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计重收费是借助动态称重设备,根据计重质量及费率方案确定公路通行费收费额的通行费征收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货车通行费计量方式。实施计重收费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计重收费费率方案、称重设备的可靠性、系统的兼容性等,其中以费率方案的确定最为重要。费率方案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计重收费的成败,过高的收费标准将增加运输业主的负担,无法保证计重收费的顺利实施;标准过低将降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运营效益,影响收费还贷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河北省交通厅关于普通公路实施计重收费的指示,沧州市交通局路桥通行费征收管理处积极协调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以及计重软件安装调试的相关单位,迅速展开了计重收费项目实施工作。2007年11月6日,在104国道青县和吴桥收费站正式成功启动了计重收费系统,拉开了河北省一般收费公路实施计重收费工作的序幕,为计重收费工作在河北省普通公路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计重收费是指在收费车道上安装动(静)态秤重设备,当货车通过秤重设备后+系统自动秤出其轴重并计算出总重,对货车按其总重量来收取通行费的一种收费模式。计重收费改变了货车由人工判别车型的收费方式,克服了空车、重车乃至超载超限车仍按同一标准收费的弊端,体现了多载多交、少载少交公平合理的收费原则.避免了因车辆“大吨小标”收费员与司机产生争吵的现象,减少了收费中人为的因素,同时对规范汽车制造和汽车改装市场.遏制车辆超限运输,保护公路财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计重收费是车型收费的改革,是一种新的车辆通行费征收方式。  相似文献   

4.
2001年,江苏省提出了“按照通行车辆的车货总质量收取通行费”的计重收费方式,目的是利用价格杠杆结合行政手段,有效遏制公路超限运输的泛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计重收费”对治理车辆超限运输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青海、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四川、福建等地也已经或即将实行计重收费。  相似文献   

5.
在公路可行性研究工作中,本文针对计重收费模式下项目未来年收费收入测算困难的情况,以实例测算了计重收费与按车型分类收费的收入差距,从而可以在按车型分类收费计算收费收入的基础上测算计重收费方式的收费收入,为项目财务分析及投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计重模式下实现复式收费的几种方式 计重模式下的车型复式收费方式 车型复式收费方式基本上是一种延用了在车型收费模式下的复式收费方式,它利用计重收费车道软件的降级功能,在同一收费软件内实现由按计重收费转为按车型收费.  相似文献   

7.
<正>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采用封闭式联网收费制式,按照车型和行驶里程收费,并对货车实行计重收费,对超限超载运输加重收费;通行卡采用非接触式IC卡,在系统中封闭运行,重复、循环使用,并采取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防止车辆交换通行卡逃漏通行费。泰州长江公路大桥收费系统管理体制分为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中心-收费分中心-收费站三级。收费分中心负责本路段收费业务和收费系统的宏观管理,收集各收费站上传的收费数据、交通流量信息,以及收费站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同时向各收费站下传时钟、费率、黑名单等命令。收费站主要负责通行IC卡的发放,通行IC卡的回收,并收取通行费。收费站计算机系统可实时收集各车道的交通流量、车辆类别、通过时间、车道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弯板式动态称重设备作为计重收费的主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在各省计重收费中得到了一定范围的应用,本文根据弯板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在计重收费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前言计重收费作为我国公路收费的一种模式,在我国大规模实施已经接近十年,基于"多用路者多交钱,少用路者少交钱"这一基本原则,"使车辆的通行费支出与其对公路的磨损程度成正比关系,通过经济手段消除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利益驱动,适当降低合法运输业户的运输成本,规范货运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路桥梁,保障交通安全畅通,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交公路发(2005)492号《印发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指导意见的通知》)。动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作为计重收费中的主要检测设备,其称量精度、使用寿命、稳定性、综合成本等几个方面因素对计重收费的顺利实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弯板式动态车辆载荷检测设备作为目前主要使用的几种检测设备之一,有着其专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按照山东省交通厅的统一部署,2006年4月1日起,在省内全部高速公路上统一实施吨公里计重收费。本次系统升级,在制定超限车辆收费标准这个核心问题上,充分吸取原来超限区间加收通行费标准的经验,对原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还参考其他省份的标准。此外,针对原标准对于超载50%以内处罚偏松的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对所有超载都加收通行费,从政策层面体现倡导“无超载”。实施吨公里计重收费后,在联网收费条件下,通行费的计算与拆分算法要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主要介绍具体的收费标准设置和算法。  相似文献   

