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中心城市EES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对黄河流域中心城市EES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泰尔指数和灰色关联模型对其耦合协调水平的区域差异和驱动因素进一步探究.研究发现:2014-2018年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25%;黄河流域中心城市EES复合系统辆合协调水平沿黄河主干流自西向东阶梯递增;黄河流域中心城市EES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不高,生态子系统发展的不足,限制了整体流域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基建优化》2007,28(2):24-26
城市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探讨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并采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西安市生态城市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西安市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以及生态城市的管理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3.
低碳生态城市:三维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低碳生态城市不仅以低碳发展为主要特征,更加注重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这个思想,构造了自然生态、经济低碳、社会幸福三维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模型,并依此建立了包含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三维目标的多层指标体系.最后,借助空间向量思想提出了一种在度量生态指数、低碳指数、幸福指数和发展度、持续度...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6年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脱钩分析和Theil指数对于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脱钩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是大部分城市处于扩张连接、扩张相对脱钩的状态,少部分城市处于强脱钩状态,城市群之间的脱钩状态呈现出上、中、下游逐步恶化的态势,这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的发展中绿色发展水平是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增速的提升是以资源环境消耗作为代价的;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组间差异引起的,这表明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基于以上发现,提出了“生态容量”与“管理容量”并重,以流域作为发展的基本单元以及时空异质的绿色发展政策,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娟  张礼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0):120-12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是衡量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石家庄市城市土地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选取影响因子,建立适用于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分项评价。通过分析石家庄市近年来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数动态变化及评价指标协调度的大小,发现石家庄市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石家庄市进一步集约、高效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发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土地综合承载力概念入手,从水土资源承载、社会承载、生态承载和经济承载四方面构建了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4个层次22项指标),运用均方差决策法、层次分析法、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等对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纵向比较以2004-2010年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变化情况为主,横向比较则将杭州与其他23个城市共同比较。结果表明,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逐年提高,经济承载和社会承载贡献最大,水土资源承载和生态承载成为主要障碍因素;在24个比较城市中,杭州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中提出了集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城市发展为一体的绿色发展内涵;构建了由目标层、子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行多种方法联合并用,对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刘戈  尤涛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1):108-112
各省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大多提出了"生态省"、"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须对其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繁多,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有时甚至相差悬殊,且这些方法都具有变量能直接观测、观测没有误差、变量之间只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等假设条件,现实往往难以满足。因此,为了更为准确的评价城市生态系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可参考的评价标准,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在评价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全国210个地级城市数据,在运用结构方程识别重要影响因素的同时,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效度和信度分析,各项检验指标均达到要求,证明模型拟合较好,并对各地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排序,最后对东、中、西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试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城市”这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需要进行科学诠释和界定.本文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经济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等四大基本内涵,并据以提出了以“绿色GDP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增长速度”加权计算“生态文明城市进步指数”为综合衡量指标的基本构想.为评估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推进政府宏观战略决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的配套落实等提供借鉴,并据以构建客观与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共有城市667个,其中3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作为全国或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化中心,它们的发展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们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不过,由于各个城市的经济条件、生产要素禀赋、地理位置及历史化不同,导致了它们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又因为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来说,规模和实力经济发展的内涵。因此,本着重从经济效益方面对我国35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包括市辖县)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采用客观赋权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同时对我省两个中心城市-沈阳市和大连市的排名加以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2004—2020年时间序列数据,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生态等五个方面选取代表新疆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系统性指标,基于规模-结构-发展的角度选取代表新疆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指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根据熵值TOPSIS法确定权重后分别测算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得分后,构建VAR模型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性和Granger因果关系;新疆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互相作用明显,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的正向冲击效应,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张远景  王月  王春龙  臧娈譞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0-中插36
选取黑龙江省14个对外开放的中俄边境口岸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基础支撑和口岸建设四个方面构建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极值法、线性加权法和德尔菲法对沿边口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分级.结果表明:①各城市之间发展潜力差距较大,城市等级主导作用较强;②利好政策、交通网络和俄方城市是影响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③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通常具有多项优秀指标,而均衡发展的城市指标潜力均较弱;④产业多元化、优化口岸规模结构、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空间流动是实现沿边口岸城市联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5大目标层及24个指标构建了湖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体系,并利用湖北省1992年~2011年的年度经济数据采用熵值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民生改善与注重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湖北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总需求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贡献度不大。最后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态经济时代的来临,绿色物流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维护修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因此,在生态经济视阈下分析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据此提出两者协同并进的战略构想,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文章从生态经济、绿色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理论探讨入手,首先构建区域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6—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和耦合协调度,据此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准确评价与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提出生态经济下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协同构想。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动态比较是衡量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基于文献回顾及数源约束,构建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交通运输等5个维度共12项指标。并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取得了珠三角9市2001—2012年的实证结果,对比发现:穗、深、莞、中4市综合基础设施指数不断提高,其余5市指数不断下降;虽然经济区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在过去12年间有所提升,但其内部差距呈明显扩大趋势,尤其是中心城市群指数是其他城市群的2倍有余,且三大经济圈仅有一个内部差距略有减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日益分化的事实与珠三角一体化政策导向形成了强烈反差,折射出经济增长与人口集聚等的复杂机制,是关系到发展质量与国民幸福提升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辽宁经济统计》2004,(11):41-41
从2000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每年根据对全国2000多个县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进行测算,以客观衡量县域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状况,科学地描述县域的发展轨迹。最新测定结果显示,2003年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为30.9分,比上年上升1.7分;而100个最发达县(市)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全国县域平均水平,其综合指数平均已经达到了65分.  相似文献   

18.
全国188个大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188个大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中国社科院社会指标课题组朱庆芳执笔随着城市各项改革的演化,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中心作用进一步提高。为了全面、概括和客观地反映我国各大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急剧发展,成为各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掌握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城市轻工业治理应该以制度城市、宜居城市、创新城市、生态城市,达成国家与地方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及环境整合的永续发展愿景,成为最亮丽的光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