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关村科技园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量由原有的56家已增至83家。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的开发区从1979年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和1984年沿海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历经20多年,已发展到现在的184家国家级开发区,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5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家,出口加工区38家,保税区13家,旅游度假区11家,金融贸易区1家。本文以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开发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朱晓明等(2005)的研究,按照开发区各种职能的承担主体不同,可将我国开发区运作模式大体划分为五类: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兴办20周年。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对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总结开发区20年来发展经验,探索今后的发展方向,本刊将陆续刊登有关文章,以推动我国开发区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于1988年正式批准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决定在北京中关村兴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8月,中央和国务院又明确把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火炬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拉开了我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序幕。20年来,5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国家高新区)构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的布局,已成为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前沿阵地。今天,国家高新区已形成“54+1”的新格局,正步入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东北之窗》2012,(7):100-100
201年6月8日,是中国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建区20周年纪念日。为展示开发区建区2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发展繁荣开发区的区域文化,讴歌开发区的巨大变化,特举办"中国大连旅顺经济开发区建区20周年诗联书赋大赛"。  相似文献   

6.
从默默无闻到名扬世界,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基地,科技声业基地,信息产业大本营……中关村走过的20年,也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发展的20年。中关村人以一往无前的创业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水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已铸就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诞生于中国大地上的开发区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1993年以后出现的开发区热.影响了开发区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效果.也间接影响了人们对开发区的理论研究.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开发区的管理当局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4,(10):15-15
中国开发区已步入而立之年——自1984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倡议借鉴国外园区发展经验、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算起,这项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已运行了30年。30年来,中国开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对外开放的"顶梁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数据显示:1984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诞生;  相似文献   

9.
18年前的今天,小平同志视察了刚刚起步的天津开发区,以超人的远见卓识挥毫写下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的题辞.在这个题辞的鼓舞下,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天津开发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未来20年,天津开发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活动的空间,发展的目标,工作的重点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也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20年,也是许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二十华诞。20年风雨历程,20年沧桑巨变。开发区作为先行先试的阵地,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特区"。从当初荒地一片,到如今区域经济的重镇;从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到如今成为发展的先锋。如今,开发区不仅成为各个城市的"名片",更成为各地发展的"着力点"。开发区为中国经济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但对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在教育工作中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诉讼法作为一门传统的部门法,在面对当今社会环境侵害时,亦不得不更新,以对付日趋凸现的环境危机,而有关诉讼法在环境时代的应因措施则是以对超诉资格的放宽、被诉对象的扩大、诉讼费用预防方式的改进和集团诉讼的扩张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3.
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要求,结合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具体情况,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五个方面21个指标制定了衡量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各实验区之间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东兴市排名最高,兴宾区排名最低。  相似文献   

14.
王永芹 《特区经济》2005,(5):371-372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初期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贵友 《特区经济》2007,224(9):247-248
本论文首先探讨了开发性金融的涵义,继而对开发性金融研究进行了综述;在简要论述融资难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一论断的基础上,论文对开发性金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作了逻辑判断。  相似文献   

16.
Development axes are phenomena which occur world‐wide and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the physical planning process as a working tool to regulate economic and geographical space.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lead to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its application as a planning instrument ‐ also in South Africa.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analys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ts fundamental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It is argued that there is still today a need for a development axis policy in the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area (SADA). Finally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suggested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to illuminate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advantages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in Southern Africa.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resent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an improvement on the previous policy of industrial decentralization, both in terms of its stated objectives and its achievements, but that it does not fully come to grips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the 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region (SADA). In spite of some very sound objectives on which the strategy is based, it still focuses too mu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wth points (or IDP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Growth centre strategies have, however, only met with limited success,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in South Africa.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bottom‐up approach to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called for, but it will not be possible to finalize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before clarity is reached on the future political dispensation of South Africa.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