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关注草根金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间的金融组织曾一度绝迹,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正规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户、中小企业和小商人的资金需求,一些传统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如合会、钱庄等又在许多地区复活,并且在一些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草根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究竟是利还是不利?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变迁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运作机制,比较分析了近代合会和现代合会各自在经济功能上、组织上和法律上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合会已发生部分质变的观点,进而肯定了它在当今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民间金融组织演化历程进行了分析。民间金融组织是指所有权属于民间资本,具有互助性或者商业性,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中小型金融组织机构。它既包括"类金融机构",也包括合法经营的民间金融公司,还包括民间借贷这种原始的民间金融组织形式。民间金融组织演化,既包括合会、私人钱庄、典当行等传统民间金融组织的现代化演化,也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合法经营民间金融组织的演化,还包括互联网金融组织等新型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与演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民间金融组织——合会的运作机制,比较分析了近代合会和现代合会各自在经济功能上、组织上和法律上等方面的特点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合会已发生部分质变的观点,进而肯定了它在当今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白芸  罗鹏 《经济前沿》2007,(10):58-60
我国的民间资金互助已经存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友情借贷,到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合会,以及最近出现的资金互助合作组织,都是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有力见证。民间金融的存在弥补了正规金融的某些不足,但是还存在着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促进民间资金互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于民间金融,国内学者大多从金融制度或金融中介的角度分析其在资金融通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较少地关注其背后所隐含的微观激励机制。本文以轮转基金这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民间金融形式为载体,通过对国际上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从个体特征和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了其对参与者的激励效应,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机理以及引导其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史正权 《生产力研究》2013,(11):47-48,83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借贷的演进路径,建议国家对不同的民间借贷形式采取区别对待政策,确认合会等民间借贷组织模式的合法性,促进民间借贷组织与正规金融组织的对接,完善民间投资渠道和征信体系建设,从而引导和促进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在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组织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宁波民间合会解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兴元 《经济》2004,(5):62-64
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金融组织神秘莫测,隐蔽的运作细节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合会的调查,掀开了笼罩其上的灰色面纱  相似文献   

9.
基于温州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结构现状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温州为例,对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论证了我国区域二元金融结构的合理性及不同金融制度安排下借贷主体融资决策的差别.事实上,金融市场中的不同借贷主体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例如,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和钱庄、合会等民间金融组织在国家强制力、微观社会联系、区域传统文化作用及个体信息等方面各具优势,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对于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差异的反应程度也不相同.对此进行深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促进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深化,提高金融资源的边际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处于地下状态的民间金融组织神秘莫测.隐蔽的运作细节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宁波市合会的调查。掀开了笼罩其上的灰色面纱。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改革与民营银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各种生产要素当中,人是第一重要的;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中尤其是这样。由于缺乏改革的依靠力量、产权主体不明确以及缺少金融人才,因而向农信社注入资金的成功概率很低。农村金融改革最需要的不是资金支持而是制度创新。当前农信社体制对于民营经济而言是外生的,因而很难实现和民营经济的对接;支持农村经济的融资机制只能从民营经济的资金活动中生成。农村金融改革应当不拘一格,能改造的就改造,不能改造的就新建;应当尽快在所有制上打破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限制,依靠市场机制,有步骤地通过试点开放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oposes a model where the structure rather than the size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explains its influence on income distribution. Becaus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a financial sector dominated solely by profit‐maximizing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will increase income and wealth inequality as it gives preferential access to credit for high‐income agents, whereas a diversified inclusive financial sector with alternative models of finance, like cooperatives, will reduce the inequality gap. No full convergence in income distribution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finance only and there is still a need for redistribution policies. Accordingly, an objective function for cooperativ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define a desired pricing behaviour that can increase the income of members at a rat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13.
在梳理近几年尤其是2007年以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目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视角上从合作社本质、功能等一般理论研究逐步转向我国合作社治理结构、合作社运行绩效、农户合作意愿等的实证研究,更加强调合作社研究的现实意义;在研究方法上,从以理论分析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逐步转向问卷调查、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机构方程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论文最后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状况做了简单评价,认为农民专业合作金融问题、农民合作社与政府关系问题、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问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化和企业化倾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紧研究,以解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信机构贷款支农的角度出发,探究数字金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市场竞争,进而在农村金融市场发挥“鲶鱼效应”。理论部分基于市场势力假说,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放贷行为的影响;实证部分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的县级指数与县域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数据相结合,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激励当地农信机构提升涉农贷款和农户贷款的投放规模和增长速度,表明数字金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鲶鱼效应”。第二,数字金融发展对农信机构支农力度的正向影响主要来源于竞争激励机制,而现阶段数字金融难以在技术上对农信机构起到示范作用。第三,进一步讨论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还有助于降低农信机构的贷款利率,让更多的涉农主体享受到利率更低的信贷服务,真正推动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普”和“惠”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结合中国银保监会披露的金融许可证注册信息的网点分布情况,实证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农户增收创业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区域金融市场结构差异对以上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1)区域内银行网点数量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农业正规信贷约束和农户参与民间借贷的概率,推动农户创业;(2)不同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农商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克服农信社的内部治理缺陷,改善支农服务;(3)区域银行集中程度越高,农商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银行的支农效果越弱,两者在高集中度地区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仅仅依靠惠农政策或农信社改制来推动农民增收创业缺乏效力,应在建设竞争有序的区域金融市场的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改善支农服务。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verall profitability efficiency (PE)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MFIs) in Latin America. The PE of each MFI in the study is broken down into two components: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ne data envelopment model is used to analyse each component. Each MFI was labelled as either a bank, cooperative and credit union,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 o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nd then 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each separate grou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 average, bank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MFIs; while NGOs are, on average, the least efficient MFIs. On average, all 4 groups are more pure technically efficient than scale efficient. Bank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operatives and credit unions all seem to have problems with scale efficiency. Many MFIs seem to be operating on the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frontier and are in a more favourable position for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历程,发现尽管改革的目标是要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是改革过程中却呈现出曲折的两阶段性:到20世纪末农村信用社垄断了农村金融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改革又开始向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目标回归。  相似文献   

18.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有关中国经济转轨的理论研究中 ,民营企业是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在认真梳理该领域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从另一个侧面勾勒出中国改革进程的大致线索。本文的分析表明 ,从单纯对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强调 ,到对模糊产权的关注 ,直至地方政府的全面退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当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时 ,它也随之淡出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视野 ,文献关注的中心开始从“解释问题”转向“解决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 ,从产权已基本明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 ,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 ?目前的经验和对策性研究似乎还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world situation leads us to consider tha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a global priority to ensure the future of the plane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There is a need for sustainable finance to support this. Saving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could help to achieve this impact as they serve the microfinance and microlending market. They facilitate the financial inclusion of the most vulnerable people, most of whom live in rural areas and are members of organizations, such a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associatio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exclusively on overall profitability, so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extending the literature by analyzing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savings and credit cooperatives in Ecuador (510 institutions), focusing on their profitability in two ways: the overall profitability necessary for the viability of the business and, in addition, the microcredit portfolio profitability, as a specific measure of its contribution to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value creation. Another novelty is that the analysis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several machine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the wider generalization of the results. These show that size is the most relevant variable for predicting the ROE and that the microcredit portfolio profitability is conditioned by the credit variables.  相似文献   

20.
宋建忠  韩英  齐永兴 《技术经济》2006,25(5):39-41,58
金融脆弱性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通过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解决实现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表现,对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