10.
实现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联网通行费拆分结算准确及时,从而保证各高速公路业主的利益。在省内不同高速公路的互通,便利车辆通行,但通行费拆分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投资建设等原因,每条高速公路并不同属于一个业主,如果车辆行驶多条高速公路,则所交的通行费不能简单地归到出口收费站所在路段。如何合理地规划资金的拆分结算,使各个高速公路业主得到应有的收入,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整个高速公路联网计重收费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实情及湖北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的政策和标准,研究并实现了目前在高速公路路网存在环状(多路径)情况下采用最短路径法的联网计重收费的通行费拆分结算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公路超限运输已是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一个非治不可的“公害”。2005年底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计重收费,这既是通行费计费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和保护公路桥梁资产的迫切需要,也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记者从陕西省交通厅获悉,陕西省将对收费公路实行计重收费。即在收费时不能单纯只看车辆行驶证上标注的额定载质量,应按相关规定对车辆载质量核定后,按公路养路费计征吨位收取通行费。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已突破2400公里,随着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偷逃通行费的现象也日益增多。特别是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绿色通道车辆、集装箱等政策以来,偷逃通行费的手段出现了新的变化,方式多样、手法隐蔽、查处困难。这些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收费秩序,造成通行费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14.
货车计重收费自2004年4月在湖北省实施以来,利用计重收费的经济杠杆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载车辆在高速公路的行驶。但是,部分司机采用不规范行车或利用人工作弊等手段干扰计重系统的车辆称厦值,逃逸收费。其中主要包括变速、走S形、压秤边、点刹车、使用干扰仪器等,导致称重数据偏轻,达到少缴通行费的目的。利用双秤台计重设备,可避免或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减少通行费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全国公路治超工作已取得巨大成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在公路治超工作中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对于打赢这场持久战至关重要;计重收费作为治超工作一种很有效的经济手段,目前已在7个省市实施,计划实施的省市也多达十几个,如何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计重收费工作以及计重收费设备的技术发展和革新,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引言 目前,全国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正逐渐推行计重收费模式,有对已通车的高速公路进行计重收费改造的,也有在建设中就开始考虑实施计重收费的。云南省属于高原山区,大部分公路收费站需设置在山区,相对于平原地区,对计重收费设备的安装使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本文结合应用实际,对计重设备安装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引言 陕西省于2006年10月15日实行计重收费以来,收费计重设备全部采用的是动态轴计量衡.但是经过收费单位几个月的使用,发现动态轴计量衡运用于公路收费车道上进行计重收费存在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不法司乘作蔽逃费现象十分严重、收费站收费工作秩序异常混乱、收费管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8.
计重收费对遏制超限超载,保护公路桥梁,整顿和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高速公路、长江大桥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计重收费后,恶意超限车辆大幅减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计重收费后超限车辆的单车收费额大幅提升,受利益驱使,少数车主千方百计偷逃通行费,各种新的逃费形式层出不穷。这些计重收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秩序,扰乱了运输市场,我们在收费工作中应予以高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世界上许多高速公路是用企业征收通行费还贷的方法建成的,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壮大,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收费方式已不能适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车辆通行信息,挖掘驾驶人行为的经济背景,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数据库中详细记录的车辆牌号、上下站时间戳、收费站名称、具体通行的车道、计重数值、通行费额度等信息,识别出利用秤台偏低改变行驶轨迹的车辆,并据此确定精度偏低的秤台。通过一系列算法得到修正因子,以修正因子为依据,修正途经站和终点站的秤台计重结果。经过这种方式,实现同一车辆在不同秤台能够得到同样的计重结果,从而有效避免纠纷,并保证计重结果公平、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