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出发,讨论了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的同时可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利益损害,论证了保护区居民的权利项,并提出保护区所代表的环境公益和居民的个人利益相冲突的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3.
试论自然保护区功能的公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总结自然保护区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公共性分析,把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划分为公共物品、共有资源、私人物品和产品的自然垄断,以期为保护区的价值评估和确定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经济学基础;指出自然保护区的外部经济性、“搭便车”现象、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等问题;指出保护区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必然性;提出保护区管理主体应该以政府为核心,积极吸引私人主体、社会第三部门、当地社区和国际组织广泛参与,这将有利于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经济属性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点,现实中的物品可划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益性地质工作产品由于不具有排他性、供给主体非常确定,需求多样性、外部性与多变性等特点,当属于公共物品。公益性地质工作应当按照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及自身规律,结合社会需求,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多公共产品,并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形成自己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认识和有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江汉平原为例,从公共物品的外部性角度,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外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的职责在于根据公共物品外部性特征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内化农村饮水安全的外部性;建立合理的管理和检测制度,加强饮水水源保护和污染治理,探索适宜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萎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性质,并分析了其正外部性,以及由于外部性存在最终导致供给不足、效率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节,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  相似文献   

7.
公共林业的性质与外部性问题解决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南 《林业经济问题》2002,22(3):151-154
本文以西方公共经济学理论为依据 ,对目前人们有关公共林业性质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公共林业中的公益林并不是纯公共物品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公共林业生产和消费性质 ,并从其性质出发分析公共林业外部性问题的解决途径 ,试图建立起一个我国政府干预林业的最佳模式 ,此模式下政府扶持的最终目的是让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8.
准公共物品容易导致管理分割,分割的准公共物品又导致利益博弈,而解决准公共物品的分割问题与利益博弈,在学术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塔里木河流域流线长、跨区广,造成分割利益主体博弈下的水资源管理失灵、分割管理与多头需求、地下水资源的公共池塘效应等管理困境。文章尝试从流域水权的界定与总量控制体系构建、宏观统筹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流域水权激励与利益协调机制建设、流域市场调节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筹协调管理的思路与解决途径,以期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品的本质形成了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是负外部性。城市生态环境外部性现象:产业集群的拥挤和污染、城市用地过度开发、城市用水环境治理。平衡策略:设立产业集群地的基础门槛;建立城市用地外部性测算体系;调整城市用水环境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耕地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公共物品,决定了耕地保护具有外部性.本文在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概念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耕地保护外部性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三江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管理与周边居民生存权利的冲突;农民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造成环境污染;保护区管理资金短缺,科研实力薄弱;提出对保护区周边的居民进行教育和经济补偿,解决农民为了生存对保护区资源破坏的问题;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开发绿色食品;对有经济价值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开展生态旅游;与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塑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美生态环境、向国内外展示城市的崭新形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上海市三大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管理转型:核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优化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须进行转型方能实现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转型亟待破解发展定位、补偿机制、财政投入、法律法规建设等问题。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自然保护区才能真正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家赋予自然保护区的战略意图也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就生态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环境社区居民影响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探讨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圈"、"保护区旅游,度假区住宿"、多元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利益分配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中国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的演进逻辑,结合云南省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封闭式”保护模式案例,讨论该地野生亚洲象肇事事件的成因。结果发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封闭式”保护模式为野生亚洲象保护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象群数量增多。但是,这种保护方式,一方面忽略了已有的人象相处模式,另一方面没有加入对亚洲象生存空间承载力的考量,进而造成了亚洲象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空间岛屿化等问题,导致亚洲象与周边社区冲突不断。因此,十分有必要重新审慎这种模式的不合理之处,探索“封闭式”保护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的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高效的方法将直接切实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建设,直接影响自然保护区相关相关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自然保护区以它特有的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应成为了国内外重点研究的对象,本文就龙凤自然保护区简析国内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管理,针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和可行性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国内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成为趋势,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周边社区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在广西龙虎山自然风景区和周边社区的实地调研,经Q形聚类和指标分项分析,得到自然保护区旅游从业人员、周边社区居民两方的关键性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民转型旅游从业者"这一创新策略,以利益互补的方式来实现这两大类高活力利益相关者与开发商之间的协调。本文旨在对国内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的旅游业开发形成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璐;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广大,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研究的日益兴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规划、管理以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等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这些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共管下保护区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及其周边社区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即林经矛盾、林牧矛盾、林农矛盾、林企矛盾、林旅矛盾以及社区对水体污染的矛盾,从而引入了社区共管的参与式保护区管理方式。探讨了社区共管下的保护区发展战略措施,并对其成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