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266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和假设检验,证明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良好人际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自主性、自我接纳及掌控环境等,与主观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雪 《魅力中国》2011,(10):238-239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使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00名新乡医学院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受惩罚、健康适应等生活事件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而性别、年级和年龄段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结论生活事件发生的频度影响医学院校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医学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1993—2018年间的1238篇文献为原始数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主观幸福感研究发展进程谱,挖掘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与研究机构,描绘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热点问题。结果显示:第一,国内研究者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但核心作者群尚不多,且核心作者群中的作者多来自同一学科;第二,研究团队之间的互引关系较弱,学术交流有待加强;第三,研究主题涵盖了大学生幸福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精神卫生、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应对方式和心理资本为该领域中新兴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幸福感"一词近来频频被人们用于评价自身生活的质量上。课题组对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用于娱乐活动方式和时间、居民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对收入水平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影响较大。同时,文章也对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因素进行了一些政策解读。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是两个非常相似且在实际研究中常常等同起来使用的概念。然而,虽然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2006年的CGSS调查数据(该数据对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均有单维度的测量),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区满意度状况均与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但是,性别、出生队列、婚姻状况与政治面貌对两者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陈桂兰 《魅力中国》2009,(15):187-18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在借助于主观幸福感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的机制,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优化城市生活类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配套情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居民幸福感,同时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基于长沙市生活服务设施兴趣点(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相关性分析、改进的CRITIC方法,探索生活类设施空间配套情况,结果表明:①各类生活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方向一致,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②各类生活类设施在空间上两两相关性存在差异,医疗、教育、购物、餐饮与居民小区相关性较高,生活休闲类设施相关性较低;③高等级生活配套区域呈现单中心布局,次级核心区沿交通干线零星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王雅  张伟 《理论观察》2013,(12):136-137
本研究利用2013年武汉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状况调查的原始数据,运用定量模型分析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男生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女生,社会交往和个体人格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而经济状况不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俊 《理论观察》2013,(9):71-73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态度,是指个体在自身所确定的标准的基础上对其整体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反映了人们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对中小企业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现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青年员工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差异。因此,中小企业应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公平的薪酬福利制度等方面提升青年员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今年"两会"的热门词汇是幸福。专家、媒体议论纷纷:幸福是什么?如何建立幸福感评价体系?其实有一个现成的指数几乎可以直接拿来衡量民众在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邵玲  丰旭红 《魅力中国》2010,(23):177-178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随834名学生作为被试。结果(1)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2)重点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上存在的差异,职高学生与重高以及普高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都无显著性差异。(3)对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及各因子的年级之间的比较发现,总的来说三个年级的主观幸福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男生和女生在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上并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中生总体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大部分高中生对生活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12.
陈晶 《中国集体经济》2014,(30):152-156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潜在风险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主观幸福感评价。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中的高风险地位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农民工面临的就业收入风险、家庭结构风险、社会保障风险、城市社会参与及融入等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幸福感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幸福感的提升不能仅依靠公共服务设施和政策的扩充,更要积极地开辟"绿色通道"以化解农民工的社会风险压力,通过改善其工作生活的安全感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新疆城乡居民综合生活幸福程度的提升对居民自身、新疆稳定、国家统一完整等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获知当前新疆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真实状况,探寻提升居民幸福感和促进社会和谐之策,项目组对乌鲁木齐、塔城地区、喀什地区8市县16周岁以上1534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运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了社会问卷调查.本文首先对问卷有关内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性检验,并根据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提出提升新疆城乡居民生活幸福感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文中研究选采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来测量扬州居民的幸福水平。采用4级记分法。调查结果表明,幸福感指数最高的是党政机关,为3.3,其次分别是学生、事业单位和军人/警察,分别为3.23、3.16、3.17,而失业人员的总体幸福水平只有2.33。失业会减少失业者的收入、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失业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在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发起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获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本文将在心理学视角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居民幸福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提出顺应了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发展趋势,但该概念的理论内涵探究仍存在不足。本文在系统回顾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其与自我概念联系紧密,因此选择从自我差异理论出发探究其变化的内在机理。通过结合自我差异和时间概念,本文将自我差异类型细分为"同一自我内部差异""真实自我—理想自我差异""真实自我—应该自我差异""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差异"和"假设自我差异",深入分析了个体职业生涯中的不同自我差异对职业生涯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在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上的表现,以此拓展职业生涯幸福感波动的内在机理,弥补现有理论的不足,并对相关领域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一、正确理解职工幸福指数的涵义起初,"幸福感"这个名词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莱恩提出的,他在研究中发现:职工的幸福程度不仅仅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还受多种因素控制,幸福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幸福感在汉语中的解释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实际上,幸福感即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的综合主观意识,表现在具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幸福经济学理论,当生活质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后,将呈现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弱相关。幸福不仅与人们的以生活质量为主要表征的“生活善”相关,而且与“人生善”密切相关。幸福感是“生活善”与“人生善”双重感受的叠加,两者缺一不可,同时又以后者为根本。个体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寻找和把握幸福感在“生活善”和“人生善”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同于以往。对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日渐受到重视,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内涵随着其研究的深入不断丰富,研究方法多以传统的社会统计调查方法为主。以整个社会的大的发展背景而言,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为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取得了不少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包燕芬 《黑河学刊》2011,(6):196-197
对影响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条件等相关因素提出密切关系、改善方式、创造条件等对策,以期提高青少年家庭生活满意度,从而增强他们主观幸福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