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立明 《活力》2010,(12):126-126
一、我国自首的本质和意义 根据修订后《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自首是指行为人在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是依据“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而由我国《刑法》规定的一项量刑制度。这种刑罚制度是以犯罪分子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条件的.其本质在于犯罪分子犯罪之后愿意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
侯静 《价值工程》2011,30(19):286-287
由于现行刑法的明确规定,单位成为和自然人并列的一类犯罪主体,这为打击实践中纷繁复杂的单位犯罪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然而,刑法在肯定单位犯罪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刑罚制度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单位累犯制度就是其中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单位累犯相关问题的探析,为完善单位犯罪刑罚制度提出拙见。  相似文献   

3.
杜菲 《活力》2011,(12):98-98
自首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使用自首制度,对于惩办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目的.并加强刑事斗争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认定自首的过程中,如何确定自动投案的对象范围,却是摆在审判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金山 《活力》2010,(9):55-56
自首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使用自首制度。对于惩办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目的,并加强刑事斗争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认定自首的过程中,如何确定自动投案的对象范围.却是摆在审判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身份犯是指具有特定身份的犯罪主体利用自己的特定身份而进行的与其特定身份相关联的危害社会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或者因其身份而异其刑罚的一类犯罪.我国近些年才把身份纳入刑法的研究范畴.我国在现行刑法中规定了大量的身份犯罪,但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加之我国刑法中对身份犯的规定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身份犯的立罪与制刑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缓刑,是对所判刑罚附条件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缓刑的基本特征为:判处刑罚,同时宣告暂缓执行,但又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执行所判刑罚的可能性。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制度,包括一般缓刑和战时缓刑两种。一般缓刑,是指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发生法定撤销缓刑的情形,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战时缓刑,是指在战时对于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没有现实危险的犯罪军人,暂缓…  相似文献   

7.
刑法规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在刑罚论的具体体现,是刑法对刑罚的要求。罪责刑相适应是新形势下犯罪与刑罚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之一,它调控着犯罪与刑罚轻重的距离远近,犯重罪的,刑罚较重,反之,则相反。本文从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价值理念分析,实现刑罚对社会大众的一般预防,维护良好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8.
赵辉 《东方企业文化》2013,(20):184-185
刑法的存在对于打击日益猖獗的食品安全犯罪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存的刑法对于保护食品安全还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在刑罚的设置上还是在罪名的确定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为司法实践的开展带来了不便。本文在概述食品安全犯罪的定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定中的缺陷以及其刑事立法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9.
对各种犯罪应如何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主要的是如何适用刑罚,因为刑罚是刑事责任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实现方式)"。然而,现行《刑法》第100条作为刑法总则的一条,既不是规定什么是犯罪,也不能对如何量刑做出解释,突兀其间,对刑法体系的和谐,实在大有伤害。  相似文献   

10.
违法和犯罪     
常常有很多人认为违法就是犯罪,其实违法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违法是指一切违反国家的宪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行为,其外延极为广泛。而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同时是触犯刑法规定的行为,才构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须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只有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上述特征是确定任何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在上个世纪末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本世纪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可是长久以来我国有关老年人犯罪的立法没有随着这种变化得到体现,出现了法律真空。《刑法修正案(八)》很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空白,本文将从宽处理符合刑事责任和刑罚理论,并且分析相关刑法规定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首"的扩容无疑符合刑罚的轻型化趋势,但随着近年来死刑政策的逐步调整,准确把握"盘问下的‘自动投案"'的认定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从案例分析可知,"盘问下的‘自动投案'"的认定存在较多难点,其认定必须体现自首从宽制度的本质精神,即要确保刑罚正义和体现刑法谦抑精神;对于自首认定的泛化问题如何妥当处理,是对司法者提出的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应尽早实现对诸多常见的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以便司法者在适用时更加"于法有据".  相似文献   

13.
单位自首是有别于自然人自首的一种自首制度,它实质上是单位犯罪制度与自首制度的结合。众所周知,单位本身无法为任何行为,那么单位犯罪以后,如何正确区分单位自首和单位中自然人自首就成了必须要理清的问题。同时,单位共同犯罪自首、单位犯数罪自首、单位的准自首和特别自首等特殊问题也需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又犯应当被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各国刑法对累犯都有规定,而且规定了从重处罚的刑事责任.我国刑法也不例外.但是现行刑法对于累犯特别是特殊累犯的规定范围比较窄,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拟扩大特殊累犯的范围.本文对草案条文的规定加以分析,以期对草案条文内容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10,(12):59-59
<正>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单独列明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修改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条件,强化了刑法对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保护。草案增加条款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量上占据着较大比例。由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在犯罪形成的原因、刑事责任的认定及刑罚的适用上有着明显区别,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和制裁、改造未成年犯罪人就成为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研究共同面对的特殊刑事法律问题。因此,分析揭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原因,探寻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及诉讼方法,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现代化以及进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刑法原理,单位犯罪应适用追诉时效制度。在现行刑法规定下,单位犯罪中单位的追诉时效期限应以单位责任人员中最长的追诉时效期限来确定;单位责任人员的追诉时效期限应以自然人的追诉时效期限来确定。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单位犯罪的追诉时效制度还有待通过刑法的修订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宏伟  张晓华 《新远见》2009,(8):97-105
作为刑罚个别化的核心内容,刑罚裁量个别化的实质是,将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一犯罪的主观因素纳入量刑,从而在司法层面弥补现行刑法只注重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忽略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不足,使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人性化审判思路得以实现。本文通过对刑罚个别化制度的研究,结合审判实践,提出了刑罚裁量个别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依其职权,对公安机关或者自侦部门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审查后,确认存在法定情形依法应当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的不将行为人交付审判机关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程序的处分决定.  相似文献   

20.
吴金山 《活力》2010,(11):36-36,3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是检察机关依其职权,对公安机关或者自侦部门移送起诉的刑事案件审查后.确认存在法定情形依法应当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或者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依法作出的不将行为人交付审判机关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程序的处分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