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堂?地狱?中国金融企业海外并购的未知迷局随着花旗、大摩、美林等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引爆的数十、上百亿美元资产减记和股价缩水,近一年来,一批中因金融企业踏上了海外投资之路。在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大潮消退之后,中国的金融家们首次集体登上国际化舞台。  相似文献   

2.
<正>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下滑,海外并购成本降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愿望趋强。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找出如何在产业链条上升级的路径和方法,而且必须从开放的经济环境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海外并购无疑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谢湘 《企业文化》2005,(8):25-26
近一段时间,围绕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引发了不少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讨论。但什么是企业国际化?似乎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简单说,国际化就是把产品卖到国外市场;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是指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跨国并购作为企业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能力的增强,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并购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在与未来的战略选择方式。但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处于起步阶段,应深入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对比利弊,审慎选择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中国不仅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外资大国,而且也成为了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发展最快的大国.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投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既有绿地投资,更有并购投资,实施并购的对象不仪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型企业,也有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企业.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体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成功率,规避国际风险和政治陷阱,实现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是值得企业家和理论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由我国学者田泽撰写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正是这样一部力作,作者聚焦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并购市场中,并购企业往往实际支付的价格会高于被并购企业市场价值的正常水平,即会产生并购溢价,鉴于我国实际情况与其他国家的差异,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呈现出了高溢价率——"中国溢价"现象。本文以2011~2016年84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企业国际化水平对海外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均和海外并购溢价负相关关系,即从总体上我国并购企业国际化水平和海外并购溢价是负相关。最后,本文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时有效控制溢价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顾天辉  姚春玲 《价值工程》2006,25(12):163-166
国际化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梦想,而如何成功的走出国门更是它们不断探索的“圣经”。本文试图从联想并购IBMPC的背景以及并购后的措施入手,总结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走向国际化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企业的成长与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了国际化之路,通过跨国并购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是,据报告显示,跨国并购的失败率很高,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差异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本为以联想收购IBM PC业务的为例,分析了其再跨国并购中遇到的文化冲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中国著名的A集团宣布以26亿美元并购美国AMC院线公司,这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美国投资最大的一笔并购,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一大成功案例.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成功的比例较小,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障碍,A集团的成功可以为其他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时提供参考和借鉴.总之,中国企业要成功实现海外并购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投资战略的调整和改变,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是美国政界对企业并购案的介入,今年恐怕将成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年。尽管中海油和海尔相继撤回了对美国优尼科公司和美秦公司的并购,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脚步不可能就此停歇。作为中国企业中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海尔集团,这一次的经历必将成为它们的宝贵财富。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从他的谈吐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海尔的国际化脚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世界各国企业并购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也到处弥漫着企业并购的气息,既有国外资本并购国内企业,也有国内企业并购国外企业.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从并购规模上看,中国大陆成为日本、中国香港之后的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那么我国的企业并购采取什么方法?不同的方法会产生怎样不同的经济后果?本文主要通过对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的比较,探讨适合我国企业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选择,企业并购现已成为我国企业界的热点。本文对中国企业20多年来的并购历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企业并购如何向市场化与国际化迈进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至实体经济,一些国家的实体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这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也在快速步入国际化轨道,而并购无疑是企业实现国际化、壮大自身实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却并不轻松,不乏因自身经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总额和海外投资总额都获得了巨大的增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并取得了不斐的业绩.民营企业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企业的国际营销发展进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出口营销为主的阶段、OEM为主的营销阶段以及海外投资阶段.中国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方式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发展到出口、海外直接投资与合资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并购企业的营销战略,也从被动的来料加工向更加主动地自建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如TCL、联想做起了跨国梦。但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企业文化的变迁,却可能使企业陷入身份认同危机。身份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借用在商业方面,则是指企业在不断扩张中,因为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导致能够辩识企业的特性出现模糊。换句话说,怎样让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年龄的员工都能认同新的TCL或者联想?显然,原有的文化必须发生改变。被收购的一方能否接受来自不同企业乃至不同国家文化的冲击?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在新企业里的角色?对于并购方来说,是否仅仅意味着“我的地盘我做主”?被并购方的员工,会产生被遗忘的失落感吗?难道真的是“你可以掳走我的人,但你不能掳走我的心”?如何在“本土”员工和“移民”员工之间,建立共同的文化和身份认同,是中国企业获得跨国并购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所有正在进行国际化的企业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的深入,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新的基金模式参与到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程中。针对这一现象,首先分析了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和趋势,其次归纳了国外私募股权基金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然后分析了私募股权基金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编辑指引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吸引外资并购 参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已经从跨国新建方式变为跨国并购方式,据统计,2000年全球跨国投资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80%以上是通过并购形式实现的,跨国并购是资本市场国际化和产权市场国际化的主要表现之一,汹涌澎湃的企业跨国并购浪潮将对我国的企业改革带来冲击和机遇。事实上,国际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最有利、最快捷的方式也是参股或兼并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9.
乔健 《人力资源》2007,(18):10-13
两年前,联想通过并购IBM的PC业务走上了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从本土企业到跨国企业的转变。这期间联想的业绩到底如何?未来是否值得期待?在国际化变革过程中,其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哪些挑战呢?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公司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打开海外市场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经验不足,在许多情况下,在国际化过程中不得不承担巨额的成本。本文以青岛海尔并购通用家电为例,具体分析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因素,并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