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34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9.0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为2.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脑丸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对其神经恢复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98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观察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疗效总评(CGI-SI)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躯体焦虑因子评分明显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安全有效药物,更适用于伴有躯体焦虑症状的广泛性焦虑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丹东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氮平和氢溴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奥氮平和帕罗西汀进行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评分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阴性因子评分及PANS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的发生率分别为6.1%、8.2%、12.2%,研究组分别为8.2%、10.2%、16.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艾司西酞普兰(Escitaloprara)是一种相对较新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自国外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表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和广泛性焦虑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研究者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与西酞普兰(citalopram)、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帕罗西汀CR(Paroxetine CR)、盐酸舍曲林(Sertraline)、盐酸度洛西汀(Duloxetine)、文拉法辛(Venlafaxine)和文拉法辛XR(Venlafaxine XR)相比,艾司西酞普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平均治愈一例患者的成本显著较低,而临床产出显著优于其他产品。同时,艾司西酞普兰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防复发方面也显著优于其他产品。已有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数据显示,与其他竞争者相比,艾司西酞普兰更具有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本文研究选取的100例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是从本院2009年1月~2011年5月中选取的,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临床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以及相关脑血管方面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西酞普兰,每天一次口服,剂量为20~40mg。对照组的患者在原发脑卒中疾病的治疗基础上使用帕罗西汀,初始剂量为20mg/d,清晨空腹口服。通过临床对脑卒中患者使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疗效观察,分析患者使用西酞普兰治疗后的抑郁情况,并对患者的总显效率进行统计,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1、2、4、6周进行观察评分。结果对两组脑卒中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患者总显效率为76.0%,两组患者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并且治疗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说明西酞普兰具有很高的治疗效果。结论通过临床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后发现,西酞普兰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副作用小,并且在患者的心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97例男性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42)给予盐酸氟西汀进行治疗,试验组(n=5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显著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4、6周时仍继续下降,且试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增加,且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降低,且试验组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ESS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男性抑郁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还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小,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是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治疗(研究组,n=41),另一组为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n=39),疗程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1、2、4、6周末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总体疗效有显著差异性,心理干预组(研究组)抗抑郁显效更快,治愈率、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合并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加快抑郁症状缓解的速度,而且本身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有一定的疗效,明显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常用的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78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或文拉法辛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组治疗药品成本分别为663.04元和1164.80元;有效率分别为82.05%和84.62%;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77%和28.21%。结论根据药物经济学评价,艾司西酞普兰组优于文拉法辛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SCIE、Embase、Medline等与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并对相关分析文献进行收集,自156篇相关文章中选出6篇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将采用盐酸氟西汀治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取得了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行盐酸氟西汀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及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2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系统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茴拉西坦治疗,研究组采用氟西汀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SDS及MES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DS及MES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组间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氟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CBM、VIP、CMCC、CNKI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RevMan 5.0软件对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结果 共纳入8个RCT,共计677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治疗1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72,95%CI=(-5.31,-2.14),P<0.05];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2,95%CI=(-2.21,1.36),P=0.64b治疗疗程结束后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88,1.10),P=0.80];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7,95%CI=(0.85,1.36),P=0.56].②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53,95%CI=(0.40,0.69),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国抑郁焦虑共病患者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栀逍遥散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于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治疗的8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43例。常规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认知功能、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7,P<0.05);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47,P<0.05);治疗后试验组持续应答数、持续错误数、总错误数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15,P<0.05;χ2=5.1079,P<0.05;χ2=22.8202,P<0.05);试验组治疗后GDNF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76,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0%,与常规组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01,P>0.05)。结论丹栀逍遥丸与盐酸氟西汀联合治疗抑郁症患者不良反应少,不仅能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认知功能,还可以调控神经营养因子,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对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龙华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的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睡眠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为(9.13±1.25)分、(8.15±1.03)分,低于对照组的(12.25±1.86)分、(10.89±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为(5.36±1.01)分,低于对照组的(7.05±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奥氮平可提高抑郁症并发睡眠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临床使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中筛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使用RevMan4.2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篇,根据随机化方法、盲法、失访与退出描述三项指标对所纳入文献进行Jadad质量评分,3~5分文献有4篇,2分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引起口干发生率的RR值为0.74,P=0.09;引起出汗发生率的RR值为1.69,P=0.04;引起恶心呕吐发生率的RR值为0.67,P=0.06;引起失眠发生率的RR值为0.46,P〈0.01;引起便秘发生率的RR值为0.53,P=0.01;引起头痛发生率的RR值为0.69,P=0.17;引起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值为0.75,P〈0.01。结论:与氟西汀相比,临床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恶心呕吐、失眠、便秘和头痛不良反应的风险低于氟西汀,而出汗的风险高于氟西汀。西酞普兰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低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护理及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另增为期8周的激励护理;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康复功能评定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研究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IPROS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8周后,研究组IPROS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讲究卫生、关心和兴趣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4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3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3 d、3周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治疗后24 h、3 d、3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4 h、3 d、3周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同时间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9.29%)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病应用阿普唑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盘锦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接受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联合阿普唑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情绪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普唑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功能性胃肠病,在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成本。方法 通过查阅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21年1—12月所有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规范治疗信息,共获取945例患者。为了避免错误分类,对两组患者基线特征进行混杂控制,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1∶1)匹配联合组和对照组,9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终确定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常规治疗为联合组270例,依达拉奉右莰醇+常规治疗为对照组27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成本、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hs-CRP水平降低,且联合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直接医疗成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则给予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康复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