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市与城市失业现状,解释了城市严重失业前提下农村劳动力转入城市的并存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性增长造成的,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种现象将会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矛盾。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城市失业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代替,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这种大规模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增加了许多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发展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拉力产生的主要源泉.河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增长速度慢以及经济结构层次不高所导致的就业空间小,是制约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转移的最主要因素.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方面,需要转变观念,由过去单纯重视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转移到重视城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兼顾城市经济总量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对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是二元经济结构,从总量上讲我国农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并且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也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于总需求的增长,我国剩余劳动力应该是无限供给的。但我国总需求增长过快,也会引发通货膨胀,其重要原因是失业人口所掌握的技术同社会需求不配套,结构性失业严重。积极发展持续性职业教育和失业人口就业培训,对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和需要,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在于农村劳动力缺乏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就业能力。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民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6.
程鹏 《产经评论》2014,(6):113-126
利用1993-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差分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1)各地区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劳动力比例,有利于三次产业增长;(2)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对地区三次产业的发展呈现差异性影响;(3)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对三次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恰当处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关系;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调整三次产业中农村就业人员的比例,以配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4亿,农村劳动力总量较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及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从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索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解决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创造和维护公平发展的环境。政府的责任是:保证整个社会的公平,创造和维护一个公平发展的环境,保证迁徙、居住、就业、发展权利;减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费用、负担,废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切经济活动的各种不合理税费;消除农民进城的种种限制,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和有序竞争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以经济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带动就业的增长;壮大农村地区接受城市经济辐射的能力。2.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长期看,建立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基础上的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国情特点,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于解川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利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70%以上,其中约有近1.5亿的农村劳动力处于闲置或半...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人民公社期间,我国实行城乡完全隔离的人口政策,使农村积淀了大量剩余劳动力,1978年改革开始时、农村中的隐性剩余劳动力人口数达1亿。随着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但进城就业一直受到了限制。宋洪远、黄华波和刘光明(2002)对改革以来有关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的来看,改革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一直受到政策的限制,尽管限制程度趋于减轻。彭代彦(2002(a))及彭代彦和川口雅正(2002)的分析表明,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施加的限制显着地妨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那么,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施加的限制是否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呢?本文利用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得到的城市外来人口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再就业与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和出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几年,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供给增加,所以可能失业的规模和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从战略上着手解决中国未来的就业、再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国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阻碍。从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要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发展中小企业,要实现巨额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加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的建设。从上述意义上说: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将取决于中小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的就业形势在近年来越来越严峻。就业矛盾已成为当前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的交织、城市下岗压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交织,使我国的就业问题更加复杂化。笔者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的供给;二是要合理界定与强化政府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责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三是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市场化就业模式,为最终解决就业问题提供有利条件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当代的一大社会经济问题.我国加入"WTO"以后,这个问题将会更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会更紧迫.在同级行政区域中,县是我国农村人口较多的地区,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它们的共同问题.一般来说,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所属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要好得多.但是目前城市所属的一些县,特别是远郊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仍然是一大难题.石林县就是这样的县之一,本文就是从石林县经济发展的实际与可能,探讨类似的城市远郊县怎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产业结构、人口、就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0年以来,上海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增长效应已初步显现。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上海市政府可能将系列新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与磨擦性失业问题;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外来劳动力对本地人员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外部劳动力进入所导致的上海产业“滞移“现象,等等。同时,上海也面临着继续追求经济增长还是追求人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利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增长及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实现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及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战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扩张就业容量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巨大,任何单一路径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三大路径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国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我国必须依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缩小城乡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普遍认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无非有:一是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就业得以深化;二是通过农村工业化,为乡村劳动力提供非农业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三是通过城市二、三产业发展创造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诸多学者专家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是农村的非农产业和城镇。笔者认为,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有不同的主要途径。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是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  相似文献   

19.
关于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三农”问题和就业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更是决定着这两个重大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的核心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我国社会经济现状,发掘农业内部吸纳劳动力就业潜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对外劳务输出,规范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措施无疑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而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除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存量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我们必须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采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以保证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