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学者把消费主义当做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反对消费主义扩大化现象,甚至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所提出的正常性刺激消费政策误解为在提倡消费主义。究竞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图理清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内涵与特征及消费主义与正常消费的区别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珏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46-247,33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悄然进入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消费途径、方式和目的的多样化推动了消费主义进驻校园,这些因素作用于思想不成熟、善于接受新事物、求新和求异的大学生,让部分学生迷失在消费苦海之中。消费主义作用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盲目性、超前性、攀比性等特点,换言之,消费主义思潮正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3.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入、渗透,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消费方式历史变迁的梳理,本文力图厘清在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问题、表现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对传统消费主义消费观进行反思基础上的生态消费观,秉承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成为取代消费主义消费观的新型消费生活方式.这一新型消费观的构建,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全面进步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与我国旅游消费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消费主义及其危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日益升温的旅游消费中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集中表现为大众旅游消费的趋从性和高端旅游消费的炫耀性。文中对我国旅游消费中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管理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可持续旅游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现代休闲如何游走其间?休闲是人们从时间中解放出来,摆脱功利物欲,能使身心得到完善的体验行为。现代休闲存在于大众向度之中,它表达的是人们对多元化自由的追寻,满足人们当下的审美体验;它需要身心的高度投入,以个性化方式圆满自我。一方面,消费社会是大众休闲产生的滥觞;另一方面,休闲恰恰体现了大众对消费主义的挣扎和反叛。休闲具有更为深刻的、非经济学的意义,即对于人本身的救赎。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逐渐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对于生产力不发达、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消费主义的危害,抑制西方消费主义。构建和谐消费模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消费方式与现代性及后现代性的关系为基本研究取向 ,通过对湖北省几所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关于消费方式的问卷调查 ,分析了大学生消费方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计划、理性购物、注重发展资料消费体现了当前大学生消费方式具有科学、理性的现代消费的内涵 ;追求高消费、炫耀消费、享乐主义和超前消费也诠释了后现代性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对传统消费主义消费观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适应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消费观,秉承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原则,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通过消费的引导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城市人口处于"住房刚性需求困境",基于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启示在于从改变社会的物质经济现实转向改变人们的精神文化观念,对在资本逻辑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住房刚性需求实施"软化"对策,从文化上促进意识革命和观念转变进而使人摆脱房奴的异化状况,重建和谐理性的住房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消费主义的中国版及其生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逐渐崛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西方消费主义逐渐在我国流行开来。消费主义的流行,对于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固然有所贡献,但其产生的生态消极影响却不容乐观。消费主义与构建节约性社会实际上是相背离的。以我国人口之众,自然资源之紧缺,生态环境之脆弱,只有抑制西方式的消费主义,倡导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度消费,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农民事实上不可能快速转移进入城市,农民收入不可能得到迅速提高的情况下,要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不同于消费主义文化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用金钱作为生活价值主要衡量标准,却可以提高农民满意度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消费社会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消费自主权和消费选择的自由,推动了消费的大众化和民主化,鼓励了个人主义的滋长,符合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但从更深刻的层面看,消费主义与自由并无必然联系,消费主义本身未能从消极自由的角度保证"免于干涉",甚至更暗中阻碍着人的自主自决能力的发展。因此,追求自由的路径在于引导人们远离消费主义生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曼 《新经济》2023,(9):115-127+185
青年的消费主义观念和互联网经济业态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测评博主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衍生物,与青年消费观念的转变更是关系密切。以当前青年群体中出现的逆行消费主义观念为代表,在流量和利益的催生下,深刻影响了测评博主的内容创作。面对“种草”经济退潮之时,如何辨别“拔草”经济的新套路,本文从理清“逆行”消费的驱动下梢和识别“拔草”的消费主义陷阱两重维度来积极探索,为测评博主、品牌方和大众正确面对逆行消费主义倾向提供镜鉴,推动当代青年树立理性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5.
"拜物教"一词最早是指一种将物当作神灵而崇拜的宗教,而马克思则对这一词赋予了新的内涵:对商品的崇拜。"拜物教"在当代中国的存在及其社会影响不容忽视,体现为腐败现象和消费主义等。文章探讨"拜物教"与腐败现象和消费主义的关系,并探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其意义与可能从中得到的反思,认为马克思的拜物教思想对于当代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源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媒体的发展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渗透和传播,对当代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尝试从"认识——接受——解构——重建"这四个环节入手,分析消费主义对青年身份认同影响的传递机制、共振机制、渗透机制和内化机制,从而为我们利用这种影响机制反向建构符合中国社会需要的价值认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被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消费能力的抑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在厘清资本扩张型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型消费模式界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良性循环和相互协调,进而超越生产与消费二元对立经济增长框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又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在工业社会以前,受生产和消费条件的制约,人类消费行为能力有限。直到20世纪初,从政府、经济部门到大众传媒,人们对消费主义的追捧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更是提出了经济停滞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论断,消费主义的理念曾经被经济学界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带有明显的奢侈性消费特征,这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富裕阶层的身份情结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紧密勾连。奢侈性汽车消费是当前中国富裕阶层建构社会身份的重要方式。社会身份的建构是创造社会资本以获取个人利益的重要途径。奢侈性汽车消费的社会功能塑造了当前中国的汽车消费文化,并会对未来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缘由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具体来讲主要有这几方面: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提供了有利市场环境,中国经济制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提供了观念支撑,社会转型期中国民众消费欲望的获释提供了心理基础.全面深入地考量消费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缘由,对我们准确把握消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