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军 《生产力研究》2005,(5):36-38,F003
农村地区城市化,是指在以农村和农业人口为主的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城镇,使城镇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并将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渗入到广大农村地区的过程。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以拓宽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农村城镇化的过程中,城乡二元结构,建设资金短缺,户籍和剪刀差政策,土地制度,农村劳动力素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俊飚 《经济问题》2000,(10):33-36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促使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国21世纪发展战略的主要议题。障碍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系列因素有环境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经济结构因素,探明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利于今后中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不仅是农民生活和生产的基地,也是全国人民的生活源泉,国际经济存在的根本。在城市化趋势的辐射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农村地区的小城镇化也在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相对说来是个薄弱环节,在人口不断增加和经济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农村环境也正日趋恶化,这已严重威胁着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此,应注意保护农村环境,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温州各县(市)农村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城镇化与温州特色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从表象上来看,农村城镇化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居住、工作和生活在城镇,镇域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但实质上,农村城镇化是以农业发展为前提的、非农要素或产业在城镇聚集而引起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变化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对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改善三产业间的结构、增加人民收入和就业门路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温州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最强和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其城市化发展道路具有自身的…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都市化。它是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与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人口由农村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变为城镇地域;城镇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环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城镇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城镇化不仅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而且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它起源于工业化,促进着现代化,带动着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镇社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与转型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新常态发展.位于三江源的青海农村牧区,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青海农村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的优化发展,对当前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地区存在的经济发展问题,结合地区特色与优势,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期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生态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青海农村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口流动不可否认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盐由之路,是我国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流动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应保持农村人口的适度流动,并采取必要的改革与相关措施,消除消极影响,最终使农村人口流动能够真正地转移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和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扬 《经贸实践》2016,(2):349-35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纷纷涌入城市,成为了新市民.城市人口的扩张与城市规模的扩大,就是典型的城市化过程.本文以思南县作为研究对象以便更加深入地、具体地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市民化行为,针对思南县出现的问题,本文从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个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并从多个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