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政府、大社会”(或称“大社会、小政府”),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系统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试验,作为新的社会经济系统观,其有着丰富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作为新的经济政治体制,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起,首先在海南经济特区进行了试验,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历史已表明,“小政府、大社会”这种经济系统观,反映了市场经济社会下,“政府”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规律;实践也已证明:建立“小政府、大社会”这种经济政治新体制,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的客观要求。海南建省办…  相似文献   

2.
“小政府。大社会”表达的是过度膨胀的政府规模的理念反抗,其实质要求在于如何限制政府规模。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来看,社会客观需求和政府主观性决定了政府规模增长的必然性,而过度膨胀的政府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所以必须保证政府规模被限定在一个合理范围,而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小政府,大社会”为理念限定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3.
“存在”水平的均衡与僵局导致俄罗斯倒退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政治领域是腐败和黑手党,在经济领域是“开放市场”和“抽逃利润”。然而,俄罗斯并非单方面被“倒退力量”主宰着,仍然存在着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正义力量。这种力量首推俄罗斯大多数百姓。做为“倒退经济”的受害者,他们要求社会经济进步的强烈愿望构成一种政治和社会压力,并通过媒体和不同党派、国会议员反馈给政府。政府是社会经济前进“推动力量”的集中体现。即使倒退已成事实并日益加剧,政府仍在不断地做出努力。正是“推动力量”的不断抗争和努力,才使俄罗斯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小政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山 《湖南经济》2000,(11):24-25
80年代末以来,我国学术界几乎一致认定,政府机构改革的理想模式就是构架“小政府、大社会”。在实践中,许多改革措施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这种理想的烙印。海南、上海浦东等新设省区,均试图按此理想模式来设置和运行。但中央对此一直较为谨慎。 10多年来,中央重要文件中尚无“小政府、大社会”的正式提法。随着改革的深化,“小政府、大社会”理想模式的缺陷和不现实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其“小政府”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变得越来越象一个现代乌托邦。   第一,小政府必定不会是强政府。国内学者对“小政府、大社会”的内涵理解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5.
一、电子化政府的内涵和价值 对于电子化政府,有“办公自动化”、“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等不同的说法。所谓电子化政府(egovemment),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自动化的信息和服务,从而构建一个高效、廉洁、透明、民主的服务型政府。它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行政电子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政府传统的行政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与创新“服务型政府”一词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3月份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并从“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配合。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等方面概括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近期,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在本省内开展了1999—2000年陕西社会经济形势专家访谈调查,访谈中同时调查了专家在2000年度将关心的陕西热点问题。调查显示,“本省政府机构改革”、“本省国企改革”、“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高居专家关注的前三位。接下来专家关注的社会热点依次是“反腐倡廉”、“对政府的信心”、“住房改革”、“失业和就业问题”、“社会治安”、“全球经济一体化”、“本省私企发展”等社会经济热点。居于专家关注首位的热点问题“本省政府机构人事改革”,综合加权比例占到48.7%。进一步的访谈显示,即将…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经济》2008,(11):F0004-F0004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然是摆在许多城市地方政府面前的客观难题。创建公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岑国荣 《浙江经济》2003,(17):58-58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他指出:要“按照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强化政府信用.提升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政府信用是表率,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因此,建立“信用浙江”,首先必须建设信用政府。笔者着重就强化政府信用的路径选择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过程,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反映着一定时期公共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效应在于建立与时俱进的社会公共管理体制,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呼唤新的社会治理结构,政府职能转换意味着由社会的直接“管理者”逐步转向社会管理的“主导者”。同时,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就在于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正在日益兴起和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我国企业和政府都是一种挑战,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的“企业使命”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仅是道德呼吁,而且是刚性的制度约束,它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不论对此有何看法,不论是赞成抑或反对,“CSR”应该引起我国企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2.
王莹莹 《魅力中国》2014,(15):307-308
弃婴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社会现象,及时发现和妥善安置弃婴,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作为一种有益探索,我国“弃婴岛”的做法仍处于试点阶段,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本文主要试从司法的角度为“弃婴岛”的健康运行撑起一把法律保护伞,通过立法倡导安全弃婴,同时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应当完善相应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13.
在“节约型社会”的话语背景下,政府管理模式改变的“节约型政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关键和基础在于“节约型机关”的形成,因此分析节约型机关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耀明 《宁波经济》2004,(B07):32-34
在社会转型期,乡镇政府运行模式仍然存在着“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是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效能,而政府效能的提高可通过过四条途径来实行。  相似文献   

15.
张捷 《环球财经》2012,(8):43-48
西方的福利社会就是很多人的“理想社会”,但构建这样的理想社会是需要现实物质基础的。也正是如此巨大的财政负担,才导致了如今西方社会产生危机根源的政府赤字和债务问题。“理想社会”面临“破产”困局。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益研究具有公共品属性和“公益性”特征,是政府在科技方面的支持重点。内涵界定的不一致和“公益性”界限的模糊更易导致政府缺位和越位,因此这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明确其性质和使命。在整个社会公益研究体系中,政府研究机构和其他各类研究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山东经济》2009,25(1):38-41
先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转型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发展中的创新,尤其需要政府制度创新。本文着重考察美国“新经济”转型期,众州政府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作为,通过分析归纳,总结了六条先进经验,对当前我国先发达地区政府转变发展目标与思路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进而指出,我国先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政府之间以建设创新型社会为目标的“政府、经济、社会”综合转型,今后各地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看谁的质量过硬,速度更快,后劲更足。  相似文献   

18.
秦长江 《发展》2023,(3):38-40
<正>近年来,我国在大刀阔斧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数字化政府建设,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政府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适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科技革命发展大趋势而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顺应新时代公共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趋势和方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政府要“瘦身”,就要将其不应承担的社会事务切割出来,让社会组织“制定菜单”,由政府和老百姓来“点菜”。 近年来,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等领域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在新世纪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被党和政府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并确立为重要的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政府转型”,核心是“公共财政”。政府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代表着社会普遍的公平与正义,能否在公共财政的安排方面做到和谐,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目前我国在“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存在“越位”和“缺位”的不合理现象,应当调整公共财政政策,使其真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