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增加收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环境为目的,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而向非农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劳动力流动和优化配置的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进而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中,人力资本因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分割、金融市场约束与迁移人口的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世代交叠模型来研究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的城乡迁移的长期动态规律。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城乡迁移成本和农村的金融约束共同塑造了中国城乡迁移的长期基本特征。农村人员迁移方式的选择不仅仅是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静态反应,更多的反映了迁移人员对不同教育投资水平的长期理性选择。我们的定量化研究表明,打破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改善中国农村的金融环境,可以不断的优化城乡劳动力迁移的数量结构和工资结构,完善迁移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水平,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和全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加速中国二元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2—2017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非线性门槛模型系统地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进而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非呈现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的变化呈现出“U”型的动态相关关系。当农村劳动力转移率低于0.157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超过0.288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率的进一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面影响会增大。  相似文献   

4.
城乡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结构:基于相对收入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与2013年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相对收入理论的角度检验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但挤出了生存型和享受型商品消费。与对农村家庭的影响相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城镇家庭的人力资本投入有负向影响,但显著促进了他们的享受型商品消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和城镇的低收入阶层、城乡居民间有更多接触机会的群体的影响更大。这些发现均与相对收入理论一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激励了农村家庭不断追赶城镇家庭,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时又激励了城镇家庭进一步提升与农村家庭之间的差距。研究还发现,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可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家庭食品衣着消费的挤出,且不会挤出农村家庭的私人教育投入。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巨大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随后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小城镇的发展。只有小城镇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大城市的"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条件下农村人力资本与收入差距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劳动力市场结构正向变动,引起收入差距缩小,然而收入差距的缩小却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动机。调整技术进步的类型可以调和这一矛盾,实证表明,我国农村非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快于技能增强型技术进步,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必然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在收入差距不断缩小的情况下,保证收入长期稳定增长,需要不断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实现劳动力市场结构一元化。  相似文献   

8.
城乡收入差距调节是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被赋予了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成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农民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有助于解决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诸多问题,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并最终有利于调节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改善城乡二元化格局,拉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推动中国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与服务业发展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为倒“U”形,服务业发展对其影响为正“U”形。这种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为存在门槛效应。门槛模型表明,当教育投入与服务业发展跨越单重门槛值时,两者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程度显著提高。从中介效应的影响机制看,两者通过政府管理效应拉大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经济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合理分配公共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提升农村人口质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乡统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本身的特性和目前城乡分割的体制限制,以及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管理工作的缺陷都要求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行城乡统筹。城乡统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就要按照榆入地与输出地分工协作、全国通行、扫除障碍的总体原则,设立专门机构,在宏观政策协调、职业信息发布与中介、职业培训、劳动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1.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就业取向符合人力资本论和新移动经济学理论。四川地震促使农民工大量回川导致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加剧,与农民工的经济行为,就业意识,就业决策的变化以及农民工打工渠道,外出打工成本,家庭收益,打工环境等个人的就业取向相关。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四川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农民工务工流的去向选择,正在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使之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直辖以来,重庆市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差距却仍然相当显著。通过实证分析指出,重庆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其相应群体的平均消费倾向有显著的负作用;从而得出结论,重庆市应高度重视城乡收入分配与消费需求的差距,通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有效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娜 《价值工程》2012,(12):118-119
城乡收入比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陕西城乡居民收入比2002年—2010年一直远高于全国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村人口占陕西人口总数的多数,与城镇居民主要依靠政策性收入来源的相对固定性和单一性相比,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灵活多样,增收潜力可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近来超过城镇的事实,更进一步证实了农民增收在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必须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工业化;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等途径增加农民收入以缩小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和路径选择性构建模型,测算无劳动力、资本错配下的收入差距,并且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状态相比,无要素错配状态下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小,意味着要素错配恶化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要素错配加剧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如2016年由于要素错配的存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提高20.5%,且整体上引起经济增长缺口达到4.6%;较高的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均消费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要素错配又加剧这种阻碍效应,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宪  黄健柏 《价值工程》2010,29(28):230-231
文章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影响农民工就业的原因,从治理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提出了扩大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路径: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把建制镇建成小城镇、实行农民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剥离城镇户籍制度上的福利成分、加强电力、交通、通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收入差距、增加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加大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投资、实行企事业单位全员聘任制等。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poses a general equilibrium search model to investigate what is known as the family gap: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mothers and non-mothers. In the human capital literature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the family gap is left unexplained after controlling for schooling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fferences in labor market behavior between mothers and non-mothers ar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xplaining the family gap. For college graduates,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employed mothers search 70% less than non-mothers and more than 50% of the family gap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labor market behavior differences between mothers and non-mothers. Such differences, however, can not explain the family gap f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7.
田娜 《价值工程》2012,31(16):151-152
西安是陕西城乡收入比最小的城市,但与发达城市相比,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除了农民具有增收的主观意愿外,西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社会经济环境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挖掘的潜力。发挥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合理规划财产性收入,确保财产增值;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确保转移性收入增长以充分挖掘农民增收潜力,进而缩小西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岳世召 《价值工程》2011,30(23):322-323
文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模型,并利用2000年到2009年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务农和进城打工的收入差距、进城打工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和城镇失业率这三个宏观层面的因素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The paper develops a three-sector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informal sector and examines the welfare effects of liberalization and structural reform in the presence of labor and capital market distortions. It attempts to determine a credible sequence of reforms that may be the most welfare-enhancing, sinc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s in all the markets at a single stage may be neither feasible nor optimal. Foreign capital is welfare-improving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labor market distortion, while welfare deteriorates if the capital market is distorted. While tariff and capital market reforms may be welfare-enhancing in the absence of labor market distortion, labor market reform may intensify the formal-informal wage gap and have a worsening effect on welfare in the presence of tariff distortion and capital market imperfection. One of the plausible sequences of reforms may be to initially undertake tariff reform followed by capital and labor market reform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