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全面地阐述了个体道德发展的整个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该理论对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无论在宏观方向上还是微观的具体操作上都具有很大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文妹 《商场现代化》2010,(11):193-193
目前,众多的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道德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与传统道德不同的新理念,如生活道德、活动道德、生命道德、制度道德、主体道德等众多人文道德观念,他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在对当前道德教育状况深刻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具有积极而合理的学术意义。本文中所提及的"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就是在目前研究中独树一帜的一种现代道德教育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网络主体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明确网络道德教育的含义和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对于当前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道德素养,调节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主体性教育的视野下,教育界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式教学模式来体现"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为道德创造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受网络环境虚拟性、匿名性和开放性的影响,也使网络道德受到了新的挑战。网络道德意识是道德主体在网络空间中发展起来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统一体。道德主体在构建网络道德意识中的主导作用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如何有效避免网络道德问题的发生,除了关注道德主体所处的外在环境,更在于培养道德主体的内在环境。通过扭转歪曲的道德图示、形成理性的情绪评估、培养网络世界中的责任以及避免网络去个性化的发生,有助于引发道德主体形成关于道德的思考,内化道德涵义,促进积极的网络道德意识的形成,从而培养和发展道德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陶红敏 《中国市场》2011,(23):245-246
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本文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通过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建立家庭、社会、学校对于网络道德的联动协调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海霞 《消费导刊》2010,(4):133-133
品格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品格教育是指通过对受教育者智慧的启发、行为引导、情感学会,道德认知、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有帮助的的教学。从而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品性,掌握良好的生活技能,对社会进行批判性思考,道德推理,熟悉冲突解决方式和斡旋方式,并对树立诚实、仁慈、宽厚、正义、平等和尊敬的价值取向有重要意义。因此品格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亮点。本文从品格教育的基本内涵入手,解析品格教育的核心价值和主要内容,并分析当前我国提出品格教育的必要性和品格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品格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品格教育是当代道德教育的一个亮点。本文从品格教育的基本内涵入手,逐步了解品格教育以核心价值为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提出品格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其自身的优势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对其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并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强调在教育理念上要彰显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主体意识与公共意识,在教育内容上要以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责任为核心,在教育方式上要实现网络道德生活化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介绍西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出发,分析了我国会计道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会计道德教育的改进途径,以期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道德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道德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根据道德失范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情况:失守道德底线、自甘道德低下、边缘道德困惑。其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大环境、教育者等方面。我国应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理论筑牢道德教育的基础,用建构主义的教育学理论开展大学道德教育,汲取先进文化为大学道德教育补充源头活水,从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整治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路佳  杨飞  杨微 《商》2014,(23):286-286
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现象,表明社会的道德教育乏力。目前,社会通过宣传和说教等方式进行理论的灌输,但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问题。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时代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进行阐述,认真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外在与内在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5)
目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基本上是循旧有余、缺乏创新。农村中的道德教育多数采取"灌输教育"方法,以道德说教为主。另外,道德教育没能积极利用现实生活中有效因素,内容比较空洞。教育者不深入研究现代道德教育理论,也不体察农民的生活实际和接受能力,只是对上级文件照本宣科的传达,取得的效果比较差。基于当前存在的原因,打破常规思维,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张健 《中国电子商务》2014,(12):148-148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道德问题成为了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精英,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道德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途径,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中国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道德考评量化指标体系这一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苏玲 《中国电子商务》2012,(1):183-183,18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家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状的利润,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企业愿意放下良心,运用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为了使企业生产活动健康,需要从新审视商业的道德性,引导企业把商业主体道德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规范企业的主体道德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在企业管理中如何嵌入商业主体道德,然后分析了现阶段商业主体道德与企业管理出现的“利己性”、拜金主义、恶性竞争等问题,最后给出加强企业的道德教育、社会的舆论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若干建议。使读者能了解商业主体道德与企业管理的渊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逆境与道德教育。先对当今青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状况及倾向进行研究并提炼出问题,然后针对逆境条件下的青年学生进行分析,从客观评价青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角度上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当代逆境中的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坚持逆境条件下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情感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和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个特殊的问题逆境与道德教育.先对当今青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发展状况及倾向进行研究并提炼出问题,然后针对逆境条件下的青年学生进行分析,从客观评价青年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的角度上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当代逆境中的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坚持逆境条件下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文性、情感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和整合.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对于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素养的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对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转变家庭道德教育观念、端正学校教育理念、发挥政府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理性道德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和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纽带。因此,学校要开展理性的道德教育。要重视和开发学生内在对道德的需求,进而发挥学生对道德追求的主动性,以改变当下道德教育低效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变革,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体性水平的高低,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理论界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张确立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主要分析学生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施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论学生的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变革,一个人能否适应这种激烈的社会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体性水平的高低,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理论界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进而主张确立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主要分析学生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的含义,教育的双主体性特征,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主体性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施的必然性,进而探讨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