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济月刊》2014,(1):128-128
近年来,跨国企业在华被频频“质疑”,苹果中国双重标准、摩根大通雇佣丑闻、葛兰素史克行贿事件、恒天然奶粉污染事件……诸多在国际市场叱咤风云的跨国企业,一进入中国市场便不可避免地遭遇“搁浅”,这是偶然还是必然?跨国巨头们应该怎样应对中国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2,(6):88-89
卓维浓,品质言爱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准的逐年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高速递增,引起了全世界葡萄酒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葡萄酒生产大国法国、意大利、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且来势凶猛,中国葡萄酒市场一时狼烟四起。本土葡萄酒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模仿,是退让,还是正视?出路在哪里?本土葡萄酒企业面对着诸多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怪论,即每当房地产市场兴旺发达、进入繁荣阶段的时候,就有一些权威人士斥之为“房地产泡沫经济”。2001年。正当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谷,进入新的繁荣期时,又有人惊呼“这是房地产泡沫的第二次高潮”,并预言2002年必将进入房地产业的“冬天”。  相似文献   

4.
王国刚,现任中国创业板市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 副主任、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实施制定主要参与人之一,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博士生导师。曾任华夏证券副总裁等职,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企业金融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已发表《中国证券业的理论与实务》等著作24部,主持过“青岛海尔”、“江苏春兰”等40多家企业的股份制改组、股票发行和股票上市工作。 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主体是谁?是企业。 进入WTO后,外国企业在中国想得到的是什么?是市场,是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未来。 振兴中国民族经济要靠谁?要靠中国…  相似文献   

5.
大要案频发,百姓把钱存到银行还安全吗?外资银行将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百姓会享受到哪些更好的银行服务?中国银行业脱胎换骨改革之际,刘明康能否让自己和银监会在中国金融改革的舞台上发出自己有份量的声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时代经贸》2004,(11):17-24
正值中国加入WTO三周年之际,中国开始步入后过渡期。2004年12月11日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从2005年开始,一些敏感的服务业开始结束过渡期,对外开放。在后过渡期里,既有一些深层次影响逐渐显现的危机压力,又有因前过渡期负责任地兑现承诺而产生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萌生的市场机会。后过渡期的市场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国内外企业如何捕捉后过渡期的市场机会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在第四届“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召开之际,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冯渤 《时代经贸》2006,(11S):47-48
首先感谢论坛组委会对香港贸发展的邀请。 中小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国际市场?刚才好几位已经提到,中国进入WTO时代,竞争比较激烈,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搞好国内的市场就行了,要为长远打算,要进入国际市场,这才是中小企业存活的关键因素。我要讲的是在参与国际市场的道路中,  相似文献   

8.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4,18(1):93-93
PS2进入中国之前,很多玩家都在期盼,也纷纷猜测PS2的主机及软件售价,一时间沸沸扬扬。但是当索尼刚刚宣布PS2在中国的主机售价及软件售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一家都惊呆了……在这样的一片非议中,PS2在中国的前景怎样?会有多少玩家买帐?带着这许多问题,本刊记者蝴蝶(以下简称记)采访了晶合推广中心总监李诚(以下简称李)  相似文献   

