,在农商总体政策上,重农并不押商而是惠商,但志商以不妨碍“本业”为限,惠商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乾隆时期商人在惠商政策感召下,商业活动频繁,商人十分活跃,处处可见商人活动的踪迹。官商互为依存关系也十分密切,作为乾隆时重要活动的盐务、军需、赈济、河工,以至乾隆南退的参加承差、迎送、修行宫都让商人参与,商人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但乾隆时官商关系,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乾隆对商人的剥削,是盘剥后的一点可怜的慰抚。  相似文献   

7.
豪情总是凌云起,一日同风临绝顶,这是优秀民营企业家储德佐商海浮沉之真实写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于陕西秦巴山麓下的少年怀揣着自己的经商崛起之梦发奋前进,储德佐用了整整20年的时间在东方的巴黎——上海构筑了自己的商业帝国.可以说,他就是陕西商人在上海发展的缩影,20年征程随改革开放共进退,在他的身上,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伟大崛起.  相似文献   

8.
商人流迁的生存策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忆邵 《经济地理》1998,18(4):124-128
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尽管理论上的最终目标可能是发展区位上固定的贸易或形成永久性商店的综合体,尽管随着市场系统的演进,小型市场的数量减少,大的市场中心的规模和数量呈增长态势,但在现代市场与传统市场共存的条件下,商人和商品的时空流动构成了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市场上商人流动的规模和范围正呈扩张态势,专业商贩的远距离流动日益突出。本文试图从成本、风险和利润的角度探讨商人流迁机制,阐释商人流迁的生存策略模型。1商人流迁的现实意义1.1商人流迁和商品流转是形成“销售…  相似文献   

9.
试论明清商人的乡土神信仰张崇旺明清商帮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征。学术界历来认为,地域、血缘、乡谊三者是凝聚商帮的重要因素。但笔者认为,以乡土神为核心的商人信仰圈,则对地域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依托和保障作用。商人信仰早在唐代已萌芽,宋以后渐趋...  相似文献   

10.
商海树高樯—评《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范金民马克思说过,商人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智退秦兵的“弦高搞师”,“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计然之策,不仅驱使了历代商人长袖善舞。乘坚策肥,在中国这个古老世界灼艰难历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吸引...  相似文献   

11.
飞场 《经济视角》2008,(10):63-64
他说他不是商人,却有着商人的心机;他从不把财富放在第一位,但创业刚两年。就拥有了百万身家。作为一个80后小老板,陈庆的商业眼光堪称独到。  相似文献   

12.
本重点论述小商品商人聚集形象塑造问题,并且提出塑造小商品商人聚集形象必须转变观念,制定合理形象战略,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和组织化程度,以及加强聚集的化、道德、诚信等方面的形象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冯仑的履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政府工作经验的商人。这样的商人具备的创造与创新思维都具有摧毁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商业化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商人有着不同的经商风俗、习惯和作风。进入新的世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商人更是大显身手。奇招百出。展现出新一代“新经济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一、绪言 众所周知,徽州商人在明清时代驰名全国,而使徽州商人出名的当然是以他们著名的盐商身分。然而,不仅如此,他们还对明代以后在中国社会被称为新衣料的棉布有着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当江南三角洲所生产的木棉在清代以后以南京棉布(Nankeen Cloth. Nankeens)之名远播欧美,成为世界注目的新衣料时,徽州商人也以其距江南近,得地利之便的优势得以及早进入江南从事棉布交易,特别在是上海地区。① 二、明清时代的徽州商人和上海棉布 棉布在中国流行的概要在明·丘睿的《大学衍义补》卷二十二《贡赋之常》中如…  相似文献   

16.
赵卉寒 《经济月刊》2011,(10):122-124
商人在世人看来有着一种神秘感,这是一群不畏艰难、敢于冒险的商人。光鲜和神秘的背后,这群人骨子里都有甘于埋头苦干的精神,正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把一个个有风险的投资串联成成功的企业运营。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为应对抗战建国之需要,国民政府积极颁布商会团体管制法令、推行县政建设运动,以增强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随着战时商会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以及战后商会与商业秩序的整理与重建,新南康县政建设运动逐步强化了政府对唐江镇商会及其同业公会,乃至下属各营业商号的控制,进而促使基层商会逐渐成为政府征税的代理人。由此,政府与商人的关系越趋紧密,而矛盾也日益凸显。一方面,地方财政不容乐观,政府需要商人的支持,力图吸纳和笼络一些有势力和资本的商人,以扩大战时状态下的财税收入;另一方面,商人群体为了提升对地方政治经济事务的话语权,主动参与地方政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试图以金钱换秩序。然而,这并不意味地方政府可以实现对镇商会的绝对控制,双方始终处于一种既合作又博弈的状态。抗战胜利后,唐江商人在地方参议员选举中获得一定席位,提高了他们在地方事务上的话语权,部分制衡了政府对商会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生意经中糅合着“哈佛”的精深与市井的俗白浙江位于太湖以南,东濒东海,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大省,商业发达。浙江人,特别是宁波人,素有商业传统。在旧中国大上海的生意场中,宁波人是精明且实力雄厚的劲旅。当代又有温州人擢起。浙江商人的经营风格、生意技巧、市场智慧在全世界都出了名,有个从哈佛大学毕业的韩国生意人,在与浙江商人打交道后,对浙江商人的生意经非常佩服,他说:“读懂浙江人的生  相似文献   

19.
在韦伯的研究逻辑连中,行为及其社会效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韦伯研究新教伦理,是为了说明其如何影响了人的社会行动;《商人精神》的讨论则没有涉及明清商业发展本身,仅以商人的精神凭藉和思想背景为主要对象,相对忽视了商人经济行为及经济行为造成社会效果。这一忽视导致了本拭扞卫东方文化特殊性的余英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以“新教伦理”的发生学来模拟东方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的孕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商人及商业资本历史的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亦曾在上世纪随着史学界“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而备受关注,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史研究的衰落使其稍显沉寂,而近些年来商品经济发展高潮迭起,商人自我价值认知的需求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