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调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农村贫困监测中使用的贫困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贫困标准层次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民生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差距。(二)贫困标准变动性差。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对贫困标准作调整。(三)现行贫困标准以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线和脱贫线已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需要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当前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刘福成一、确定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意义使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过程中,贫困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新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一条贫困线,识别、帮扶贫困户对新型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分别采用收入比例法、扩展性线性支出模型(ELES)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测算了贫困线,并将测算结果与贫困标准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三种方法各有优劣之处和独特之处,但ELES法测算的贫困线更贴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可以以可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法为主,同时佐以其他方法,因地制宜;在测算和制定贫困线时,应加强对相对贫困和资产贫困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安徽农村为例,利用多年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分户资料,研究了贫困线确定,计算了1994年和1989年的高、低贫困线,并在贫困线调整系数的基础上推算了1984—1994年的高、低贫困线。文章还用贫困发生率、贫困缺口率和贫困指数分别从贫困规模、贫困深度、贫困强度三个侧面测量了1984—1994年安徽农村贫困状况,并讨论了三个测量指标的优缺点以及进一步完善贫困测量指标体系的意义。最后对得出的9个结论及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贫困线的测定——基于营养视角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线是估计农村贫困程度和规模的重要尺度。即使到目前,视贫困线为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的观点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该原则,从贫困最基本的测度指标食物营养出发,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我国1985—2009年部分年份农村居民收入分组数据,对农村贫困线重新进行了模拟和测算,与其他一些研究结论类似,测算结果表明,之前我国公布的农村贫困线标准长期偏低,农村贫困人口规模有所低估,但2011年11月19日最新公布的贫困线标准缩小了与本文测算结果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扶贫事业的发展,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扶贫对象逐渐从农村向城市拓展,特别是城市中的流动人口。文章在期望贫困脆弱性(VEP)理论框架下,利用三阶段可行广义最小二乘(3FGLS)法对家庭人均收入进行估计。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脆弱性测算结果显示,在常用脆弱线0.5下,若以城镇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25%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若以全国相对贫困线作为标准,约有12%的家庭存在相对贫困脆弱性。在城镇相对贫困线下获得的结果远高于在全国相对贫困线下的结果,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表明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收入状况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该结果也表明缩小城镇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能够有效降低相对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8.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的相关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按照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的,用于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性资金。主要目的在于使农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有衣穿、有饭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新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研究制定与其配套的管理办法,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管理则是这个监督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信息     
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是由专项安排投入到贫困村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及贫困村内农户以入股方式投入的自有资金组成。在贫困村内实行“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管理模式,着力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短缺问题,推进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可持续发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由地方政府为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群众,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维持其基本生活的物质帮助。该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一项规范化的社会救助制度。粮食综合补贴制度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用于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性资金,它是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农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有衣穿、有饭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同,其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核算则是这个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推行,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严重边缘化,传统的区域性开发式扶贫受到了挑战,迫切需要一种比区域性扶贫战略更加精确的瞄准机制来帮助他们脱贫,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便是最适宜的制度选择。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对于缓解农村居民贫困,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有所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我国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的贫困线标准及其内涵。通过分析全国和主要贫困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的资料,作者认为,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村合理的绝对贫困线应定为按198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200—260元的纯收入水平,而不应当是150元的纯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贫困的程度和贫困在各省、区及区域间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就如是说。贫困,是我们视野下的一种表情,一种状态。而在贫困的表情下,在贫困的状态背面,都是贫困群体深层次的心灵与肉体生命的折磨。据报载,目前全球仍有10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线以下,8.5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每年约500多万儿童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而夭折。正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痛苦还笼罩在人类的头顶,这种“无声的危机”正如一颗“定时炸弹”,人类的文明受到极大的威胁。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全人类特别是我党十六大以来谋划和推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方略。有…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农村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设施”,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本文分析了广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希望有助广东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问题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以及各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出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着职工生活比较贫困、林区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林场定位、完善社保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剥离社会职能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总结现状及取得的成果,挖掘农村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性建议,以期为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文章基于统计年鉴与文献分析法,采取问卷、座谈、入户走访等方法,以低保享受家庭、低保管理人员及其他群众为调研对象,随机抽样了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管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统计分析各省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人均医疗的差异性;由此提出设置低保准入强制性条件、推行低保时限及渐退制度、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等对策。[结果]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农村低保标准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同属于发达省份的广东省低保标准远低于北京、上海,主要原因是由广东省内部各地区贫富差距所引起的区域差异。各省市农村医疗标准差距不大,主要原因是物价指数、医价指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无差距。[结论]目前我国农村低保人数逐渐增加,农村低保补贴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存在着农村贫困线较低、各省(市)低保标准差异较大、低保对象确定程序缺乏公开、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二十家子镇刘杖子村贫困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为民服务,怎样服好务”为出发点,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身入农家,耳听民声,三进 扶的二十家子镇刘杖子村实地调查、考察长期与在贫困线上波动,在温饱路上徘徊的刘杖子村,共同与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们思贫困原因,深挖贫穷落后根子;谋发展之计,明晰富民兴村路子,共同与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们思贫困原因,深挖贫穷落后根子;谋发展之计,明晰富民兴村路子,以此回答“穷在哪里”、“路在何方”、“往哪使”的一个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早在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农村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但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影响了这一重大惠农政策实际效用的发挥,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加以解决,促进我国的农村低保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做好库区开发大文章促进库区经济大发展刘开淇·赖正文万安电站赣县库区共有移民1.7万余人,人均耕地仅有0.5亩左右。45%的移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多地少,口粮不足,生活贫困是库区移民面临的最大问题。为使库区移民尽快脱贫致富。赣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