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准入前国民待遇作为当前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已在多数国家使用,从2013年开始,我国在上海自贸区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随后,四个自贸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在2015年开始实施同一张负面清单,相比之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有哪些不同,当前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本文将政策文件量化后,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  相似文献   

2.
杨维新 《亚太经济》2014,(4):129-134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负面清单不断缩减的背景下,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中心的要求日益迫切。尽管在政策和制度上,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建设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落实,但基于国际各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探索上海自由贸易区离岸金融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不仅是"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中许多核心的改革试点,或许等不到在全国各省份分批推广,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因FTA谈判而全面铺开实施负面清单、推进金融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2013年上海自贸区(编者注:属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FTZ)似乎充当了改革的急先锋,然而就在各方讨论上海经验如何复制、各地争当下一批改革试点时,谈判桌的另一边,中国与各国的FTA(自由贸易区)谈判,似乎将加快这一进程。1月14日,为期两天的第11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上海举行,专家预计,在本轮文本谈判中,有可能涉及负面清单内容的谈判商定。  相似文献   

4.
国内     
《天津经济》2013,(11):78-80
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成效初显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后,施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运行平稳,并初步展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010-2021 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合成控制法,计量分析了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对上海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可以通过市场化水平、政府干预、地区数字化水平等方式作用于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内     
《天津经济》2014,(11):77-79
■上海自贸区破除“外企顾虑”2015版负面清单继续瘦身 2014年10月25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第二届申江论坛“自贸区试验与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兆杰称,根据调研显示,外企对于上海自贸区关注排行前两位的热点话题分别是:自贸区是否代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简政放权,要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出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2014,(9):10-10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天津达沃斯论坛表示,上海自贸区是改革"高地"而非政策"洼地"。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新设企业比建区前已经翻了一番。设立上海自贸区主要是进行两方面的试验:即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开放的关系。关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李克强表示,希望在自贸区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4年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负面清单"比去年刚刚开始时设立的"负面清单"已大大缩小。希望有更广阔的空间让企业去创造创新,为他们"松绑"。关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开放的关系,李克强指出,在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下统一简称"负面清单")作为新型外资管理模式在中国开始试点运用,虽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旨在以开放促改革,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和管理难点,本文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航运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顺应了国际投资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内各方面改革.但由于多方面因素,上海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改革仍旧面临许多问题,需要根据我国国情,大胆借鉴国际经验,谨慎制定负面清单,并将这一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同步推进,形成一套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启了中国的"负面清单时代",对中国对外开放层次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新的投资管理模式对中国政府也提出了重大挑战,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对美国已签署的47个双边投资协议(BIT)中的负面清单进行了全面梳理,对负面清单所涉及的项目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刻画和分析了美国BIT中负面清单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并探讨了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8年9月,(上海)自贸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这是我国跨境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其作为服务贸易分支完善了我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我国推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有利于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对外开放发展,弥补实施正面清单管理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加强自贸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并推动市场体制改革。但由于我国负面清单制度刚刚起步,存在着部分清单指示不清,清单覆盖面积不足和立法保障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我国应首先立足于完善清单,优化监管,加强立法的相关工作,再进一步考虑加强对未规定的产业施以保护,加强中外协议签署和引入竞争中立原则以及预备兜底等对策,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仅是“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中许多核心的改革试点,或许等不到在全国各省份分批推广,就会在不久的将来因FTA谈判而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14.
梁莺 《中国经贸》2014,(15):57-58
上海自贸区2013版负面清单运行半年有余,对国内外积极效应显著。而其内涵亦随着实践推进而不断变化,故重新定位其地位,审视其意义,细化扩大服务业开放、提升政府管理透明度、兼顾产业保护与国家安全之清单修订三原则,同时探索建立配套的负面清单管理协调机制、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以期为2014版负面清单修订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2013年9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这标志着中国在外商投资管理方面开始试验和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2014年7月1日,上海市政府又发布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2014年修订)》。此外,上海自贸区对外国投资者实施了商事登记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经济"新常态"语境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试验田"。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区的核心制度,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统一市场准入制度、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完善法制保障方面先行先试,着重强调制度创新、政策与经验的复制性和推广性,旨在为负面清单模式国内推广提供完备经验。  相似文献   

17.
编读.传媒     
《上海国资》2013,(11):8-8
历经数月的等待之后,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当天晚上,包含18个门类、89个大类、1069个小类的负面清单对外公布。而此前的9月27日,国务院批准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18.
方虹  张芳 《产权导刊》2016,(3):43-4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使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问题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理论进行梳理,用边界理论分析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通过将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进行比较,指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为提高外资企业进驻效率、加速转化政府职能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是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的"抓手".  相似文献   

19.
邵攻 《沪港经济》2014,(8):24-27
正各方翘首以待很久的2014版"负面清单"终于揭开面纱。7月1日凌晨,上海市政府对外发布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新一版"负面清单",同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对其进行了解读,并发布了上海自贸区新增的31条扩大开放措施,其中服务业领域14条,制造业领域14条,采矿业领域2条,建筑业领域1条。这31条措施于6月28日刚刚获得国务院批准,可谓新鲜出炉。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这31条措施没有涉及法律的调整,就涉及两部国务院  相似文献   

20.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以负面清单为代表的公共管理价值理念及其运行模式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突破口.负面清单管理理念的实质是要求政府基于对自身有限理性的认知,重新定位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大幅削减政府对公共资源的直接配置,并将工作重心置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过程性监管及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