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当代国际法中,对以分离方式产生的新国家,母国和广泛的国际社会的承认具有构成性,国家承认是建构国家身份的决定因素。科索沃的“独立”实质上是一种分离行为。由于科索沃缺少母国和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其目前并不具有国际法中的主权国家身份。  相似文献   

2.
信托制度凭借其成熟的财产管理优势,被许多大陆法系国家承认并为其所用.由于英美法系的财产法与大陆法系的物权法和债权法存在本质的差别,因此有关国际信托的法律冲突较其他领域就更为复杂.针对信托领域存在的差异,两大法系国家在实践中应认识到国际信托承认的客观必然性、<海牙信托公约>存在着关于国际信托承认范围的折中性以及关于国际信托承认的基本范畴的限制性.只有对<海牙信托公约>进行评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国际信托的承认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境况:尽管是各个国家造就了国际法,各国的法院又代表着国家的主权,但这些法院的判决并未能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为承认和执行。相反,只有司法庭,即仲裁庭的裁决才能在执行地国法院的协助下在全球多数国家得到执行。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的出台是否能改变这一境况,公约起草者们设立的与国际商事仲裁体制竞争的目标能否实现,其对国际商事仲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将是本文探讨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对于内国法律而言,刑法的处罚不及于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与之对应的是国际法领域中国家的刑事责任问题的讨论。在国际法框架下,国家作为“集合性”的国际法主体,当然享有国际法所赋予的主体权利,但是,也必须承担国际法所规定的义务。所以,国家对其所犯下的国际罪行,无论责任形式如何,其对国际责任的担当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更多讨论应该在于国家承担刑事责任应采用的责任原则以及使用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魏娟 《大众商务》2010,(16):301-301
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承认与执行判决公约。本文主要介绍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判决必须是排他性选择法院协议指定的缔约国法院作出的判决,且必须是确定的判决,在判决作出国具有可执行性。为了保证外国判决在缔约国得到顺利执行,公约原则规定被请求国法院对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不能做实质性审查,但为了平衡被请求国利益又规定了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6.
海牙<协议选择法院公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承认与执行判决公约.本文主要介绍外国判决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判决必须是排他性选择法院协议指定的缔约国法院作出的判决,且必须是确定的判决,在判决作出国具有可执行性.为了保证外国判决在缔约国得到顺利执行,公约原则规定被请求国法院对请求承认和执行的外国判决不能做实质性审查,但为了平衡被请求国利益又规定了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继承法都建立了遗赠的接受(承认)与放弃(抛弃)制度,但台湾地区遗赠承认与抛弃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对遗赠的接受与放弃制度的内容进行全面修订,以进一步完善我国遗赠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承认国家拥有将外国人驱逐出境的权力.从实证角度以观之,任何国家无一不拥有、也无一不行使将外国人驱逐出境的权力.探讨驱逐出境权法律规范意义上的依据,则有利于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切实保护外国人"免受任意驱逐出境".尽管几乎所有国家的宪法对驱逐出境的权力均未作规定,但通过宪法理论和宪法解释,驱逐出境权可以取得宪法上的依据.国内法律(包括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由于其直接详细的明文规定,理所当然成为了行使驱逐出境权最主要的规范依据.此外,由于各种国际法规范保护的人权与行使驱逐出境权可能侵害的外国人权利广泛交织,国际法亦可在一般意义上被视为驱逐出境权的一种规范依据.因此,驱逐出境权的规范依据主要包括宪法、国内法律以及国际法.  相似文献   

9.
对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中国即将入世之际,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入手,通过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实践的实证分析,指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协调互动发展是我们看待二者关系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格局的改变,导致了国际法的制定形式较此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广泛参与,在赋予民主新含义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国际立法民主只是一种治理形式,作为工具,其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面性。只有建立在对民主这一充满弹性的概念辩证认识的基础上,才能不断通过强化国际法的民主来提高国际立法质量,从而在法律的正当性和科学性方面增强国际法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1.
自国际法产生以来,人们就对国际法的性质和效力产生质疑。但国际法在数百年来一直发挥着法律作用。尤其是现代国际法从广度和深度上对国家的对外关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国际法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也仅仅起着国际法该起的作用。在以国家主权作为国际法存在前提的今天,将国际法转变为"世界法"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秘鲁根据条约和对等原则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一个外国判决要在秘鲁得到承认,必须满足秘鲁法律规定的要件。外国仲裁裁决要在秘鲁得到承认与执行,也需有条约根据。秘鲁参加的有关条约和秘鲁《普通仲裁法》都规定了拒绝承认外国仲裁裁决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的差异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与生活方式的差异化是当下平等正义的时代背景。由于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事实上存在,且会对到底什么是平等正义产生影响,因此主张对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承认的差异平等才是当下的理性诉求。为了做到差异平等,应减少文化霸权、破除经济垄断、消灭政治歧视。  相似文献   

14.
国际法既维护国家利益,也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其中国家利益是基础,共同利益是本质。本文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方面特征进行阐释和说明。分别从国际公域、海洋环境、便利国际交通、公平原则和国际犯罪的规定等方面对海洋法的共同利益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中国内地与港澳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因缺少相关立法与协议,彼此将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规定适用于对方.通过比较国际上区际司法协助模式及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不同建议,笔者认为中国目前应采取已有的安排模式解决区际民商事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同时就承认与执行的条件及承认与执行的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是否承认与协助境外税收债权一直是跨境破产中极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我国跨境破产立法的长期缺位导致司法机关模糊和消极的承认与协助立场,容易招致他国的保护性措施,徒增破产成本,破坏跨境破产合作,助长跨境逃税。世界各国正在逐步抛弃传统的“税收规则”并向着更为合作的方向转变,我国不应再持过分保守的态度,可以借助此次破产法修订通过剥离税收债权的公法属性并引入事前的公共秩序保留与互惠原则,对跨境破产案件中的境外税收债权给予有条件的承认与协助。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体制是对国际政治的规范与构架.美国独立后,曾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此间对国际法(国家间条约)一般能信实遵守,它与其它大国之间的一些重要国际实践还曾对国际司法仲裁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力量的攀升提供了平台,美国进入主动寻求利用国际组织、构建一般国际法体制来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阶段.总起来说,美国对建立现代国际法体制作出了贡献,但美国对待国际组织的某些实用主义态度影响了国际法体制的效能.美国应更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国家一道,致力于世界争谐秩序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公共秩序保留是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从仲裁中公共秩序的范畴入手.阐述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结合我国的仲裁实践,分析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最后本文还对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文章认为限制公共秩序的运用,从而使国际商事仲裁这一争端解决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脑体劳动统一起来,承认差别,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等,都是创新的劳动理论.对劳动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法"碎片化"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单边措施涉及不同类别的国际法与国际自足体制。在审查欧盟航空指令的有效性时,欧盟法和世贸组织法律制度有明显不同的利益偏好。为消除体制间的冲突,更为现实的态度是,应承认国际自足体制的多样性和独立性。利用体制间的对话和相互适应来缓解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