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一、我市就业的总体情况 (一)就业基本情况 2006年我市劳动力资源人口达到888.51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29.63万人;全市就业人口562万人,比上年增加10余万人。就业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经济活动人口增长速度,就业率达到95.47%。自2005年开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数量和结构上均已超过第二产业,对全市就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7%;在业人口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制造业、农林牧副渔业、批发和零售业,这三个行业的就业人口合计占到全市在业人口的56.45%。  相似文献   

2.
《现代乡镇》2008,(4):45-45
近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广东城镇单位就业与工资情况简析》表明:2007年广东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001.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02万人,增长4.9%。广东去年就业形势虽然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其中,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巨大,按国民经济19大行业分,金融业平均工资最高,达到70228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仅为11897元;行业间最高与最低平均工资之比为5.9∶1。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调整现代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市场经济发育、改善投资环境、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初步预计"十五"后三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到200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00亿元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从业人员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8%.到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从业人员达到560万人,就业比重达到45%.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亚洲开发银行2001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民营经济对人均收入、经济增长和就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我国31个省市人均GDP和民营经济所雇用的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来看,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9074。民营经济雇用人数的比例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其所雇用的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人均GDP可以增加1640元。而在就业方面,从1997年到1999年的三年中,新增2200万人的就业几乎全是民营经济吸收的,外资企业、集体企业、政府都未能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5.
数字     
中国政绩工程比比皆是 政府投资浪费达5000亿元;外资企业去年涉嫌逃税300亿元;纺织品贸易摩擦殃及9000万人就业;20年内中产阶层可达就业人口40%;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玉环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99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9.67亿元,增长75倍,年均增长23%;同期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7.3亿元增加2011年的361.5亿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20%。近年,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发展背景和玉环县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玉环县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即期需求。从近几年的现实情况看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是困扰玉环县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刺激有效需求增长成为经济  相似文献   

7.
《特区经济》1995,(6):23-25
<正>一、深圳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特征 1、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1980年深圳市税收收入仅为2721万元,而1994年高达95.46亿元,1980~1990年年均递增40%,1990~1994年年均递增46%(详见表1)。 由此看出,税收边际递减倾向并未在深圳出现,“低基数”之说并不能完全解释深圳税收收入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特征。但我们从增长速度中,又不难看出,由于分配体制变化等因素,深圳税收的增长幅度波动较大,最高年份的1981年和1988年,增幅分别达到205%和229%,而最低年份的1981年和1986年却为负增长,1987年后,增幅才趋于平稳,波动较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迎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但就业阴影依然笼罩我国经济发展前景。政府工作已经从以往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率转向经济增长和就业两者并重。 严重的就业问题 2001年前适龄劳动人口年均增长0.6%到0.7%,每年新增1000万人。但在过去10年里,社会上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2年第  相似文献   

9.
胡建琴 《发展》2003,(9):79-79
当今学术界有关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研究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论,即经济增长能促进就业。甘肃1983-2001年的非农就业增长弹性为0.384,即国民经济年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创造0.3835个百分点的非农就业机会。若用甘肃2001年602.27万非农业从业人员作为底数,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应可以增加2.3万个就业机会;计划到2005年甘肃GDP年增长8%,则可增长3.068%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即增加18.4万个就业岗位。这就是说国民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创造0.3835个百分点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即第二、三产业总计增加0.3835个百分点的就业机会,但第二、三产业哪…  相似文献   

10.
财经资讯     
正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9.6%每日经济新闻1月21日消息当前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加剧,并呈逐步蔓延态势,企业经营普遍困难,经营利润增速的下降影响了企业扩大投资的自筹资金来源,对投资增长形成一定阻力。2013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比2012年名义增长19.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4056亿元,增长16.3%;民间投资274794亿元,增长23.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3%。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首次低于20%。投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五年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财政收入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7%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从52.6%提高到58.5%  相似文献   

12.
发展目标:一是全省石化工业产值比1995年再翻两番:2005年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8%,2005年实现利税达15亿元,年均增长8.3%.二是全省主要产品产量有突破性增长:化肥产量达到110万吨,原油增加到500万吨,天然气增加到50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增加到500万吨,三大合成材料增加到20万吨;丙烯达到15万吨.  相似文献   

13.
贺军 《上海国资》2014,(2):17-17
如果保持7%或以上有质量的增长,则是完全可以接爱的较好状态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了2013年中国经济初步数据: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再看一些重要指标: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相似文献   

14.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至2001年我国从业人员规模从6.5亿人扩大到7.3亿人,增加8300万人,其中城镇新增6900万人,农村新增1400万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多数年份都保持在3%左右。在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同时又面临世界经济起伏变化的复杂情况下,我国成功地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由1990年的18.5%提高到2001年的27.7%,而同期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由60%下降到50%。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变化,表明我国三大产业之间的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正  相似文献   

15.
从2005年至2011年的6年间,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由成立之初的3800万元增加到3.18亿元;年度融资担保量从1830万元增加到7.8亿元,年均增长119%,扶持了290多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及其他金融服务带动受保企业累计增加产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高科技产业工业产值从1996年的819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618亿元,年均增长17.6%,高于同期全部工业产值增长约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由1993年的205.9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895.5亿元,年均增长23.4%,其中,2000年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为14.9%,7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高科技产业在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渠道、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做  相似文献   

17.
冯秀清 《北方经济》2005,(12):74-75
一、经济基本竞争力快速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 2004年全旗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94.8%;财政收入完成6058万元,实现再次翻番,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成为2004年全国县域经济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今年上半年,全旗主要经济指标再创新高,6月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741万元,同比增长41.1%.全旗财政收入完成64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731万元,增长135.3%,是2003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1倍,高于2004年全旗财政收入的总和,2005年全旗财政收入将突破亿元大关,有望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杨世兵 《发展》2004,(5):44-45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城乡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8.7亿,约占总人口数的62%;农村劳动力为4.8亿,约占总劳动力数的66%,其中3.2亿多为农业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从现有的农村资源情况看,农业生产只需要约1.7亿劳动力,其余1.5亿为富余劳动力.据有关部门测算,2004年城镇将新增劳动力900万人,加上现存的600万下岗职工和800万已登记的失业人员,城镇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力达到2300万人.按照2004年预期经济增长速度7%测算,年度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将在1300万人左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依靠经济扩张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19.
《港口经济》2011,(4):62-62
国家海洋局2011年3月3日发布《201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我国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5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增加值6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我国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全国涉海就业人员3350万人,其中新增就业80万人。  相似文献   

20.
王伟 《中亚信息》2000,(8):23-24
1999年哈萨克斯坦的劳动力资源为850万人(计算出的),或是居民人数的56.9%。国家劳动力资源中只有39%的人在农村劳动。近年来哈国劳动力资源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1999年哈国经济自立人数占劳动力资源总数的83.2%,劳动力继续向私营经济部门转移,而从部门间的关系来看,主要是向工业、建筑业等部门的服务领域转移。1998年610万名就业人口中在私营企业就业的有71%,在国营企业就业的为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