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举证是“合理期限“仲裁过程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仲裁结果的公正性和当事方对裁决结果的认可度.《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并未对“合理期限“仲裁的举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此类仲裁举证责任经历了一个由当事方共同举证到后来由责任方承担首要举证义务的过程,但当事方认为有《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第21条第3款(c)项规定的“具体情形“存在时要提供相应的证据.在证明执行期限的合理性时,国内强行法具有表面证据效力,同类仲裁“判例“具有一定说服力但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建议和裁决能够迅速执行,《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第21条第3款规定了确立合理期限的三种方式,仲裁方式是其中之一。文章通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的谅解》相关条文的分析,结合世贸组织诸多具体案例,对合理期限仲裁制度所涉及到的仲裁员职责、举证责任和决定合理期限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阐述国际投资争端中心(ICSID)仲裁申请、仲裁庭的组成与仲裁员的委任、管辖权、准据法、仲裁裁决及其执行效力等基本内容,来对ICSID仲裁制度进行潜在价值分析。然后,进一步分析ICSID仲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使它更好地适应当今国际投资环境,提出制度上的改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仲裁员的民事责任是仲裁实践中需要研究的重要的理论问题。从西方国家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来看,有英美法系的仲裁员责任豁免理论和大陆法系的仲裁员民事责任制度,但其发展趋势是确立仲裁员有限地承担民事责任。我国仲裁立法对仲裁员的法律责任问题虽然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由于不太明确,在实践中很难予以操作。本文论述了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分析了仲裁员承担民事责任的条件和限度。仲裁员民事责任的研究,既有利于保证仲裁员的独立性。又有利于实现仲裁裁决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制度存在着分类用语十分混乱、不予执行理由不适当及仲裁裁决承认或执行异议程序不合理方面的诸多弊端,应在更广泛地参考更多国家或地区立法最新实践及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予以矫正,包括:应使用七个分类用语并确切地予以界定,对纯内地裁决仅应保留可仲裁性和违反公共政策这两项不予执行的理由,废除针对涉外仲裁裁决和外国仲裁裁决的不予执行司法审查裁定前的内部报告等制度。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仲裁相对于一般商事仲裁在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些挑战集中表现为电子商务仲裁协议(条款)的"书面形式"问题以及网上仲裁地的确定问题.我国在承认与执行电子商务仲裁裁决时,应该将电子仲裁协议(条款)视为书面形式;应该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主,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补充的方法确定网上仲裁地;亦应按照<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在电子商务仲裁中对非国内仲裁裁决予以承认与执行.  相似文献   

7.
现行机构仲裁浓重的行政色彩偏离仲裁机构本身之属性,其设立和管理上的行政色彩不利于我国仲裁事业在国际上的竞争。而作为另一种仲裁形式的临时仲裁被现行法排斥,这种立法模式使得我国与外国在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时不对等。基于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完善仲裁制度、保护当事人利益、解决仲裁形式单一化的需要,我国亟需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建构临时仲裁制度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变且体现仲裁的非国内化;重新定义仲裁协议规范;确立临时仲裁员制度并适时建立仲裁协会;承认现有社会团体组织之临时仲裁权。以上尝试可在仲裁机构必要协助下完成。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AI)通过嵌入商事仲裁的立案审查、程序运行和裁决预测等环节,有助于提升仲裁机构和仲裁员决策的高效性、客观性与公正性。然而,AI本身在商事仲裁中的应用还面临诸多困境:大数据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人工智能推进乏力、技术缺陷克减当事人正当程序权利、技术局限消解个案正义以及技术依赖损害仲裁员与当事人的主体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AI的技术功能无法转化为商事仲裁的制度效能,因此,需要合理规划人工智能在商事仲裁中的发展路径,以避免其技术外部负面性并释放工具价值。具体而言,应当从仲裁大数据基础构建、当事人个体赋权、坚持AI的辅助定位以及算法规制四方面为AI在商事仲裁中的应用设定安全的发展路径,实现AI和商事仲裁的深度耦合与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公共秩序保留是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仲裁中公共秩序的范畴入手.阐述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的仲裁实践,分析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最后本文还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文章认为限制公共秩序的运用,从而使国际商事仲裁这一争端解决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仲裁,亦称公断,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争议发生之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仲裁机构作出裁决,争议双方有义务执行该裁决,从而解决争议的法律制度。仲裁在国际上已有悠久的历史,古罗马时代就出现了用仲裁方式解决合同争议的做法。特别是随着借贷关系和租赁关系的发展而日趋制度化和法律化的。  相似文献   

