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如何从金融、金融交易的角度来理解文化变迁?换言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究竟跟金融市场的发展有何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国人"家"的概念开始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世"被一些经济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及社会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农业银行在将来中国"入世"后,将会受到那些冲击和影响?农行在中国"人世"的磨合期中又将如何应对?这是农行部门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窥视中国加入 WTO 后宏观经营环境的变迁和农行微观业务经营现状的差异性切入,对农行的经营策略再定位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抛砖引玉。一、中国加入 WTO 后农行宏观经营环境变迁分  相似文献   

3.
高续增 《银行家》2012,(1):131-133
中国现在可以说是个经济强国了,但是还不能说是文化强国,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为了能用最短的时间里把中国转变成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文化基础,即使它有较强的经济或军事实力,也不是一个稳定的持久的社会体系,前苏联就是这样一个前例,它尽管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世界上最齐全的工业部门,但是一旦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难以克服的危机,最终还是只能走向解体。这是我们应当记取的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是中国模式什么是中国模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要说清这个问题,得先把模式这个词说清楚。模式就是标准式样,一种经济秩序或其他什么事物的秩序。如果没有一种标准,哪来什么模式?没有一定的章法,就不是一个有固定模式的文化系统。例如,中国现时期的经济管理方式,只是一个过渡,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这个期间就不是一种可以被称为模式的状态。最近有一本很畅销的书——《中国的震撼》,作者张维为先生说——中国模式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他还总结出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5.
《甘肃金融》2010,(10):7-7
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比较狭义,就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另一个层面比较宽泛,不仅关乎经济问题,还包括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甚至还有文化问题。这两个层面紧密相关,因为如果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6.
陈星宇 《中国外资》2008,(4):136-136
文化作为社会关系的精神上的反应,在制度变迁中对制度模式的选择、政策执行的效果、社会的稳定有深刻的影响。中国和俄国经济改革的逻辑起点相同,都是由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改革,可是两国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变迁模式,政策的结果也走向不同的方向。本文以中俄两国为例,探讨文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一书主要探讨的是从道光到1930年代约100年间的思想学术变化中的几个问题。该书清楚地分为三编:从"旧典范的危机"到"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再到"新知识分子与学术社群的建立"。这三编实际上是问一个问题,即现代中国社会和思想文化的形成。与此相呼应的其他论文,也是试图探讨现代中国历史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五四杂感     
高续增 《银行家》2012,(5):134-135
又逢五四。最近读了几篇关于五四运动的文章,感慨良多,特作文以纪之。年年说五四,年年新话题五四运动已经注定成了中国文化与社会转型的永恒问题。90多年来,人们对于五四运动的认识、再认识、反思、再反思已进行过多次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地发现,许多关于五四运动的论题并不像人们初次思考的那样,能够最终得出一个"定论"供后人们自信地放心地享用,而是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转型、社会形态的深入转变,以及外部世界的新变化(尤其是当今最先进的西方世界遇到危机的时候)得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评  相似文献   

9.
现代金融管理既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然而对于中国社会来说,现代金融管理作为"舶来品",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有多大的相容性,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以世界观中的金融管理系统为分析工具,从中西传统文化对比的角度对现代金融管理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金融管理之所以先天性地缺失法律文化,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伦理层次中缺乏"基于公正的群性"这一伦理要素;西方现代金融管理的先天不足是出于西方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层次和宇宙伦理层次的先天缺失。  相似文献   

10.
提起流行音乐在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陌生的字眼,从20世纪初被反对者称之为"黄色音乐、靡靡之音、亡国之音的流行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社会所接纳".到改革开放时期,这种几乎在中国大陆绝迹的音乐形式才开始蓬勃的发展.再到如今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歌声飘过30年",流行音乐经历了从生产、发展到逐渐成熟的变化过程.而当今的流行音乐,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和模式来满足人们对流行音乐文化的需求?这是每一个音乐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市的不断下跌,很多问题和困惑被投资者提出来,如:中国经济增长全球最快,为什么中国股市却"熊"冠全球?再如:是否能够让养老金进入股市?中国股市有没有投资价值?政府究竟是否应该救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二级市场投资者已经哀鸿遍野,而一级市场却有700多家公司在排队上市,可谓"一半是海水,一般是火焰"。  相似文献   

13.
赵蓉 《中国金融》2000,(5):50-50,61
金融业的历史是一部人类生产变迁史 ,产业的兴衰变迁 ,像机械、汽车、电子、建筑、信息技术等产业的先后崛起 ,无不借助于金融的神奇之手 ;反过来 ,这些产业的变迁又极大地重塑了金融业本身。人类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所起的作用的同时 ,也在关注着金融的未来走向。未来金融发展的机遇是什么 ?有什么潜在的风险 ?把握住这个问题 ,也就把握住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把握住了整个经济发展的脉搏。世纪之交金融业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 :世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全球化进程加快 ,网络正迅速进入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单琳琳 《中国外资》2009,(2):119-120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人们像关心生产一样,越来越关注消费活动,消费文化的研究自然提到议事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极端丰裕的消费社会不同,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混合的复杂状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中产阶级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本文研究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特征,希望以此积极引导中国消费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语境中,推动传统中国文化深度传承、阐释与研究无疑有着重要现实意义,这些实践犹如一颗颗精美的文化翡翠,呈现出"中国的纹理"20世纪初兴起的生态思潮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契合,在新世纪的中国获得极大的关注。中国文明的发展已经从30年前只注重经济转向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可以说,生态文明战略必将推进中国人生活的绿化和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行为研究是市场营销学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人们像关心生产一样,越来越关注消费活动,消费文化的研究自然捉到议事日程.与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极端丰裕的消费社会不同,中国消费社会呈现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杂糅混合的复杂状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产阶级不断成长壮大,中产阶级在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稳定因素的同时,也担当形成社会消费动力与消费文化的主流角色.本文研究了中国中产阶层的消费文化特征,希望以此积极引导中国消费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既能强国,文化也必可强企"。这是逻辑的法则,在对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的一种简单表达方式。"文化强国"是亿万中国人的梦,"文化强企"更是整个社会的强烈愿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实施"文化强企"的战略,使各个企业对各自的企业文化准确地量身定位、判明方向,不断地科学发展、创新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特殊指导意义。《决定》从社会发展进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社会文化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并透过文化元素的色彩,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方针,这对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认真总  相似文献   

18.
张予馨 《金卡工程》2008,12(12):74-74
法律的历史表明,没有职业律师阶层的国家将不会存在法治,而没有自己独特、专业文化底蕴的律师职业也永远都只能是一盘散沙.目前我国的律师文化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法律服务需要,极大地制约了法制改革的进程和律师行业自身的进一步蓬勃发展.本文中我们先将从"文化"一词入手,进入到"律师文化"的问题,重点探讨在文化建设道路上所存在的软肋,并提出笔者对此问题的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众多的研究和讨论中中国文化经久不衰、众所纷纭。在西方文化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地位和功能基本上是由哲学来承担的。什么是中国哲学?它与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20.
周程 《国际融资》2005,(9):22-28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金融体系支撑的国家经济究竟会是什么样子。说到这里.恐怕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难道金融发展真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巨大的动力吗?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究竟有怎样的作用呢?为什么英美两国的崛起伴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