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答疑解惑     
灾后不动产六问 四、地震使邻居家的房屋倾斜。从而影响了业主的房屋。该怎么办?答:业主作为物权人可依物上请求权予以救济。物上请求权,又称为物权请求权,是指物权被妨害时,物权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支配状态而有权对于妨害其权利行使的人请求排除妨害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易刚 《今日重庆》2008,(2):110-113
边城、茶峒、拉拉渡、翠翠,人们一旦提起这些词汇,总能想到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现代小说经典《边城》。然而,现实中的边城,仅仅是茶峒吗?那曾经在拉拉渡口上摆渡的翠翠,真是茶峒人吗?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 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是对物的权利。这里所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和动产。物权是一种财产权,财产权是直接体现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主要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知识产权主要有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和著作权。债权主要是根据合同产生的权利。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物权是对有形财产的权利,物权法是调整有形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无形财产关系的法律主要有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  相似文献   

4.
王红 《重庆改革》2000,(7):44-49
物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对特定的物进行管领支配并享受物之利益的排他性权利。在市场主体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中,不仅只涉及对物的管领支配,还经常涉及物权的取得、变更与丧失,即物权的变动。而依独立于债权行为的物权行为的发生,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结果。因此,在构建我国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时,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必须澄清,以明确立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星巴克的官方网站上,一位顾客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星巴克已经开始在店面销售唱片和影碟,若如此逻辑,星巴克还有什么不能卖,如旅行鞋、新潮家具或环保儿童玩具等呢?若干年后提起星巴克,人们还会首先想到咖啡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产权导刊》2005,(8):57-57
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是一种重要的财产权,与债权、知识产权等其他财产权不同,物权的客体主要是动产和不动产.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包括能够为人力所控制的电、气、光波、磁波等物.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4):14-15
[物权]指自然人、法人直接支配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不动产指土地以及建筑物等土地附着物;动产指不动产以外的物。制定物权法,对明确物的归属,充分发挥物的效用,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物权是权利人对物直接支配,享受其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从古代罗马法的"对物之诉"到德国民法典中的"物权编",再到今天的物权,虽然在名称上有着相当的亲缘性,但是,物权无论从其本身的含义还是从其法律背后的利益考量,都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物权已日益成为一种类型化的保护方式,作为一种法律产品满足对社会利益保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物权状态二元结构,明确归属的静态物权是绝对排他性支配的基本物权和被动物权;发挥效用过程的动态物权是源自社会性而进行外在性限制的相对物权,是直接产生收入的主动物权;它们不是两种并列存在的物权,而是以物为客体的、有内在联系的两种状态。动态物权把在相互依存中获得收入的能力称为权力,属于市场权力。与权利、权力、产权、财产等西方财产权相銜接,是贯通经济学和西方财产权的轴心。社会性是动态物权社会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民众期待公私财产平等,商品起于物权,通过合同流转、增值、终结仍然皈依物权。正如哲学中所说,世界是物质的,目光所极之野、所视之处皆为物。但是,它们归属如何?这是民法典中的信心——物权法才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11.
周铁军 《特区经济》2010,(9):264-265
纳税人权利随人权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纳税人的权利中包含最低限度的人权规定。纳税人权利在本质上是体现人权,纳税人权利是人权在税收领域的彰显。人权通过纳税人权利在征税领域体现。建立权利、公权力、私权利、人权以及纳税人权利的研究体系能突显纳税人权利的人权本质。  相似文献   

12.
居住权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贯穿了公法、私法与社会法的多重视野。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增设居住权以来,学术界和实务界就居住权的若干问题,尤其是与所有权相关的征收补偿、征用补偿、物业权益共享等问题,存在诸多争议。为此,有必要在物权视野下,关注居住权与所有权对抗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采用“主体扩充“”生活成本“”贡献度”等分析方案,探讨赋予居住权人补偿权和业主权利的可行性,从而提出缓和两者“对抗”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快讯》2010,(11):30-33
解民之所忧,纾民之所困,是一市之长应尽之职。你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是什么?你的市长和你想到一处去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一物一权原则是罗马法创设的一项物权原则。一物一权能明确社会财富的归属关系,且简便易行;它使权利便于公示,有利于交易安全;它定纷止争,使物权的内容得以实现;它有利于对权利的保护。日尔曼法“一物多权”、集合物法律地位的确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等不构成对一物一权原则的挑战。一物一权原则的精髓在物权法草案中应该保留。  相似文献   

15.
说到气球.一般人眼前晃悠的肯定是公园大门前小贩兜售的那种。可是你能想到一束气球能让吵架的情侣重归于好吗?能想到一个年轻的MBA通过气球会成为富翁吗?  相似文献   

16.
张雯  李焕 《中国经贸》2008,(24):57-57
妇女权利是普遍人权不可剥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妇女的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由妇女的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权利等。目前我国对妇女人权的保护出现了一些问题,作者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妇女人权保护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杨晓 《改革与开放》2013,(16):48-49
按照法律的一般定义,权利的客体是权利指向的对象。破产取回权是破产法律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然后因为取回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利,我们需要分析从其权原出发判断。就目前可以行使取回权的权利都是物权,所以取回权的客体也必然指向物,而且是有形物。只有当一件物事有形财产且物的所有权非属债务人时才有可能是取回权的客体。权利的期限也是权利的重要部分,而期限必须的性质和权利客体的性质息息相关,故本文从权利客体的入手分析取回权的期限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8.
费维照 《浦东开发》2003,(12):44-46
你想吸引人才吗?你想到浦东来工作吗?本文以大量调查为根据,对“十五”期间浦东新区人才需求作了预测,请不要错过此文哟。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草案)》作为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产物,其所承载的直接使命是:一、定纷止争。通过对物的归属,加强对物的保护,达到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二,促进物尽其用。物权法通过规范物权人有哪些权利和哪些义务,为权利人充分利用财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它鼓励权利人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而其背后更为宏大的使命则是,通过法的形式,确立物权概念.为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定型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最近,《物权法》草案三稿(简称草案)正在全国征求意见。该法是调整各平等主体之问因物的归属和利用产生的财产关系的重要法规,草案第二编所有权第五章专门规定国家、集体和私人所有权,明确国家、集体、私人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所有权人对自己的动产和不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