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它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方向、根本目标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邓小平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没有把“公有制”、“按劳分配”两句话概括进去,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产品分配形式,而是从更深层次上,从最终的定义上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重要性的分析,强调只有坚持邓小平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性质,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我们党坚定不移的一个基本方针,是我国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是否危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我们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明确解答的问题,结合学习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下面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本观点之一。这一观点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政策”。这个政策主要是针对过去长期存在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旧的经济体制提出来的,是非常正确的。1986年3月,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主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受展的公有制形式。”这对于推动思想大解放,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内指导意义。首先,提出大胆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坚持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壬何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和恩格折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面临着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邓小平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从“基本经济制度”高度重新审视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第一次明确地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几十年来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在所有制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现代化”的视角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新时期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决策思想和决策实践,不仅涵盖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各个领域,而且处处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经济现代化作为整个现代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而…  相似文献   

8.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照顾各方,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的伟大构想和理论,它是中外历史上从未使用过的、崭新的政治学概念。弄清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内涵,对于全面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和平统一”是“一国两制”的根本目的台湾、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的人民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某些人为的原因,才造成了不正常的长期分离。实现祖国统一是每…  相似文献   

9.
随着邓小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学界关于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探讨也逐渐展开,并将之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提出,认为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过程中,对一系列带有普遍性深层次问题的逻辑思考、价值判断和理论选择,是对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理论的概括和提炼,是其贯穿在经济思想理论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总结。把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定位于哲学的研究范畴,应该从一般的主客体相互关系来理解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的价值取向,即将其看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所体现的规律、方法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这个主体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客体相统一时所具有的性质和状态.学界需运用哲学思维从更深层次、更广阔视野、更多维度进一步研究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指引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有力武器。其中关于干部交流问题的论述,十分深刻。当前认真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干部交流的思想,对于指导干部队伍的建设,极有种益。一、干部交流的积极意义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执政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干部交流问题”以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31页)。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军队整编任务时又指出,“还有一个干部调整、交流问题”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页)。邓小平同志不仅提出了干…  相似文献   

11.
张莲萍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103-105,112
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法制建设的理论、原则、措施和方法,形成了法制建设的系统思想。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发展轨迹看,主要是从“法制建设与民主建设的关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两条线索,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思想观点。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基本内容看,包括了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原则等内容构成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从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主要特征看,明显地表现科学性、系统性、浙进性和实践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指导我党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新路。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就是从无到有,经历了由对立到“有益补充”、再到“共同发晨”的过程。坚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学习并势力掌握以提高认识,使非公有制经济走上稳定、健康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科学阐明了高等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概括中,“解放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目的。二者都统一于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中。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内在的要求,是事物内部质的规定性。既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它就不只是某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而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只要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目标没有变,就要不断解放生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包括六个方面:1.深刻阐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早在1980年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7页)把两个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小平同志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2.深刻阐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执政党的一项历史任务.邓小平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是建设物质文明.”(同上,第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必须搞好经济建设,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正义性质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经济正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他对党、对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最大贡献,他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就是邓小平理论。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邓小平同志一直关心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论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四个方面探讨了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唯物论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毛泽东哲学的核心命题“实事求是”的新发展;辩证法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对现时代的主要矛盾,即国际和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和深刻地把握与应用,对经济稳定和发展辩证关系全面科学的分析;认识论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把真理标准这个哲学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实践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方面明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其划时代的重大发展和突破,着重论述在这一道路探索中使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卓越运用,还论述了在计划与市场问题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邓小平与毛泽东的看法是有所差异的,毛泽东主张把“平等”放在首位,邓小平则主张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邓小平从这个基点出发,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模式。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史证明,这个模式是成功的。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如何把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呢?那就是按共同富裕的思想,首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9.
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私有制产生以来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内生说”与“划界说”争鸣之中,我们不妨回归马克思主义文本,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梳理这个问题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正反两反面的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道德建设理论,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科学总结和深刻反思我国法制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先后就我国法制建设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对我国法制建设理论作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邓小平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基本方针、根本原则、关键问题、基础工程、重要方法、政治保证和根本道路,为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