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农民工培训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但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积极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培训工作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成为当前我国实现工业化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农民工进城问题作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方式,其务工收入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理性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和规模正趋于平缓,未来实现转移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有新的定位。通过对2010~2030年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规模的估算,本文认为继续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并逐步把进城的农民工转化为当地的市民;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双向流动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一条根本出路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超过1.5亿,因此中国劳动力在未来二三十年之内显然是过剩的,农民工就业压力沉重。2006年全国劳动力供给增量中,约有60%是农村新增劳动力,其中绝大部分需到城镇寻找就业机会。即使从2000年起每年新增安排800万人就业,也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较彻底地解决中国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然而当前在局部上,农民工短缺却是事实,在庞大的农民工人口的压力下,农民工流动渠道仍然不畅通。在种种构成“民工荒”和“民工潮”现象的原因中,大多数是制度本身问题及政策导向问题。这就迫切需要以新的观念和理念作指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企业就业,形成了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已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大学生农民工”,它是一个群体概念,广义上指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毕业生,因为主客观原因,目前以农民工身份外出务工就业的劳动力群体.  相似文献   

7.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刻不容缓。据调查,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1.4亿人。许多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农民工,年龄逐渐变大,他们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亟待解决,养老问题已经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未来农民工总量还会快速增加。因此,农民工就业已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指出,"十二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农民工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对于农民工就业问题,十八大报告给出方向: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曾珠 《企业导报》2014,(15):5-6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城市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趋势。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金融支持方面,直接影响了其创业积极性与创业的成效。本文着眼于我国农村市场的广阔人力资本累积,通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金融支持现状的阐述,首先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资困境,然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将有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间流动就业将长期存在。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农民工比例占全国加工制造业总数的68%,占建筑业的80%,占第三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52%。农村80%的家庭有人在外打工,全国有十亿以上的人口关系着农民工。农民工问题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既是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迫切任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所以,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曹明 《企业活力》2011,(7):48-53
河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河南农民工转移就业呈现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农民工群体年轻化、知识化和技能化新特点显现;农民工转移就业的岗位、方式日趋稳定;河南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在"十二五"及中长期时间内,河南农村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改变,转移就业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逐渐趋向平稳;转移流动就业的形式仍以流动型和定居型存在;"刘易斯拐点"的迹象即将显现;从长期看,到"十三五"末,河南农村劳动力供给将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的第二阶段。劳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  相似文献   

12.
崔少鹏 《价值工程》2014,(14):229-230
"三农"问题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进城务工行为日趋显著。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早日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乡村振兴的视角看,人才振兴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起到了稳定农民生活水平、支撑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在实践中,农村劳动力培育面临着以下困难:区域经济差异直接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效,培训目标人群与参与人群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地培训资源有限导致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足。为此提议:将农村劳动力培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开展规划设计,加大资源投入,促成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尽快缩短劳动力资源水平的城乡差异,为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巨大,外溢价值主要是由歧视性等因素造成的,当前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农村人力资本外溢效应带来的。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积极引导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就业取向符合人力资本论和新移动经济学理论。四川地震促使农民工大量回川导致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加剧,与农民工的经济行为,就业意识,就业决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工打工渠道,外出打工成本,家庭收益,打工环境等个人的就业取向相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四川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农民工务工流的去向选择,正在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使之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统分析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并针对中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GMM估计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考察城市扩张和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呈现推动作用,且可能表现出倒U型趋势。以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工资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城市扩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土地财政依赖则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且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同时,城市扩张与土地财政依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与土地财政互动的过程中,城市扩张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用被不断削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人口流动受到限制情况下城市化和交易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假定人口流动除了受到工资率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公共品消费的吸引,同时流动人口因为受到限制从而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之外形成了介于其间的劳动力市场,且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时三个劳动力市场需达到均衡,流动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效用也应达到均衡.这对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消除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促进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8.
黄光伟 《价值工程》2011,30(2):167-168
建设知名劳务品牌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增强劳务竞争力的关键。论文从市场营销学及经济学角度分析劳务品牌的内涵和特点,探析其对发展劳务经济的积极带动作用,并结合有关案例提出建设劳务品牌的具体思路,尤其强调要防范劳务品牌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自从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宁波市大力进行农村建设改革,尤其从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宁波市新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很多空间层面上的问题,本文从宁波分片区的人口分布、劳动力数量、人均收入的空间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宁波市的空间发展问题,最后提出了"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分片区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