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首先依据柠檬市场理论,借鉴双寡头竞争模型说明了在农产品难以被有效追溯时,小农趋向于生产非安全农产品(下称非安全品)。然后根据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者的行为逻辑建立博弈树模型,在不同规模生产者农产品可追溯性不同这一分析基础上,证实了生产者规模会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得到了规模越大的生产者生产安全品的概率越大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均衡解表明当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收益、"忍气吞声"的损失足够大而维权成本比较小时,监管者流通环节减弱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反而会降低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而当生产者难以被追溯时,即使消费者维权概率很高,消费者及监管者也无法对生产者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依据柠檬市场理论,借鉴双寡头竞争模型说明了在农产品难以被有效追溯时,小农趋向于生产非安全农产品(下称非安全品)。然后根据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者的行为逻辑建立博弈树模型,在不同规模生产者农产品可追溯性不同这一分析基础上,证实了生产者规模会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得到了规模越大的生产者生产安全品的概率越大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均衡解表明当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收益、"忍气吞声"的损失足够大而维权成本比较小时,监管者流通环节减弱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反而会降低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而当生产者难以被追溯时,即使消费者维权概率很高,消费者及监管者也无法对生产者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分析了农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利用成本——收益法,构建了农业企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均衡模型,从微观层面探索了农业企业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机制的关键在于:以农业企业为核心,政府、农户以及消费者多方联动的相互制衡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农户与企业合作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探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在质量安全存在收益溢出效应、外部奖惩机制和内部补偿机制的条件下,农户与企业的协同合作和相互制约对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影响;并结合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采用Net Logo仿真平台进行模拟,观测不同参数设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演化博弈稳定状态的影响。结合仿真结果和案例分析得出,较低的收益溢出效应和较高的监管水平,以及企业对农户的公平利益让渡,有利于演化博弈以更快的速度收敛于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考察了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的影响.农户对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比较关注,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认知不足.保障优质优价,成本收益配比,将增强农户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意愿.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农产品生产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作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重庆市13个蔬菜重点生产区县214个蔬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种植年收入、市场价格预期、相关支持政策的认知度和技术培训对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有强烈的正向影响,但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组织动员力度、实际参与动力均不足。据此,文中提出了激励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的农药使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对水、土壤、空气的质量也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农户进行调研,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对农户农药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使用量与普通农声品没有显著差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户农药的使用量,但是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地理标志使用地区,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农户安全生产表现较好,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陕西"洛川苹果"地理标志的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地理标志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分别对地理标志认知和行为意向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最强的路径是"地理标志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结论]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一方面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户3个层面提出提升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与加强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市场上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质农产品现象持续存在,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质量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按质论价的良性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充分发挥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者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增加的成本进行补偿,对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都比分散农户有优势,然而当前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基于湖南省4个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成本补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视角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民合作社可以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文章在对合作社内部农户生产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面临的困境,并探讨其破解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搭便车"是合作社内农户的理性选择;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合作社面临着规模边界困境、质量监督困境、质量信任困境、质量技术困境;应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发挥合作社在农产品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包括合理控制合作社规模、完善合作社的质量管理机制、发挥政府监管的引导作用、培育技术型职业农民、推进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高效防治手段的实施可以解决单纯依靠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劣势,保障蔬菜质量和安全,然而我国设施蔬菜生产者的高效防控行为存在一定的缺失。[方法]文章对设施蔬菜典型种植区域的生产者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朴素的贝叶斯分类模型并进行样本的训练。从综合防治类型的角度选取了有利于减少病虫害风险的综合防控行为,进一步对设施蔬菜种植户病虫害综合防控行为缺失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行为比较普遍且易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综合平稳性特征和后验概率值比对,政府是否有生产性补贴对农户土壤处理和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缺失影响较大,生产者种植年限和风险投保行为对农户绿色防控行为的缺失影响较大。总的来说,生产者的种植年限、是否享有政府补贴、风险投保、农产品认证、生产专业组织成员资格等因素都是可能致使防控行为的缺失的风险因素。[结论]政策启示: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指导下开展防治,实施相关的奖惩制度、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体系、发挥基层组织的带动作用、大力推广高效防控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者群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系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旨在促进农产品供应方面的结构体系改革,并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加强对农产品安全的监控能力,对于农户来说可以提高履行生产和经营的责任,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的信心。本文详细介绍了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情况,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监督各级监管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以及加强可追溯体系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等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体行动陷入困境的表现,自组织理论表明,农户自组织可能是治理集体行动困境、控制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陕西省705户猕猴桃种植户调研数据,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农户自组织对猕猴桃种植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和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自组织在控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使用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不能克服所有"搭便车"生产行为,农户自组织控制农户"搭便车"生产行为能力的提升依赖其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此外,户主年龄、户主种植年限、耕地面积、耕地块数和种植面积对猕猴桃种植户是否参与农户自组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涉及我国食品和农产品的国际声誉,与产业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全密切相关,也影响着社会稳定和政府形象。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离不开政府的监管、企业的自律,更离不开农民自身意识的觉醒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才能保障农民按照标准生产,从源头上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目前我国高度分散的农户难以承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任,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可以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承担主体。合作社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控制。对主要农业投入品实行统一采购  相似文献   

15.
农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建立农产品营销合作中农户履约行为的博弈模型,对影响农户履约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的风险态度、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设施投入、农产品类型、生产集中度、农产品价格波动、销售难度、距离市场远近、政府态度、合作伙伴类型、合同条款等多种因素对农户履约行为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影响.在本研究基础上,本文得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农业产业链组织演化可以促进标准化生产、契约合作和利益联结,有利于解决农户生产的投机行为、信息监控低效和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短缺。本文作者结合农业产业链组织演化趋势,设计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的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双约束机制,包括"生产过程干预与质量信息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与质量信号传递"的信息效率内外约束机制、"契约关系管理与质量利益共享"和"质量声誉治理与行业信任供给"的激励相容内外约束机制,双约束机制协同可有效治理农产品源头质量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到公众的健康,而且也影响我国的国际声誉及对外贸易。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是由政府、企业、农户、消费者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参与的一个完整的机制。现代化农产品供应链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绿色、生态、健康是农产品应有之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是三农工作的生命线。过去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普遍存在着信用缺失的问题。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不仅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推动农安信用工作,既是大势所趋,也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9.
区域声誉溢价效应具有激励农户向市场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功能,而区域声誉的形成与维护取决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管制制度。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经营者既没有建设品牌的能力,也没有维护区域声誉的动力。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山耕"品牌为例,分析区域声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激励机制。研究结论不仅解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原因,还让政府认识到,激励农户生产经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必须在建设和维护区域声誉方面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统筹领导下,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法制化监管,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地把落实责任摆在创建工作的首位,建立了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四位一体"责任体系,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各试点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