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在阐述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变迁背景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和制度绩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地区金融设施落后,正规金融无法满足融资需求,而非正规金融的广泛存在弥补了这个缺陷,本文从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特征开始分析,然后指出我国鼓励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继而分析非正规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对非正规金融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非正规金融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超越了正规金融的发展.文章从规模测度及衡量指标、产生根源、功能和作用、运行机制及演化路径四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进行综述.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如何正规化,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问题、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如何和谐共生、二者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以及建立怎样的联接模式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规金融具有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非正规金融具有信息优势,但长期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因此,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正确对待非正规金融,给其合法的地位,应正视其在审查、监督、实施方面的优势,积极促进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为此,我们建议,第一,增加正规金融向龙头企业的资金供给;第二,增加正规金融向各类合作社的贷款;第三,增加正规金融向各类农产品销售商的贷款,增加其向农户的授信能力.  相似文献   

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壮大,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发现其兴起源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制度供给不足造成的正规金融制度失衡。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正规金融有益的补充,政府应该加强对其引导和保护,使其与正规金融在合理配置农村的经济与金融资源中共同发挥作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冯涛  王元 《西部金融》2007,(10):70-72
本文在对农户信贷市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户信贷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农村现存金融服务体制安排的错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从改革现存体制安排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要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基于监管法律的角度,我国金融体系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受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正规金融;二是游离于国家监管和金融法规约束的民间金融.目前,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并列存在,交互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联接类型、联接效应,揭示两者联接应坚持的原则,从而为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在理论上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非合作博弈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表现为负向互动的不公平纳什均衡;合作博弈下,二者则表现为正向互动的合作均衡。为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正觌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关系的演化趋势。在运用博弈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给出双方的合作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共生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冬梅 《全国商情》2007,(11):53-55
二元结构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结构的主要特征,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必然产物.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对策完善现有农村正规金融,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健全农村保险机构和建立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信用社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造成了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与管制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根源在于人们的需求,它不仅对中国农村社会文化具有很强的嵌入性.而且与农村社会秩序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民间金融是转型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独特的词汇,必将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退出历史,但非正规金融却会因为非正规性所带来的活力而长期与正规金融平行发展.通过追溯民间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源头,并加以深入分析,准确地辨析二者,对于未来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重点考察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脉络,对各类型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新型金融组织的金融活动进行深入地剖析,发现在农村资金外流和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的条件下,非正规金融作为一种制度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不足,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非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不具有合法产权地位,在受到压抑打击下艰难生存。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发展方式,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农户的金融需求大多为刚性的生存消费金融需求,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生存消费金融问题上失效。农村的非正规消费金融机制一般包括非正规转移与借贷及谨慎性储蓄两种。非正规借贷与转移实现了在社区层次上具有完全信息的农户风险的帕雷托最优配置。农户储蓄是未来生存消费风险最小化的保障机制。它解决了完全私人信息的农户风险的跨时最优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技术改造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本文研究了财政支农、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和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支农政策的实践效果,指出了三种方式的利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每种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模式的指标权重进行了分析;然后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模式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建立的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新农村建设融资模式评价方法体系,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准确和客观地选择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要着力解决农村融资难这个老问题,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导致的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中的市场逻辑未被认识和突破: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特质性成本与风险、非生产性借贷等基本问题,并带来了农村金融市场自然发育状态下的“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为政府介入提供了充分条件。但政府介入的结果,往往以正式金融安排取代非正式金融安排,由此,又导致政府介入后的“政府失灵”。两大“失灵”,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离农化”和农村资金的“非农化”成为常态: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研究中,应认识这一市场逻辑鼻并进行反市场逻辑的操作以彻底改变农村资金流向。  相似文献   

17.
制度范式下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对经济的核心作用,农村金融成为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形成了一个相对低效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一个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农村金融市场,创造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民间金融共存共生、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从经济学意义上阐述非正规金融的内涵和主要形式,然后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非正规金融存在的理论基础,从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现状来看,为了促进非正规金融在城乡统筹发展当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信用体系、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非正规金融以其特有的根源和历史沉淀为小额信贷的发展提供了养分,而作为扶贫重要手段之一的小额信贷也为非正规金融的合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合会是长期存在于我国民间的一种非正规金融组织,因而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适应性.改变当前合会风险高、还款率较低的劣势,将其运用在小额信贷的框架下成为小额信贷的新模式,这是探索适合我国农村新型小额信贷模式并借此将非正规金融引向良性发展轨道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