11.
商事仲裁具有准司法性和契约性,商事仲裁员刑事责任只能由准司法性因素决定。许多国家实行仲裁员法律责任有限豁免绝不意味着刑事责任的豁免,少数国家立法明文规定仲裁员承担类似法官、公务员刑事责任。过分强调仲裁契约性是引发各种仲裁员刑事责任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时间证明这一应对类似司法腐败的制度安排并未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晓标 《大众商务》2010,(4):223-223
非内国仲裁理论是在近30年来,主要是在欧洲大陆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此项理论旨在减少对仲裁活动的干预,包括仲裁裁决进行中和仲裁裁决做出之后的干预,以便保持仲裁程序的完整性和仲裁裁决的终局性,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趋势中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就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基本属性、合理内核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存废或如何完善在我国存在着较大的争论。简单地废除该制度会有很多弊端,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将受理的人民法院的确定因素由"仲裁机构所在地"改为"仲裁地"、缩短申请撤销裁决的时限、完善仲裁裁决的撤销理由、改进撤销仲裁裁决程序中重新仲裁规则、重构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程序和决定的形式与效力规则等。  相似文献   

14.
潘晓标 《大众商务》2010,(2):223-223
非内国仲裁理论是在近30年来,主要是在欧洲大陆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此项理论旨在减少对仲裁活动的干预,包括仲裁裁决进行中和仲裁裁决做出之后的干预,以便保持仲裁程序的完整性和仲裁裁决的终局性,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趋势中引人注目的新动向。本文就非内国仲裁理论的基本属性、合理内核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事仲裁以其高度自治性、民间性和准司法性而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是国家司法干预仲裁的方式之一,为的是监督国际商事仲裁活动.然而这一制度有悖于仲裁的初衷,妨碍仲裁的高效率实现,推行仲裁裁决撤销理由的默示放弃制度成为形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秘鲁根据条约和对等原则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一个外国判决要在秘鲁得到承认,必须满足秘鲁法律规定的要件。外国仲裁裁决要在秘鲁得到承认与执行,也需有条约根据。秘鲁参加的有关条约和秘鲁《普通仲裁法》都规定了拒绝承认外国仲裁裁决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是国内外仲裁立法中法院对仲裁进行的最为严格、彻底的监督程序之一。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基本理念需要进一步探讨,仲裁的价值目标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在立法上、执法上以及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在制度建设上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要借鉴国外仲裁立法的经验,完善我国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立法、执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国际商事仲裁员披露义务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商事仲裁是跨国交易者越来越普遍地采用的争议解决手段。尽管国际商事仲裁员可以由跨国交易的当事人协议选定,遵循披露义务规则却仍然是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强制性要求。对违背该义务的行为,国际商事仲裁法制非常健全的国家或地区为当事人提供了很周全的救济手段。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商事仲裁员披露义务及其违反的救济规则,我国应当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通过修仃《仲裁法》的相关条款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际商事仲裁中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问题并非仲裁制度中的纯理论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仲裁管辖权和仲裁裁决的承认及执行等重大权利和经济利益。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在此问题上趋向于扩大可仲裁事项的范围。而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在可仲裁事项范围方面却过于狭窄,因此亟待扩大。  相似文献   

20.
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裁裁决是仲裁庭对仲裁当事人争议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结论性意见,它与终局判决具有相同的效力。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仲裁程序的合法性,仲裁裁决的既判力仍应受到法律必要的控制与审查。为了保证仲裁裁决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对仲裁裁决司法审查应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科学的划定司法审查的范围,即对仲裁裁决进行适度的审查,不仅有助于仲裁优势的充分发挥,保证仲裁价值目标的实现,还能促进我国仲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