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1月1日《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实施,人民币理财的门槛随之提高: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金额提高到人民币5 万元以上,外币理财产品的门槛提高到 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这给大众参与人民币理财带来了较大障碍, 许多资金量小的投资者可能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2.
《财会通讯》2006,(9):I0008-I0008
银行理财产品:富裕投资者的选择 个人理财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大幅提高——人民币在5万元以上,外币在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尽管门槛提高,但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金安全.收益较高且购买方便,成为众多稳健型投资者的不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再度加息.理财产品是不会水涨船高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选择银行理财产品还是要谨慎一些。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面向居民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或理财计划,居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和银行签订理财合约,投入一定资金委托银行运作,银行集中理财资金投向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信托贷款、基金、股票、协议存款等金融工具,到期日投资者获得合同约定的收益。自从2004年9月光大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面向人民币储户推出第一期“阳光理财B计划”以来,人民币理财产品发展迅猛。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银行业务。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理财市场的种类日渐丰富。理财产品多具有期限相对较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收益率较高的特点。继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人民币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银行业务。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速,理财市场的种类日渐丰富。理财产品多具有期限相对较长、安全性高、收益稳定、收益率较高的特点。继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人民币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发行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从中可以看出理财产品的市场高速发展的事实。然而作为近些年中国金融创新的主力军,银行理财产品在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东伟 《企业导报》2014,(19):10+12-10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从以储蓄为主到以投资外汇理财产品为主,然后到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主,一直到目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个人投资者既可以选择投资外汇理财产品又可以选择投资人民币理财业务,既可以选择本金和收益都有保障的理财产品又可以选择本金和收益都没有保障的理财产品。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试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昊 《企业导报》2011,(19):128
个人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各家银行纷纷积极推出了各种个人理财产品。本文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现状入手,旨在提出创新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对未来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而言,关系到市场竞争能力、创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对个人而言,关系其财富的增值、生活的便利和生活水准的提升;对全社会而言,则关系到经济的进一步良性增长和发展后劲。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个人财富急剧膨胀,相应地投资意愿以及现代理财观念逐步增强,金融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但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多种因素制约理财产品的发展与创新。本文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发展的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私人银行部,并推出了国内首例个人理财业务,随后,保险公司也利用其保险业务的网络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其后,证券、信托、基金也大力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并设立理财中心来推销理财产品.个人理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数据,我国商业银行在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和筹集资金分别为593款、1158款、2404款、2618款和2000亿、4000亿、7200亿和10692亿,2008年上半年同期公募基金、保险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为1200亿、3200亿、3250亿和80亿.  相似文献   

10.
现今,不少投资者手中都会有一些外币,如美元、欧元、澳元等。如何安全、有效地打理这部分资金,以及实现保值增值就成为不少投资者需要。专家提示,投资外币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费率、流动性、理财期限等细节。看这类产品是否保本从目前看,银行外币理财产  相似文献   

11.
毛莹 《总裁》2008,(10)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产品、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通过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创新个人理财产品,加强市场营销等多种方式,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期一些投资者在网上“晒”出自己去年的投资收益,“零收益”使不仅仅再是个别现象,随即成为2007年投资理财的热门话题。统计显示,2007年国内中外资银行共发行人民币、外币产品三千余种,其中超额收益率为负的理财产品也并不少见,这些产品的实际投资价值都不如存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金热销,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推出人民币、外币的理财产品,“信托理财”、“投资型保险”、“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新名词、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理财产品,从资金的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出发,针对不同投资的偏好,丰富了个人或企业的投资品种.可以说,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理财时代”。而现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充分重视。我们选编了系列章,旨在介绍这些理财品种,以期企业了解这些产品后,在不影响企业日常经营的前提下,使企业的闲余资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4.
黄译宣 《活力》2014,(10):76-76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财产品层次亟待提升。国外个人理财市场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资产总额在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所谓“高资产净值”群体的高端私人银行服务,而另一类是面对资产总额在十万美元以上相对大众化的理财服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市场绝大多数定位于后一类,高端私人银行理财服务并未大规模涉足。对理财市场的认知不同,造成了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理财市场上推出的产品也截然不同。国外商业银行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理财服务产品涵盖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税收筹划以及遗产管理甚至医疗保障等众多领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提供管家式的全方位服务。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多数将理财市场定位于服务大众客户,理财产品仍停留在简单的咨询和建议层次上,相应的理财产品方案也仅仅在现有存款、基金、保险等产品以及一些保本收益型理财产品基础上的简单组合。显然,高端私人银行业务的利润贡献率要远高于大众理财业务。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和金融需求的提高,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需求必然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必须尽快提升理财业务的水平和层次。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成为首家私人银行部,并推出了国内首例个人理财业务,随后,保险公司也利用其保险业务的网络为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其后,证券、信托、基金也大力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并设立理财中心来推销理财产品。个人理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数据,我国商业银行在2005年到2008年上半年发行理财产品和筹集资金分别为593款、1158款、2404款、2618款和2000亿、4000亿、7200亿和10692亿,2008年上半年同期公募基金、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5,(3):67-67
俗话说,人不理财,财不理人. 在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最旺的节日.春节过后人们自然又该盘算把花剩的钱储蓄银行里,这也是老百姓最传统的理财方式了.今年春节走进银行会发现,银行工作人员会十分主动的向你推荐一个新的理财产品,名字也不是储蓄,而是诸如",心喜"、"万利宝"等诱人的名字,这就是人民币新的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三化"特征,揭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中的风险表现,提出了促进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为维护储户合法权益,商业银行不得对人民币储蓄开户、销户、同城的同一银行内发生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及大额以下取款业务收费",即禁止商业银行对存款账户收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计》2005,(22):43-44
个人理财不仅受到国内银行业的追捧,外资银行也已兵临城下,花旗、汇丰等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业内一直享有盛誉.全球最大的个人财富管理者--瑞士银行也表示,要在北京成立分支机构.有媒体称之"个人理财的时代即将到来"!但是怎样认识各商业银行热销的个人理财产品,又如何迎接个人理财时代呢?  相似文献   

20.
目前,银行外币理财产品已经成为最主流的外币投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外币理财产品各大银行差异很大,即使存续期相同的产品也可能有较大的收益差。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一定要货比三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