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都兰 《农业经济》2022,(2):143-144
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价值链延伸的必然路径。为适应农业生态旅游业跨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求,要以产业深度融合为支点,通过创新、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有利于农业生态旅游集群化发展的支持体系,为农业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充足动力。  相似文献   

2.
就地城镇化旨在激发小城镇、农村地区自身活力,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改造,使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城市化、现代化转变。就地城镇化对于防治“城市病”、促进城乡融合、统筹城乡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配套制度不匹配、产业支撑效力不足等问题,制约当地城市化进程。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对就地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新型城镇化理念的就地城镇化建设策略,对提升国家城镇化综合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产业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实业发展,是河南特色城镇化动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南城镇化发展现状已经表明,农业发展不足、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偏差、农村第三产业欠缺导致产业动力不足,致使河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缓慢。因此,夯实产业动力成为推动河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体现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地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对于解决传统城镇化出现的"城市病"等问题有积极作用。然而,当前就地城镇化面临农民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农业产业发展支持不足、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需要变革等现实问题,鉴于此,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认识,推进产业化进程,变革原有制度,打造宜居环境,进而为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城乡统筹"为"城乡融合",让农民利用土地等资源,充分发展经济,平等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逐步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让城镇化发展和村镇化发展更加协调;实现更多的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形成  相似文献   

6.
<正>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农产品卖难滞销、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镇城化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推进、市场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一系列"三农"和产业融合政策的实施,为农产品加工业和产业融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动力,目前全国超过50%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不同程度的融合化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引领和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因地制宜选择城镇化的道路,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西部农业大县可否复制东部发达地区"就地城镇化"的模式,是一个现实困惑。本文在分析城镇化的实质和基本路径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中江县为例,从城镇规模、就业容量、产业现状及公共投入等方面讨论了西部农业大县的城镇化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异地城镇化为主、就地城镇化为辅更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8.
孔凡文  田珅  周莹 《农业经济》2018,(12):71-73
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速度协调度和质量协调度两方面,分析了辽宁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协调状况。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是失调的。应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的浙江省海盐县,以"全域城镇化"为目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就业方式转变与公共服务延伸,帮助农民逐步实现"就地城镇化",不仅推动了城乡有机融合,也化解了"异地城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目前,全县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98:1,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是中国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可以很好地沟通农村与大中城市,而小城镇产业是与城市格局、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都紧密衔接的重要基点。小城镇产业城乡间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与不同层次的市、镇融合的过程,其必然伴随和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也是实现小城镇产业区域统筹与协调、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持久动力,可以实现产业互融发展与产业空间融合发展的有效对接,进而进一步提升小城镇产业水平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实现融合发展,关系到破解"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目前,成都市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都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都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仍面临着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不足、城镇化体系还不完善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协调性不高等挑战。鉴于此,应以产业高端化增强工业化动力为支撑、从"产城融合"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着手,促使其在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相互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地城镇化以县市域中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可成为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理想之地,并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与一体化。就地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传承文化传统、建设生态文明等系列重要举措,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上产生系统性转变,并可处理好"现代性"与"乡愁"的生活方式失衡问题。就地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土地规模的扩张,而是有序推进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本尚且薄弱和社会资本尚未充分构建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就地转移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在此背景下,论文首先从资源共享、市场需求、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的基础及动力机制;其次,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归纳了农村一三产业融合、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两种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解析了三次产业融合过程中人力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与基础设施的融合及运行机理;最后,从产业融合的视角,提出了保障乡村旅游发展的措施,具体包括以农业立足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府政策支撑及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海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通过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初步探索现代农业是多种产业融合的农业,必须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产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突破了传统农业发展的方式,采用先进技术,拓宽农业发展范围,延伸产业链,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现代农业要求具备产业融合性质,通过与其他产业的交叉渗透融合,逐步实现"接二连三"。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从国情出发探索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农业支持和保护的政策,注重农业主体的培育,借鉴国外产业融合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昕昕 《农业经济》2018,(12):35-37
农村地区在人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新时代城乡融合战略的实施应以激发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基本内核,同时与城市有机融合,优势互补,推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城乡融合战略是对乡村地域系统的全新认知,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挖掘农村地区内生动力为手段,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休闲农业就高度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理念,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近几年,南通市通州区坚持"政府推动、政策驱动、市场带动、产业联动"的发展策略,推动了休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三大产业相融合。当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问题缺乏不同城镇化方式下的对比讨论。基于2000年~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应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探讨了不同城镇化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对农民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116和0.032;二是传统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均拉大了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其中传统城镇化表现为提高非农收入且降低农业收入的"叠加效应",而就地城镇化则表现为既提高非农收入又提高农业收入的"冲抵效应";三是随着农民收入分位数水平的提高,两种方式的城镇化对农民总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小;四是传统城镇化显著拉大了东、中部地区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在西部这一作用并不显著,而就地城镇化拉大了东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但又分别缩小了中部和西部农民非农收入与农业收入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工业化发展,还是城镇化发展,均立足于农业现代化这一基础,由此可见,发展农业现代化具有相当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基于"三化"协调发展视阈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介绍了陕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重点讨论了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其中主要包括立足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立足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立足产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特色化发展,以期为陕北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北京海淀区是首都中心城区、超大城市近郊区和涉农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对海淀的定位之一是"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实践区"。近年来,海淀区率先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美丽乡村深度融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率先探索深化农村改革新路径,集体产业在科技创新中升级迭代;率先探索农业与科技融合新路径,现代科技农业产业联盟应运而生。海淀走出一条农民融入市民、农村融入城市、农业融入科技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