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提出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要素的观点,认为生产力构成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管理等投入要素和表现要素劳动产品两部分组成。这样比较符合生产力的含义,同时可以进一步说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进一步全面理解生产力标准,有示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许多内容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必须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进行。但是,要使这原理和规律真正成为改革实践的指导,还必须把它们进一步具体化、精确化。本文想在这方面作一点探讨。 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通过生产劳动组织的中介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创造能力、制造能力是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构成生产力质与量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是以创造能力为核心,制造能力为主体进行的。创造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互动,推动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生产力的两重性,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两重性。生产关系的构筑,要适应生产力的两重性,才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包括人(主体)、关系(客体)和实践(中介)."关系"是社会存在的"本体",但"实践"居于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是辩证决定、区间决定、"半决定"的"弱决定"关系,二者之间的运动具有相对自主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包括归根结底地决定、直接决定和有中介地决定等多种路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是以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的,在旧的生产关系解体和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之间存在"生产力的临界点".正确认识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必须自觉地批判机械决定论、因素论、多元决定论和非决定论.  相似文献   

5.
持续改革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村才得以不断发展。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打开局面,"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化解。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得到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生产关系具有社会性与一般性。文章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可以更好地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利益是这一矛盾运动中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7.
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要认清当代先进生产力,首先要解决方法论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先进生产力及其现代特征,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生产力是指那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高的生产力,是由具有现代思想观念、现代价值追求、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8.
邓春玉 《经济师》2002,(7):266-266,274
一、邓小平同志分析、解决经济问题方法论的出发点出发点决定思维的方向 ,决定思维的科学与否。只有从正确的出发点出发 ,才能形成正确的方法论 ,从而形成正确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在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时始终如一地坚持了生产力第一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点。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 ,遵循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规律 ,而从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变革生产关系出发 ,则偏离了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宗旨。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早在 1943年 7月 7日《解放日报》刊登的《太行区的经济建设》一文就已明确提出 :…  相似文献   

9.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生产关系并非由生产力直接决定而是直接由上层建筑方面(政权力量)建立的,这一现实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再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十分矛盾,本文提出,当一种新生产力出现时,即使与它相应的新生产关系尚未出现,该生产力所蕴涵的“客观性质”便已“前提性”地决定了新生产关系的基本性态。本文将生产力的“内在客观性质”,概括为“法权”。如果人们正确把握了“法权”,就能够根据“法权”要求(实质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所有制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尚未真正搞清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深入发展。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有关论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所有制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育生产力决定教育生产关系 ,教育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教育生产力 ,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教育生产方式的进步。教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教育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原理在教育领域的运用 ,对于我们分析研究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长期以来,由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简单化和绝对化,造成了认识上的混乱。首先,生产力不是“物质力量”,而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的统一;其次,生产力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统一,与之对应,生产关系也是如此;再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不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的质变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生产力的量变也可能导致生产关系的质变,一种性质生产力的存在,可以决定不同性质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3.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我们发现:生产关系可以在一定意义上跨越,现实的生产力却没法跨越。考察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对文化产品的有关论述发现:只有资本参与进来,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由于资本的进入使文化产品只有按市场化运作,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这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严格区分开来,同时决定了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是大国崛起的决定力量,也是国家"软力量"的决定力量。落后国家只有学习先进生产力,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竞争力。生产力的竞争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之所以能够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人们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定生产劳动能力和力量,作为一种集体合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发挥这种能力和力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必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物的作用的发挥,由此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张闻天同志写于1963年的遗作:《论生产关系的两重性》一文(发表于《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是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论文中,最阐明事物本质的文章,其思维的深邃、理论的洞察、逻辑的辩证、论证的严密是前所未见的。它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困惑,并且指导着我国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的未来。在以往许多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论述中,的确带给我们若干片面的、不确切的、没有揭示事物本质的理解。例如:(1)以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外在于生产关系的矛盾,而不是内在于生产关系的矛盾。(2)生产关系内部是没有结构的,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关系。因此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等价于生产力与所有制的矛盾。(3)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即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所有制关系。由于上述错误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从中国深入改革开放、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高度,指明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总方向。它不只囿于党的建设理论,它有着极其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只有深入挖掘其哲学理论基础,才能真正深刻领会其丰富的内涵,把握其内在逻辑性,也才能真正自觉有效地实践。 一、“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集中体现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又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只要人类不停止生产,生产力内部的人的…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之所以能够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人们征服、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定生产劳动能力和力量,作为一种集体合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发挥这种能力和力量的社会形式。生产关系作为一定生产组织中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形式,必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生产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物的作用的发挥,由此从整体上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有制实现的理论思考周玉林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  相似文献   

20.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 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 生产与交换、 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