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马丽南 《商业科技》2007,(3S):271-272
随着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型员工成为组织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保持知识型员工队伍稳定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本源。本文通过分析知识型员工选择去留的因素,知识型员工队伍不稳定对企业的影响,从而提出保持知识型员工队伍稳定性的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探讨增强企业员工努力程度的激励措施时,引入X效率理论,以个人作为基本经济单位,打破传统新古典经济理论把企业视为“黑箱”,只着眼于企业的外部市场和稀缺资源在各种竞争性用途之间的配置效率问题,而是从构成员工努力行为的APQT束出发,关注企业内部的非配置效率。通过对构成企业的群体和个人的努力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影响企业内部运行的X效率,提出构建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增强员工努力行为激励的解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前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员工激励管理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越来越重要。只有那些对员工的忠诚和业绩给予高度关注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企业员工激励机制,为我国企业的员工激励提供借鉴: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因此,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维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维度进行比较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组织公民行为特点导致了不同于西方的组织公民行为特征维度,对研究在东方文化背景下的加强员工组织公民行为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企业应从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加强道德教育;做好工作设计,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增强团队凝聚力,对员工提供必要的组织支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组织文化等方面入手,加强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此外,企业还要打造一种和谐的激励文化,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价值导向的文化观念,与企业建立起长期互信的社会交换关系,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员工表现企业价值导向的组织公民行为,从而提高整体绩效。  相似文献   

5.
如何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要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紧要的问题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方法是利用企业文化,提高企业凝聚力;尊重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凝聚力;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高企业凝聚力。凝聚力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力量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艳 《商》2014,(47):34-34
近年来,“员工幸福感”成为热门的话题,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实行“幸福管理”也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员工幸福感的提升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对于提升员工幸福感具有中介作用这一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员工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周惠敏 《商场现代化》2007,(11S):169-170
企业员工的培训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是提高企业员工培训,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其工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具有较强的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对企业的忠诚度较差,流动性较强。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特点,赋予员工挑战性的工作,为知识型员工设计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创建公平、友爱、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归属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汪圣钧 《商业科技》2013,(31):105-105
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以提高企业所有人的道德素质为基础,否则,健康、永续的经营永远难以实现。文章深入阐述了员工人格道德和企业集体道德的相互联系,和如何完善企业在道德方面的各项措施,进而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内涵,积极影响企业员工的人格塑造,进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回报。  相似文献   

10.
高娜 《中国电子商务》2013,(14):257-257,259
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顽强的斗志,高昂的士气,是一个企业战胜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员工和企业可以进行双向选择,通信企业总体上得到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员工对企业的依存度日趋弱化,直接导致了企业对员工的约束力弱化,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对员工思想的影响日益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企业“军心”,使企业改革陷入缺乏人气的尴尬境地。所以,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留住、吸引人才,是通信企业推进改革、走出“人才危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合理地应用激励原理可以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企业如何构建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激励机制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中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增强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人才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以求适应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魏然 《致富时代》2009,(11):55-56
通过对晋升、职务扩大法、职务丰富法、参与管理、工作轮换等组织职业生涯开发方法的细致阐述,表达企业应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凝聚力,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管理理念。通过系统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4.
员工福利政策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敏毅 《江苏商论》2001,(12):23-24
在企业中,管理层逐渐重视员工的福利政策,甚至把福利当作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许多企业在设计员工的福利方面存在着误区,结果企业负担加重了,但企业的竞争力却没有加强,甚至反而下降了。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有助于增加员工的满足感、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缋效,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目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制约机制和对中上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形式单一且培训方法传统。国有企业应将员工培训作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长期投资。增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加大对中高层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建立健全员工培训的激励制约机制;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琳伟 《现代商业》2007,(21):147-148
现代企业,组织与员工呼吸共存。员工必须依托组织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组织也要依靠员工努力才能实现目标。组织与员工的协同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共赢策略。本文应用现代组织理论、管理心理学及组织行为学等基本理论,针对现阶段的企业及其组织结构的特点,建立了激励与协作模型,提出了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员工激励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组织与组织成员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陈霞 《商场现代化》2006,(13):148-149
员工价值是企业拥有的核心财富和战略资源,是真正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要树立员工是客户的理念,重视知识员工的管理,努力寻求降低员工价值生命周期成本的途径,加强员工培训、教育,提升员工价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闫宏如 《消费导刊》2009,(24):100-100
在企业发展中,工会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创新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断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相似文献   

19.
结合人力资源领域工作经验,拟通过心理学原理影响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更加健康持续地成长的目的。论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企业员工幸福的主要因素,然后从心理学理论角度深入解析影响部分主要因素的原因,将心理学原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深入解析如何提升工作意义感、增强薪酬满意度和有效改善人际关系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推动企业管理者科学运用心理学理论,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员工幸福感,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更加健康持续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企业也飞速发展。在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相对应的就要有其飞速发展的保障。正规化的管理制度就是企业飞速发展的保障之一,正规化的管理制度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同时会对员工有一定的约束能力,利于企业内部团结。本文从什么是正规化的管理制度来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其所起到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