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已有的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影响OFDI的相关因素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这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利用我国2003—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面板数据和Baker等测算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指数对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OFDI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和验证,得出东道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负面效应。最后,本文针对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给出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WTO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政策预期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和壁垒落差效应等投资效应。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区域经济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效应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为中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额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对我国海外投资对我国经济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重点实证分析国际收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国内就业效应,进而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扩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而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与发展可以通过调整、完善国家干预引导、投资主体培育、投资产业选择以及投资区位选择等方面的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倩  刘元庆 《价值工程》2010,29(28):84-85
对外直接投资是为海外的子公司供应生产要素,因此能帮助投资国避开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介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3,(16):1-2
文章回顾了三个经典的与母国产业结构相关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接着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国内学者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从而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理论支撑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东道国特征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使用200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揭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具有显著的负影响,而东道国工资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以出口度量的双边贸易联系及双边汇率对中国在东道国的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从动态来看,前期投资对当期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缺乏连续性.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世界贸易,它正渐渐取代国际贸易变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加快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而哪些是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为迄今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此问题有助于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上加以完善,进而为优化布局提供依据。本文将从我国现今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WTO的框架之下,中国在争取引进更多外资的同时,对外投资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文章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其可利用的更好的政策环境,探讨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有助于我国资本输出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瑞莉 《企业经济》2005,(10):10-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大力吸引国外投资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为了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本文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为依据,在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动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邵学言  吴琼 《价值工程》2006,25(5):13-15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实施的重大战略性决策。本文从战略研究角度,对我国发展“走出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根据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对我国的对外净投资和人均国民收入关系作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我国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应大力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能否推动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GVC)中高端,是开放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需破解的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不确定性的冲击深刻影响着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和决策。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和投入产出表数据,引入国内国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变量,综合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冲击下,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中国企业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显著的GVC降级效应,世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强化了这一负效应。分行业看,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拖累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且中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波动对制造业攀升GVC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当提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绩效,完善对外投资的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工具,积极布局自主安全可控的区域价值链,构筑促进和提升国内大循环的缓冲地带和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湖南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工业三废排放量等数据,通过运用OLS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虽然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弹性系数不大,即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很小,这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不同;对这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检验,发现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走出去”战略推行20多年来,我国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审批与监管、金融与财政支持、服务与调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诸多问题。运用多元回归方法,选取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中对“走出去”企业信贷支持规模作为政策变量来衡量,信贷支持政策对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效果。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融支持政策对对外投资企业的资金支持未起到正向显著作用。这说明我国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政策的促进效果有待提升,由此进一步提出对外投资宏观政策体系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晔 《企业经济》2005,26(6):7-9
本文在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的出口、GDP增长率、银行贷款利率、汇率为主要解释变量,采用1984-2003年的统计数字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为出口、GDP增长率和汇率,其中,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和投资之间具有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技术开发》2016,(26):75-78
以往研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多数聚焦在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较少涉及企业对外投资成效。文章基于中国企业"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率虽然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对外投资失败率的绝对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并且企业投资失败呈现行业和国家集聚特性。其中,对外投资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缺乏、东道国制度环境风险以及国家层面投资引导政策的缺位等,是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走出去"进入加速阶段,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进程中,国家层面要积极制定分类投资引导目录,加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扶持,从企业层面看,要兼顾投资增速和成效,通过构筑企业自身所有权优势,提高企业对外投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在WTO的框架之下,中国在争取引进更多外资的同时,对外投资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文章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可利用的更好的政策环境,探讨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有助于我国资本输出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37-39
本文利用1997-2012年KLD400指数数据对可持续投资与一般投资累计收益对比分析,得出可持续投资在提高投资者社会信誉的同时,具有较高收益和较低风险的特性,有助于中国在对外投资中突破投资壁垒、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在此基础上,利用均值-CVa R模型,对我国主对外可持续投资的资产配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优资产配置中可持续投资比例应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作为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成员,其利用外资水平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文章分析了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阶段特征、区位分布特征和来源地特征,并对湖南省吸引外资流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1995~2010年的流量面板数据,以引力模型为实证基础,采用随机效应FGLS估计了东道国的区位优势以及双边贸易—文化—政治关联度等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影响力.我们得出了如下的结论:第一,度量东道国区位优势的相对市场规模和自然资源禀赋同其所接受的中国投资的规模成正比并且均育较高的统计显著性.第二,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文化—政治关联度强烈地影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即两国的贸易依存度越大、文化距离越小以及政治关系越好,则中国对该国的投资越多.第三,关于东道国汇率政策、货币政策与投资政策的理论假说6至假说9均没有得到经验数据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2008—2017年中国对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基于双边、多边投资政策协调视角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政策协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投资协定(BIT)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ICSID)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负向影响;进一步考虑双边政治关系的调节效应,发现双边政治关系会强化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效应,减弱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为代表的多边投资协调机制会部分抵消双边投资政策协调机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积极影响,而双边投资协定会弱化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