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形成并阐述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旗帜鲜明地写入生态文明一词,马克思生态文明经典作家的思想生态文明发展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综合梳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主要体现在它的自然本源的生态世界观、以人为本的生态价值观、和谐发展的生态实践观三个维度上。  相似文献   

2.
于淼 《经济师》2014,(2):33-34
"生态文明"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理念,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的理论表达。对生态文明内涵的阐释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理论基础,文章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生态文明内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4)
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研究主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主要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保证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的生态文明研究。文章从习近平生态文明的思想形成入手,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观念,并叙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新目标,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研究生态文明的理论发展、中西生态文明的观念比较,评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对世界文明发展态势敏锐洞察和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飞跃基础上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评价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全民生态意识,构建生态和谐屏障,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继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并列讨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再次成为亮点,这既深刻反映了新一届党中央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又鲜明地显示了目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既坚持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又找到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目前,在我国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学习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然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而随之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重理解自然,认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以构建美好中国,发展创新科技,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保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指导建设自然美、生态美、环境美的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追求,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中国的特征,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阐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路径作具体探析。  相似文献   

9.
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造成人与自然相冲突、人与社会片面发展,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经济与自然协调互动、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代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力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工业文明的困境,确保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证苏州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市的重大决策。生态立市是生态文明文化价值观和生产观的内在统一,对苏州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大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与自然和谐、节约资源、节俭消费、植树造林、水利命脉、计划生育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毛泽东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为我们坚持以人的生态需要为本、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理论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唯物史观在生态领域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并充分发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循环经济理念符合发展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4.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资源、环境及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类开始不断反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的负效应,努力寻找一条既不影响人类福祉追求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国外形成了"弱可持续性"经济学、"强可持续性"经济学、生态社会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等不同的生态文明观,而这些生态文明观几十年来的争论与演化能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许多启示。新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自无锡民营企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立以来,加强了民营企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建设理论的学习研究,促进了无锡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中共无锡市委"两新"工委与无锡民营企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日前联合举办了"民营企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与会的5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围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民营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履行生态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和意见,为民营企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在这些财富的背后却是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实危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需要促使人们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去挖掘曾经被忽视或遗忘的、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各种著作中的生态环境思想,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进行新的研究,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系统梳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未来人类文明和社会制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探讨了其生态批判理论成果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和认识自然规律,不断利用大自然为人民谋福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美丽中国是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加快建设生态...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其孕育着传统生态文明的精华。文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历史情境中具体地挖掘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合理成分和不足之处。先秦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精神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两个部分,其特征有三:轻视物质文明;产生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文明;集中于对第一大历史形态的思考。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为当代生态意识、当代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物质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生态马克思主义认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的本质肇因,进而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具有因果关联,与生态文明相对立.然而,无论是以马克思资本逻辑二重性的生态文明蕴含来省察,还是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境遇来检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完备性并非完全自洽,其既有进步意义也具有值得警惕的理论缺憾,尤其是驾驭资本逻辑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对其存在着丰富和超越.对资本逻辑的“道德批判”决不能代替“科学批判”:生态危机的肇因不只资本逻辑“一面”,而且包含非自觉创造人类文明的“另一面”,这即是“资本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深刻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