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强大的内在精神支柱,在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量所在。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网络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商》2015,(39)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确立乃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分析影响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把握其负面影响,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信仰关乎到能不能担当起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遇到了信仰弱化乃至危机的难题,这给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出了新的课题。在大学生信仰培育中有不少好的经验,但也存在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与信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容、信仰培育的主体与客体等接轨问题。要使大学生信仰培育取得有效成果,必须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方式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培育的具体方式上,要积极构建希望培育、自信培育、能力培育、效用培育四大转型方式。  相似文献   

4.
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深切,需要进一步加以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固然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切实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式、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是当务之急。为此,需要通过强化知识教育、拓展比较教育、增加实践教育等具体教学形式,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民办高校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我国又有了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教师的信仰也起着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只有对马克思主义有着坚定信仰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才会在正确引领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首当其冲的素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是坚定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必由之路;加强理论学习、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强化民办高校党组织的作用、利用网络载体等也是可以采用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
信仰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党员作为新世纪的朝阳更应该有坚定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信仰,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缺乏了应有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党员信仰缺失、模糊、功利化等问题,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拓展大学生党员信仰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提高自身和奉献国家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会各主要群体均能较为客观正确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信仰,但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流于形式也是当下社会各主要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建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外,社会各主要群体在信仰层次、内容等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各群体自身的差异、社会精神与物质发展的不协调性以及各群体所处社会环境的迥异性。为此,应从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形式以及内容的针对性,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的社会舆论环境等方面改善和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摩尔多瓦共青团是摩尔多瓦信仰马克思主义、信奉社会主义的左翼青年的社会组织,苏联解体后曾一度解散,后于1995年恢复重建。本文依据摩尔多瓦共青团章程、纲领和代表大会报告等文件和材料,从组织结构、纲领主张和主要活动三个方面对该组织进行了考察分析。因旗帜鲜明、组织完善、领导有力,摩尔多瓦共青团成为国内人数最多的青年组织。通过研究,可以窥见摩尔多瓦青年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之一斑。  相似文献   

10.
电子时代的来临,使得新媒体带给高校思政课的冲击和挑战,与机遇和创新并存,要上好思政课,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信息,切实提高大学生政治鉴别力,要从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更广泛的网络宣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抓好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巩固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顺应时代潮流,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建设新媒体阵地,争取主动权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农民信仰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农民的信仰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由于农民阶级的特殊性,在农民中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地位就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对理论的自觉与自信都是基于对理论主体的反思性认识,是建构并应用于具体理论的人或事物。从理论的形成及形态来说,可以是自我认识的主体,也可以是由人赋予的某一事物或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历来是指导和发展我党认识世界的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就是要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融合,并从中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雁斌 《现代商业》2012,(18):287-288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就是因为有信仰的存在。信仰对于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治的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的文明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信仰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信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本文从不同方面对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解决信仰危机的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魏巍 《商》2014,(47):189-189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培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对大学生的法律信仰,采取分段式培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仪式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载体,能强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记忆,激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从而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思"、"情"和"行"合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信仰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信仰代表着青年未来发展的趋势,正确了解和估价大学生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回顾了大学生信仰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大学生信仰研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根源,以期树立大学生正确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国梦"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为成熟,给大学生信仰带来正向影响,并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大学生信仰培育体系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层面来讲,原始先民没有成型的信仰,只有泛神的崇拜;从个体角度讲,未成年没有成熟的生存实践,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信仰,只可能有具体的信念。人的生存方式不外两种: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两种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两种信仰:本体论信仰和存在论信仰。信仰的归宿是共产主义信仰,那是存在与本质矛盾的解决,存在论信仰与本体论信仰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不可缺少的文化因素。当代中国大学生,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持有何种信仰,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潜在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变化。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沈阳市内7所高校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认知、态度的调查结果,浅淡如何培养建立当代大学生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慧 《中国市场》2010,(15):93-94
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大学生正处于精神信仰的重构时期,对其加强引导非常重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提倡科学信仰教育、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精神信仰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