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油质量检测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指标,凭借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基于此,针对食用油质量检测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从电导法、色谱法及光谱法等方面,逐一阐述食用油质量检测的不同方法及其具体运用,以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参考,能够不断提升食用油质量检测工作效率,保证食用油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现阶段大部分食用油的分类和掺杂油的种类作为切入点,浅要论述食用油掺假的主要检测方法,并提出食用油掺假检测的发展,以期促进我国食用油掺假检测方法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食用油现代化加工工艺水平逐渐提高,但食用油的安全品质问题却日益严重。食用油安全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食用油安全监管模式和手段,对我国食用油安全质量检测技术指标进行明确划分,从而为保障食用油的安全和相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植物食用油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市场上调和油的占有量越来越多,为防止食用油掺伪现象,检测植物食用油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简要介绍感官法、理化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常见的植物食用油的鉴别方法,以及化学计量学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比上述方法得出,化学计量学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常见植物食用油种类鉴别,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人体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必须摄取一定的油脂来保证健康。食用油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油脂,可以为人体提供充分的营养,而且很多食品的基础原料也是食用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要不断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安全,只有使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保证食用油的安全。目前,社会各界的人士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食用油的安全问题上,也因此,必须尽快提升食用油的质量检测手段。人的身体健康与食用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安全的食用油才可以让人们放心的食用。本文主要对食用油的质量安全进行探讨,并且介绍了一些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品质量时刻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尤其是食用油质量。食用油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做好食用油质量检验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食用油品质的检查方法分为多种。接下来,本文就食用油品质检测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食用油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掺假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简要论述食用油掺假的一些常用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其成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维生素E。本文探讨了维生素E在食用油中发挥的作用,简单地介绍几种检测食用油中维生素E的方法,分析目前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梳理新世纪以来我国食用油价格及其相关数据,从供求角度出发,分别从"量"与"质"、国内和国外两组维度分析供给状况对食用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根据国内食用油价格波动形势,本文提出在宏观层面,建立和完善食用油储备体制机制;在市场层面,加强政府监督和规范市场运作;在技术层面,应用转基因等新技术和手段,以进一步稳定食用油价格。  相似文献   

10.
食用油标签是食用油生产商、销售商对其所制售的食用油的品质担保宣示,也是消费者选择食用油的主要参考依据。近年来,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不在食用油质量创新上下功夫.却在食用油标签"创形"上下功夫,在食用油标签上虚假标注,欺诈消费者。盐城市东台工商局时食用油市场这一违法行为进行了打击,查处了一批食品标签不合格食用油案件.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相关企业进行整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介绍的就是该局查处的一起典型案例。案件经过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复议机关和法院均维持了东台工商局对奥康公司作出的处罚决定。本案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第六期公报收录为行政诉讼指导案例。  相似文献   

11.
包装作为生产环节的最后一道工序,对产品质量及公司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食用油的包装,以往工厂大多采用人工形式进行检测。随着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逐步代替了人工去完成这项繁重、枯燥的工作,而且其在可靠性及低成本方面也占有很大优势。机器视觉检测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它在检测缺陷和防止缺陷产品流入市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结合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在食用油包装行业的应用,探讨了机器视觉技术的优势及其在食用油包装行业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优化食用油油脂氧化物的检测方式,本文以分光光度法对油脂氧化物的过氧化值进行了参数化测定。首先,系统介绍了测定试验所需要的材料和方法,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建立了模型,意在指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用油成分检测的技术方法,满足实际生产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热干燥箱法与卡尔·费休法分别测定成品食用油水分,精密度在1.4%~7.4%,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以用卡尔·费休法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的水分。每2 d标定1次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得到卡尔费休试剂的滴定度最佳周期为1周。食用油的最佳称样量为(2.0±0.4)g(精确至0.1 mg)。用纯水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8.5%~101.25%。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用油价格波动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近期我国食用油价格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价格波动的原因,包括原料成本的变动、国际资本运作的影响、原油涨跌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对中国大豆收储政策的踏空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我国食用油价格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阶段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有人认为,此次油价上涨属于成本驱动或供不应求导致的正常价格调整.但数据分析显示.此轮涨价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国内食用油行业原料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产业链被外资控制、市场集中度过高、相关机构反垄断不力以及国家油料储备体系不完善。为此,应从强化油脂安全观、振兴油料种植产业、扶持内资油脂企业、加大反垄断力度、完善食用油储备体系等方面稳定油价、保障民生。  相似文献   

16.
《消费导刊》2011,(16):I0007-I0007
自散装食用油退出市场后,目前品牌桶装食用油价格开始小幅下挫。回龙观交易市场食用油批发经营户王先生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11月上甸,食用油零售价曾上调过两次,涨幅超过三成。自11月开始,受到油脂期货价格下跌、散装食用油退市、桶装食用油上市量增多等多重因素影响,目前桶装食用油价格跌幅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7.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塑料油桶常用的塑化剂,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及致癌性,在适当条件下会不断释放而污染食用油。本文综述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检验方法、含量调查和迁移研究,以促进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更有效的检测和监管。  相似文献   

1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对食用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B2进行检测。样品经85%乙腈水提取后,氮吹至近干,用正己烷和三氟乙酸衍生,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上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和B_2在0.2~40 n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黄曲霉毒素B_1和B_2添加浓度在0.2~10μg·kg~(-1),回收率范围为83.7%~92.8%,RSD为4.0%~8.3%,检出限分别为0.075μg·kg~(-1)和0.068μg·k~(-1),并用所建方法同GB 5009.22-2016中的第二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和B_2的检测提供一种更快速、更节约成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经贸》2009,(5):12-12
随着国际市场食用油价格的下降,大量进口的食用油已经冲击了斯里兰卡食用油市场,尤其是影响了当地椰子种植者的利益和积极性。斯里兰卡4月正式开始提高食用油关税,食用油关税由每千克40卢比提高到60卢比,旨在减少食用油主要是棕桐油的进口,以保护本国椰子种植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缅甸年人均食用油的消费量为7.3公斤,全国每年食用油的总消费量为34万多吨,而自产食用油仅约为18万多吨,年均尚须进口近16万吨,占该食用油总需求量的46.6%。为了解决食用油供需矛盾,缅甸近几年来开始在该国南部德林达依省的土瓦、丹老和高老地区以及若开邦和克软邦部分地区种植油椰。缅甸进口的食用油大多为棕榈油,主要从诸如马来西亚等国进口。缅甸食用油46%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