9.
林健 《新经济》2006,(6):40-41
补缺经济正演化成为一种经济潮流 不难看出当前中国市场的“乱”:大量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本土企业也在不断地追求生存与发展,市场结构日趋复杂;对中国消费者市场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市场细分越来越细,然而目标顾客却越来越模糊,许多企业的经营也是越来越迷茫。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是陷入尴尬境地:面对强势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各因素的限制,在竞争中很难得到好处;而无数的弱势企业又充斥着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在很多方面牵制和影响着企业的作为。在这样的一团乱麻中,出路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经营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也是如此,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再次发展强烈要求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而走向哪里呢?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亚洲市场成为首选,而由于中美贸易的高度发展使得美加市场也成为中国企业的一大选择。对于欧洲市场,情况似乎就不那么乐观了。所以,对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方案的研究也就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通过对海尔欧洲市场发展方案的研究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及探索中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论当前的市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在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关注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市场运行中的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的使命,更是宏观调节者的天职。拙文研究的问题是:当前中国市场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经济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日元严重贬值的影响下,去年1-8月份仍然实现了平稳的高增长,位列全球各国经济增长的前茅。深圳特区经济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兴旺势头。当然,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生意难做,企业难办;二是国有企业效益在下滑;三是职工下岗在增加;四是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有难度。我们的难度,~不是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2.
《经贸实践》2005,(8):63-63
在国际胶卷市场上,柯达公司和富士公司可称得上是“冤家”和“对头”。有一段时间,在南美市场的较量中,尽管柯达想尽了办法,可销售量仍然敌不过富士,难以进入市场。面对富士一枝独秀的局面,柯达不甘示弱,可怎样才能击败对手呢?  相似文献   

13.
俞迎新 《经济论坛》2006,(13):50-53
一、引言 1982年香港半岛集团正式管理北京建国饭店,标志着国际饭店集团开始进入中国饭店市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国际知名饭店集团纷纷涉足中国市场,出现了群雄逐鹿的局面。国际饭店集团进入中国20多年来,发展迅速,成绩卓著,成为我国饭店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的主力军之一。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变化,国际饭店集团的战略也在开始发生转变,研究他们在我国的发展规律及其发展策略对促进我国饭店在集团的培育与扩张、品牌意识、管理模式、营销网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5,19(12):40-41
2005年中国的IM(即时通讯)市场较之往年确实热闹非凡。在过去的几年里,虽不能说是腾讯QQ的独角戏,到也是新浪UC、网易泡泡等多家即时通讯工具与其形成了众星捧月的态势。腾讯独占熬头,笑傲江湖很是春风得意。而时值今年,微软MSN横空杀出.互联网一片哗然,纷乱噜杂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国的IM市场如今拼的是什么?将来又会走向何方?人们都在思考,在乱战之余我们是否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主角     
《经贸实践》2009,(8):6-7
皮尔·卡丹是什么? 皮尔·卡丹集团1978年进入中国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登陆中国的西装公司。  相似文献   

16.
《商周刊》2012,(5):78-79
卓维浓,品质言爱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准的逐年提高,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高速递增,引起了全世界葡萄酒行业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葡萄酒生产大国法国、意大利、智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著名品牌纷纷进入中国,且来势凶猛,中国葡萄酒市场一时狼烟四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进程中,2009年10月30日,是一个应当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创业板市场正式运行并交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创业板面临种种问题,如估值是否偏高、究竟是创业板还是创富板、如何实现创业板企业的高成长性等等,都应引起市场深思。中国创业板未来之路在哪里?是承接纳斯达克辉煌?还是重蹈日德等国创业板命运?抑或开辟第三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罗学鼎 《时代经贸》2004,(11):64-65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成立.不管是大型的还是小型的.来到中国以后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合资企业.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就有大量的外国独资企业.即绿地投资项目。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总结了很多经验.对这个市场也更加了解.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兼并和收购.即并购。有很多的并购行为在中国市场发生.也就是说中国企业在走向外国市场的时候也会买一些国外的企业。  相似文献   

19.
石来燕 《经济视角》2010,(11):59-60
进入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国际工程承包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内的必然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各地区市场发生较大的起伏、震荡和不平衡。因此承包企业必须在不平衡的格局中,积极了解和掌握目标市场的环境和自身的发展优势,走适合目标市场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旨在通过对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分析,以期找到一些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工程承包市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跨国公司的崛起,它们如何在外国市场选择与进入模式方面作出决策需要系统研究。通过对中国制造企业的调查,我们发现它们的外国市场选择及进入模式战略在不同的对外,直接投资(FDI)的经营模式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发达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都是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市场,同时这些企业更倾向于在发达经济体中投资于营销、生产及研发领域。本研究结论对理解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海外市场选择和进入模式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