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基于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实证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长期静态影响及短期动态影响。结果发现,长期进出口贸易的汇率弹性均不显著,进口的汇率弹性较大,出口几乎无汇率弹性;长期进出口贸易的变化主要由国内外收入决定;短期内,进出口的汇率弹性同为负,即汇率贬值,进出口均增加,汇率升值降低出口的同时,进口也会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出口的减少;而且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较小。因此说明单纯的汇率调整不能有效改善我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5年7月-2009年7月的月度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主要有升值预期影响和实际升值影响两种。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均以促进作用为主,但影响随农产品进出口商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波动而波动。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出口预测误差的最大解释力度分别为11.9%和29.6%,农产品进出口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农产品进口对农产品出口预测误差的最大解释力度为19.5%。为促进农产品进出口的健康发展,政府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或缓慢升值,科学引导农产品进出口商对人民币的未来升值预期,扶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做强做大",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农产品进出口的冲击力度和影响幅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包括规模经济、汇率在内的影响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的主要因素。结论认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其出口下降,但进口反而减少,人民币升值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其进出口规模也在增加;2004年贸易经营权的放开对民营企业出口没有明显的刺激效应,但对进口有明显影响;研发支出增加对民营企业出口没有明显影响,但对进口有正面影响;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和民营企业进出口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胡晓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57-158
通过对中美间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因素分别运用协整分析得出汇率的波动对进出口影响符合弹性理论。长期内,美国GDP波动对出口的影响仍要大于实际汇率波动,中国GDP波动对进口的影响要小于实际汇率波动。最后得出,中国需要有效控制汇率以保证国际收支、出口量的稳定,并且认为美国若想减缓逆差,敦促加快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2003~2013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进口额与出口额总量均呈上升趋势,但是进出口额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特别是出口额增长率.本文运用美元对人民币的名义汇率,根据不完全替代理论构建进出口需求模型,测算两国贸易额的汇率弹性,进而探究中哈两国国内收入、名义汇率、世界贸易组织、汇率制度改革等因素对中哈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长期内,在进出口模型中,中哈两国贸易受汇率的影响比较大,人民币升值同时导致进口和出口大幅下降;两国国内收入增加增大了各自的进口需求.相比而言,哈萨克斯坦国内收入对其进口需求的影响大于中国国内收入增加对其进口需求的影响.最后本文综合相关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1994年1月到2005年3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用ARDL框架下的协整方法,对中美贸易的收入弹性和实际汇率弹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后发现:第一,我国对美进出口的收入弹性都是显著的,并且我国对美国出口的收入弹性约为我国从美进口的收入弹性的6倍,但是我国对美进口和出口的实际汇率弹性都是不显著的。因此,文章认为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没有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无法改善美国的对华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作为影响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其波动对新疆进出口贸易是否有影响、影响是否显著、变动关系是否长期稳定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根据本地市场理论和汇率理论构建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在Eviews6.0软件中进行数据平稳性检验、最小二乘法回归、协整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新疆出口贸易有较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长期稳定;但是,汇率波动对新疆进口贸易的影响则不显著。汇率波动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转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才能促进新疆对外贸易均衡、持续、健康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构建了大连市进口和出口的局部均衡模型,运用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大连市进出口的效应,并进一步建立了包含大连市经济总量、工资水平、价格水平、财政收入、居民消费和人民币汇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变量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大连市外贸部门存在一定的负向冲击效应,对大连市经济总量、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等产生一定程度的紧缩效应.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本文对如何克服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我国开始实施自主降低关税的政策,新的关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通过计量分析方法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运用向量自回归的VAR模型来对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进行VAR回归,得出多个变量的互相关联关系;通过冲击响应函数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和改革经济指标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扣除本地需求法和19922012年月度数据,测算了20042012年月度数据,测算了20042012年月度人民币境外存量。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贸易地位对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境外存量基本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2004年1月的113.1亿元上升到2012年12月的225.7亿元,且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波动性。协整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中国贸易地位与人民币境外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人民币每升值1%,长期来看会引起人民币境外存量增加约0.9%;中国出口额相对于美国出口额的比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长期而言会引起人民币境外存量增加0.99%。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人民币汇率冲击而言,中国贸易地位冲击对人民币境外存量波动的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周建  赵琳 《财经研究》2016,(2):85-96
