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贸易并不是普通的贸易,而是具有某种特殊性的"政治贸易".本文在回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基础上,运用GH模型分析了美国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政府、普通消费者的不同反应.认为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实质上是利益集团通过政治程序来控制立法结果的过程.因此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巧妙利用美国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制衡,重视美国农业利益集团及政治能力,加强与美国国内相关利益团体和在华投资跨国公司的沟通,积极培养游说队伍,使中美贸易向着更加有利于稳定双边经贸关系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本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孟猛  郑昭阳 《经济纵横》2006,(11):45-48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既是其总体对外贸易政策的一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特性。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结束,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出现新的特点。泰文从讨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的历史入手,重点分析现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目标和主要手段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国内外各界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人民币汇率、贸易政策、中美两国的储蓄投资差额、跨国公司从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制造业基地和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等五个方面。通过述评这些观点,认为前两者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没有必然联系,后三者才是原因所在,因此美国以对华贸易逆差扩大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中国迅速开放更多国内市场是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成为最受关注的美国对外政策之一.本文系统梳理了2001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详细阐述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化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对影响美国制定对华贸易政策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莹 《时代经贸》2012,(4):81-82
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受到重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新型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扩散。在我国与他国的贸易摩擦中,属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最为典型。本文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的动因入手,对美国对华制造业贸易保护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美国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主要受到国家利益的主导,利益集团对其影响较小的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国 《中国经济评论》2006,6(6):25-28,3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歧视性。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歧视性的各个方面,并且分析了各项政策所产生的效果及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4日,就在西方“情人节”的当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了一份长达29页名为《中美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的报告。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就对华贸易发表的第一份全面评估报告,因而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最新发展动向。1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基点:中美贸易关系进入第三阶段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一直坚持两个核心原则:①促进建立一个更加开放,以规则为基的国际贸易体制;②在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中为美国人民寻求经济利益。其贸易政策着重致力于通过在本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美国适时地出台了"新阶段"对华贸易政策,在重点强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该以一个"成熟"的"贸易强国"的身份积极地、全面地参加对发达国家适用的国际协议与国际组织,从而让美国厂商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准入机会.该项政策的出台,是美国秉承其"融合战略"主导下的"引导"和"塑造"同步推进的政策,其实质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国内认为其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导致工人失业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的声音此起彼伏,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与其经济增长和失业人数变化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另外,美国对华贸易虽有逆差之名,但事实上美国通过对华贸易逆差获利颇多.  相似文献   

11.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中美正式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布什执政后,媒体密切关注其对华政策,虽然他在安全防务问题上态度强硬,使中美关系恶化,但是布什采取了“政经分离”的政策,大力支持美国开展对华贸易,表示美中政治和完全关系不会波及经贸领域,布什在对待美中经贸问题上会延续克林顿政府的政策,以国家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以期达到美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经济前沿》2008,(10):22-25
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总体上将保持稳定的趋势,但在具体问题上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以防范和化解中美贸易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近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充满变数的背景下,找到其不变的基本面要素并保持自身政策定力十分重要.本文剖析了近期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与之前奥巴马政府努力推动的TPP的关系,认为这些都属于贸易领域内的手段,需结合美国对华贸易目标、美国国内博弈力量对比以及区域贸易规则发展趋势分析.目前,TPP谈判仍是争夺贸易权益的重要“规则牌”,特朗普政府退出TPP后,下一阶段贸易政策的关键在于是否重返TPP或转向非贸易领域热点,以巩固规则制定权和寻求更符合美国意图的全球化.未来在更多非贸易领域多热点的冲突级别和解决水平将直接影响美国贸易政策.大国崛起深刻影响着全球化格局的演变,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在处理中美双边关系上应做好多领域接触和周旋的准备,特别是将贸易与非贸易领域打通进行通盘战略考量.  相似文献   

14.
张雅丽  徐川 《经济师》1994,(6):23-24
析克林顿政府的贸易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张雅丽,徐川1994年新年伊始,美国在贸易问题上相继对中国和日本发难,引起各贸易伙伴国的不满和担忧以及国际经贸易人士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现阶段美国贸易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作一分析,以把握其演变方向,使中美贸易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美中关系对于两国和世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两国需要合作,但由于美国国内一部分势力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强烈攻击使得中美之间摩擦不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人民币低估、不公平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侵权。本文就这三个问题作逐一分析,指出批评当中站不住脚的和夸大其辞的地方,旨在消除双方误解,缓和美中之间紧张气氛,引导两国经贸关系朝建设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逆全球化势力抬头和对华贸易救济的新形势和新阶段值得关注。中国是美国贸易救济的主要针对国,美国调查机关将“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作为常态化的贸易救济方式,使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巨大损失。梳理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司法案件的新态势、新特征和成因,推进中美贸易摩擦化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这一事件进行经验检验,以此来分析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决定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议员的个人因素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不同群体对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这一事件进行经验检验,以此来分析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决定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议员的个人因素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不同群体对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问题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安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大焦点。美国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从而导致其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失业增加和对华贸易逆差大幅增加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美国不惜以损害日益密切的中美经贸关系为代价一再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表明美国正在把双方都从中获得大量“绝对收益”的中美经贸关系“安全化”。从根本上讲是由冷战后美国对华防范与遏制战略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华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日益增多,这些跨国公司对于美国对华的经济外交的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0年跨国公司对美国PNTR法案的游说为例,来具体分析跨国公司在美国对华经济外交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