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两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真实表现生活体验的空间。这两部作品是两位伟大作家对生命与灵魂的叩问,表现出人类生存处境的本质和不满于自身的现状、努力追求向上的灵魂。笔者试图从两部作品的爱情、死亡主题和船的意境进行比较分析,再现主人公对现世的抗争,试图从爱情中找到精神支柱和归宿,坚持内心的精神探索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2.
袁平 《企业家天地》2007,(6):128-129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萨特的《苍蝇》的问世,在时间上相隔三百多年,两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旨是完全不同,二主人公也生活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却表现出多方面的惊人相似之处:第一,二者的生存境遇,自我选择,复仇模式相似;第二,二者都兼有思想家,救世主,孤独者的思想特征;第三,二者的使命一致,结局相同。  相似文献   

3.
《李娃传》和《李师师外传》是唐宋传奇中描写妓女的题材,两位女主人公的言行都凸显了侠义风范,为后世所景仰。又因其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不同,创作年代不同,所受的社会思潮不同,侠义精神的境界也产生了差异。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侠义精神得到了升华——从"细民之侠"到带有国家民族大义色彩的"儒侠"。  相似文献   

4.
《青春之歌》和《长恨歌》是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都出自于女性作家之笔,都是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以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叙事线索,因而在叙事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可比性。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文本内容、叙事话语和叙事结构的比较,可以折射出在不同的时代、政治背景下,女性作家在讲述女性故事时对叙事方式的不同选择,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有利于衔接当代文学史中不同时段的文学创作,形成文学整体观。  相似文献   

5.
《我的光辉生涯》讲述了女主人公西比拉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女性主义形象。而在《简·爱》这部小说塑造了女主人公简.爱的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追求自由平等的自我意识和完美的爱情婚姻观。本文通过对两部小说所塑造的女主人公女性主义形象的异同体现出女性主义的重要性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提及杨玉环大家都耳熟能详,知道她有贵妃之衔,知道她备受宠爱.自唐以来,杨玉环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流变,《长恨歌》《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杨玉环形象.单就《长恨歌传》和《长生殿》而言,就为我们塑造了杨玉环的不同形象,或深明大义,或恃宠而骄.我们可以通过这两部作品中杨玉环政治形象、爱情形象、文学形象、历史形象的比较来分析她的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7.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一部经典之作。自从该部作品发表以来,人们便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和研究。我十分欣赏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那充满魅力的形象,而铸就她这一魅力的源泉是她坚守人格尊严。自尊是使美丽成为美丽的支柱,是人生幸福的前提。在一个充斥物欲的时代里,要找到真正的爱情、拥有幸福的婚姻,并非易事。通过对这部作品主人公——伊丽莎白形象的分析,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8.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浪漫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恋人忠于自己的爱情和誓言。他们为了爱情,不顾残酷的现实,最后双双殉情。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批判了封建道德观念,弘扬了人文主义的理想,表现了主人公追求爱情幸福和个人自由的理念。通过分析探讨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封建制度和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点,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悲剧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和根据其改编的昆曲《血手记》中女巫这一角色是不同的,因而其主人公麦克白和马佩的悲剧也不同.通过比较两剧中女巫的形象以及预言的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看出:《麦克白》中的女巫对麦克白具有绝对的控制力,麦克白的悲剧是自甘堕落,更是身不由己;《血手记》中削弱了女巫的作用,增加了马佩杀人的主动性,他的悲剧更多是咎由自取,自食其果.并且,通过对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分析了造成女巫形象差异以及主人公悲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朵小云》和《阿Q正传》两部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深入分析,来探究两部作品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主题:作者试图通过对两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以唤醒人们沉睡、麻木的民族魂,从而推动人类的精神解放和道德复苏。  相似文献   

11.
《桃花影传奇》是清代范鹤年唯一一部戏曲作品,一名《离魂记》,又名《五色线》,全剧共三十折,分上、下两卷,主要讲述赵颜与真真、倩倩三人之间的爱恋纠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辞优美,歌颂了青年男女钟笃的爱情。本文试着从情节改造、矛盾冲突、艺术构思等方面入手,分析《桃花影传奇》对《画里真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小说《虹》被公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文章以这部作品中布朗温家族三代人的爱情线索为基础,分析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劳伦斯式的两性观及爱情观。首先,在两性关系中,劳伦斯赋予性爱决定性的作用;其次。他崇尚灵与肉的完美结合:提倡男人和女人都要保留自己的特异性。小说通过人物对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探索,寻找着人与人交往以及人与社会相处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家庭制造》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反响最为热烈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主人公"我"屡屡突破道德禁忌,令人心悸地上演了一部道德滑坡与伦理缺失的成长迷误剧。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分析少年主人公"我"因身处混沌伦理环境招致其伦理身份困惑,从而引发伦理意识蒙昧直至导致畸形伦理选择,同时解析作品的反成长书写策略强化了作品创作旨向,以此剥离出作品的伦理旨向,有助于读者充分领略作品的文学教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爱里森的《看不见的人》是一部优秀的象征主义小说。主人公对他的公事包的态度的转变具有深刻寓意。作品通过公事包在不同时期所装物品的不同,对病态的、丑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鞭挞,揭示了西方社会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生活日益空虚、无视人的尊严、践踏人性的社会现实,探讨了人类在发生危机和寻求自我本质时的苦闷与彷徨。  相似文献   

15.
《荒原》是T.S.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战后的精神空虚、爱情枯竭的描写,揭示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和文明衰落。该诗运用旁征博引、象征、意识流等创作手法和独具匠心的谋篇结构,表现了诗歌主题力度,加强了诗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夜空中银河低垂》选自施光南创作的大型历史歌剧《屈原》第五幕,本文主要从歌剧简介、结构分析、艺术形象分析、演唱分析等不同视角来诠释,通过对女主人公婵娟《夜空中银河低垂》这一经典唱段的分析,将人物深层次的内心情感以及歌剧的戏剧效果充分表现出来,为今后演唱作品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的《雷雨》这两部剧作在创作背景和表现主题以厦女主人公的塑造上有着惊人的相似。《雷》与《榆》的这种并置形成的互文性凸显了家庭悲剧所映射的广泛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主题可划分为表层主题和深层主题。其表层主题是主人公的爱情之歌,但是爱情悲歌;其深层主题是反映了19世纪初西方社会的空虚和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伤逝》与许地山的《命命鸟》均表达了青年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受到封建专制阻挠的主题,但两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的结局却不一样。涓生选择活着,加陵选择死亡。从小说内容、作者两方面探索男主人公不同结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作品,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嘉丽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揭示出女性在困境中的觉醒和奋力拼搏。《飘》中斯嘉丽折射出的女性主体意识,使得小说熠熠生辉,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