文章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实施时不能忽略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文章构建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国货币政策及其宏观经济系统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进行了政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但是对每个变量冲击响应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较大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显著干扰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需求的调控,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幅度较大时,货币政策对需求变量的调控作用会减弱,但不会影响相关需求变量在不同时点的冲击响应走势特征。较大的汇率波动会减弱利率上行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利于缓解货币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冲击,但会导致贸易条件(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的比值)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中贸易款项的支付大多数都在远期,因此对未来汇率变化幅度的预期,会影响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从而导致汇率传递出现非线性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预期未来汇率变化幅度较大时,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会下降甚至可能出现负向传递。实证部分本文使用STR模型分析了1999年1月—2016年7月在汇率预期的作用下人民币汇率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当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幅度较小时,汇率传递系数为正,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贬值导致出口价格的下降。但是当人民币预期汇率的变化幅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人民币汇率升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下降,而贬值会导致出口价格上涨。因此货币当局有必要关注汇率预期尤其是大幅度汇率变化预期的存在对进出口价格和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卢布贬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卢布贬值使得进口企业受益,出口企业受阻.基于上述发现,为提高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出了今后应对卢布贬值的长期策略和短期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1-2010年中国11个制造业的季度进出口贸易数据,利用面板DOLS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联合出口品本土增值对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出口品本土增值度的提升,原本缺乏汇率弹性的加工贸易出口将变得敏感,而加工贸易进口由于与出口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因而汇率弹性也表现出显著为负。加工贸易的本土增值将放大人民币有效升值对减少中国贸易顺差的作用,因此,加快国内技术进步,生产更加复杂的中间品,将适当缓解人民币“被迫”持续快速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汇率波动是否会影响国际收支,从文献资料看,不存在统一的观点。利用2005年汇率改革后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来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和国际收支的关系,从实证结果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作用并不显著,但汇率与出口、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名义汇率改善贸易收支要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价格传递的弹性、美元名义有效汇率传递弹性和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共同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在2005年7月汇改前,汇率的进出口价值受美元汇率指数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在汇改后,进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传递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而在1996年10月至2013年6月汇率的出口价值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进口价值受美元有效汇率和需求价格弹性影响较大,修正的马歇尔—勒纳条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7.
吴丹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182-183,190
以汇率和经济增长作为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国际贸易的中间变量,采用Eviews6.0,从总体上考察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从模型得出,随着FDI的增加,我国的出口额会增加,进口额会减少,而短期内FDI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都起着促进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对出口起着促进作用,对进口起着抑制作用。因此,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只有积极吸引FDI,有效防范短期资本大幅度波动,才能保持贸易收支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在“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显著增加,并且其波动性的影响因素与汇改前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不同.在汇改前,VIX、房价、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贸易条件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性有显著影响,而在汇改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性及其一阶滞后变量、外汇储备增长率和贸易顺差增长率是显著影响汇率波动性的因素.这与2015年8月以来离岸市场的“补偿性贬值预期压力”的惯性相关,也与储备下滑带来的进一步贬值预期和进出口贸易因素有关.因此,短期内稳定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和防止外汇储备进一步下滑,将是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关键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稳汇率和稳储备之间的“两难选择”.在政策选择上,央行适度调控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降低做空人民币的筹码,是防止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有效手段.而在在岸市场,加强资本管制,防止资本外逃带来的汇率冲击则是有效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运用单位根检验、二步法、误差修正模型和二元选择Probit和Logit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错位对进、出口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模型中引入了反映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个控制变量——工农业对GDP的贡献度之差,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差,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人口构成之差参与回归检验,显著性很强,使得模型更可信和稳定。结论表明:人民币均衡汇率错位对进、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进口的负面影响稍大于出口;人民币均衡汇率错位对进口向长期均衡水平的调整比出口更加有利;人民币均衡汇率高估错位幅度越大,越有利于进口;低估错位幅度越大,越有利于出口。  相似文献   

20.
以汇率和经济增长作为国际短期资本影响国际贸易的中间变量,采用Eviews6.0,从总体上考察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从模型得出,随着FDI的增加,我国的出口额会增加,进口额会减少,而短期内FDI的增加对我国的进出口都起着促进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无论在长期和短期都对出口起着促进作用,对进口起着抑制作用.因此,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只有积极吸引FDI,有效防范短期资本大幅度波动,才能保持贸易收支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