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正在逐步开展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虽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中国很有必要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结论: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突出乡村特色,要加强规划能力建设,要按照需求导向、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按需试点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研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有利于村内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各类规划的相互协调;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分土地利用片,为土地灵活经营管理,落实上级规划控制指标,科学形成土地利用分区,解决土地规划中的刚性、弹性问题,实现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有效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不但是对中国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延伸和完善,而且也是适应村域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许连群 《山西农经》2021,(1):177-178
随着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之一。土地利用规划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两规合一”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基于此,介绍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其内容,分析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探讨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几个基本问题,以期为切实推动土地利用规划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是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中的关键所在,是决定土地利用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步骤;开展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高效,有利于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编制和实施;综述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回顾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所采取的主要技术和手段,对我国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我国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理论研究有了长足进展,但还未形成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研究视角上,多注重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理性发展”等方面应加强;在研究方法上,应加强现代数学模型与计算机空间模拟等方法在土地利用规划布局中的应用研究,加强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与传统的规划研究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形成客观、准确、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不足、村镇土地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分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要求和特点,并就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进行思考,认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可作为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研究和发展,以促进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2019年国内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研究结果:2018年国内研究侧重于土地资源资产、土地生态状况评估、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土地利用及其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配置与保护、土地生态、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性、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与应用等方面。研究结论:2018年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研究在基础理论层面探索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深入分析了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自然资源监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科学内涵,构建土地利用研究的框架体系;在实践层面探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中土地资源的核算方法,深化乡村振兴、多规合一视角下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构想。2019年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土地资源理论研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村规划编制研究、深化节约集约用地和农村土地利用问题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以服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目标,针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作者从模拟与优化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已有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由传统单一数量结构研究向数量、空间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基于GIS技术的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重耦合空间协同决策模式,是未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建模的发展方向,而关于国土空间多尺度转换机理解释是中国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关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探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属性和编制方法。研究方法:依据投入产出分析原理,借助表上作业法,完成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编制。在各类用地规模和区位确定之后,规定每块土地的用途,开展各类用地内部规划设计。研究结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可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研究结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是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完善和深化;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开展,有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利于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规划学30年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管制"向"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发展、关注土地利用规划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系统化和实用化、推进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的空间规划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评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研究目的:评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环评的理论意义等研究已比较透彻;具体操作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清楚,但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等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实际操作性有待验证;相关研究成果可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论:要加强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村尺度空间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构建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服务于相关规划的开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处于探索阶段,较多应用精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形成了公众参与为主导的规划方法,但还存在着规划定位不明、规划研究不足、乡村特色考虑不足、管理实施薄弱等问题。研究结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重点是对村尺度空间规划的定位、基于多样化的乡村特色的规划技术和方法以及村尺度空间管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构建适于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村级规划体系、编制实用型村庄规划,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意义。文章在剖析西部地区村级规划编制中存在的"缺位或流于形式、实用性较差、无视规划用地"等问题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厘清村级层面各类规划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村级规划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框架。研究表明:(1)西部地区村庄规划体系建立与规划编制迫在眉睫;(2)现有主要村级层面规划中,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村庄产业发展导向与战略功能定位,村土地利用规划是村庄用地空间布局与管制规划,共同构成多元化完整的村庄规划体系;(3)"一张图"融合、战略定位先行、公众参与等是构建实用型村级规划体系的基本原则;(4)村级规划体系的逻辑架构为"双结构""双理念"和"5维导向",实施模式以"1+N模式";(5)西部地区村级规划应以多个村落共同编制为主要形式,同时探索留白机制,提高规划弹性。  相似文献   

13.
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对现有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深化和完善,以村土地利用规划实践为基础,通过案例综合分析进行研究。辨析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探索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指出村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利用片是编制中的一个关键点,格局决策起着控制的作用,用途决策则推进规划的细化和落实,并形成了"三阶段四过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流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在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科学地划分土地利用分区,有效落实规划任务、实现规划目标。研究方法:综合归纳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构建了由产业功能区与用途管制片构成的两级分区体系,初步确定分区类型,提出公众参与式分区方法。研究结论:两级分区类型体系既能服务村域产业发展,又能与上一级土地规划相衔接,有利于实现土地组织利用、生产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一体化;公众参与式分区有利于提高公众认可程度,保障分区方案顺利实施,促进村内民主化、透明化、科学化土地利用管理体制构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推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发展,完善土地科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研究结果:(1)土地工程学是以未利用、未合理利用、损毁的土地和退化与污染的土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加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改善环境(条件)、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2)土地工程学可以作为土地科学的二级学科;(3)土壤重构是土地工程学的核心理论;(4)待整治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工程技术与工艺等组成土地工程学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Sustainable land use planning is crucial for realizing the aim of food security and for combating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Sahel. A participatory land use planning workshop was organised in a village in the eastern region of Burkina Faso to investigate land use problems, their causes, effects and possible solutions. Participatory research tools and GIS were combined to get insight into possible conflicts or synergies between different land use options as mapped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Pictograms were used to locate alternative land use options on the map, after which they were digitised for analysis with GIS. The workshop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ing scientific and local knowledge to develop concrete options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that fit to local realities and aspirations. Local people are knowledgeable about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land degradation, they take actions to combat the effects of degradation, and they have concrete ideas about alternative land use options. The use of GIS proved its added value in the participatory process of integrated land use planning. The maps that were produced also facilitate discussions between community members, researchers and government representatives at the regional level, both regarding current land use problems and regarding alternative options as perceived by the local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