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增长预期减弱的宏观经济和量价齐跌的房地产市场,各大城市开始救房市行动。据相关部门透漏,目前已有20个大中型城市出台救市措施,在这些城市的带动下,救市行动正在继续扩大。从中西部地区到东部沿海和长三角,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地方政府都在积极筹措出台救市计划。  相似文献   

2.
董登新 《西部论丛》2008,(10):52-53
中国与西方救市手法差异之源 中外“救市”手法之所以差别巨大,主要是因为股市的市场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我国股市的不成熟或欠发达,中国政府“救市”一般采用“场内救市”,或称“行政救市”,即直接进场改变既定的市场游戏规则(如降低印花税、佣金,甚至限制大小非减持等);相反,在经济和股市发达的西方国家,政府“救市”一般只采用“场外救市”,  相似文献   

3.
有人呼吁救市,认为“救市,等于救散户的血汗钱”、“救市,等于救中国经济”。平心而论,如果说救散户的血汗钱尚情有可缘,救中国经济的论调则暴露了救市论的荒谬,在某种程度上是救市论自己曝光自己的“司马昭之心”!  相似文献   

4.
时间的指针指向2008年以后,“救市”成为经济领域的关键词。楼市下颓需要救市,股市暴跌需要救市,经济放缓处于下行态势时需要救市,就业形势严峻需要救市……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频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轮番上演“救市”组合拳。政府救市的热情一直只增不减,因为关系着行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而受限于宏观调控的力度以及市场所能承受的程度,宏观调控所能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仍是一个很难预测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乾 《环球财经》2008,(11):62-63
同美国的救市计划不同,俄罗斯政府大笔的救市资金并非来自发行有价证券的举债,而是来自预算和国家基金的真金白银。这使得俄罗斯的救市成为各大经济体中,含金量最高、底气最足的救市  相似文献   

6.
广东终于出手救楼市了13月3日,广东突然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以往被称赞由市场调节的广东为何在此阶段出手救市?由此前纷纷扬扬的“重庆买房退税”到最近广东省发布的的“粤十五条”,地方政府拉开救市大幕的动机是什么?而这些所谓的救市措施又将对房地产市场起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政府:如何让股市走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市场法则,政府不能救市,也无法救市,更不必救市。政府对市场的功能是制定市场规则、确立市场秩序、保证市场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1,(5):42-43
一直以来,A股市场被称作“政策市”,其意指的是政策干预往往成为影响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而1994年则被许多人认为是“政策市”的元年。这一年,救市之手不断的伸向股市。与1991年的深圳救市相比,这一次的救市完全不同。首先,这是中国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其级别之高,为1991年深圳救市所不能比;其二,救市的信息以新华社通稿的方式播发,各大媒体转载,其影响也并非1991年深圳的救市可比。  相似文献   

9.
谷惠 《产权导刊》2008,(4):19-20
发行新基金救市几乎成了今年1月底以来管理层救市的“常用药”。然而,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发行新基金救市竟然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相似文献   

10.
任悦 《新财经》2008,(5):28-28
股票交易印花税终于在救市与不救市的争论声中降下来了。股市应声大涨,千余只股票涨停,被套牢的股民终于见到亮了,不救市的声音在一片飘红中烟消云散。有评论说,降低印花税并不应该算是政府救市,只能算还公平于股市。其实,无论怎样的一种说法,面对盘中汹涌的红潮,都显得十分苍白。资本的力量、市场的需要,才是降低印花税的真正推手。  相似文献   

11.
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来,给各国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由于各国所受危机影响程度及在危机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不同,各国的救市措施同中存异。本文以美国及欧洲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采用的救市计划为例,总结了这些救市措施的共同点及差异,分析了救市措施的前景及局限性。救市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的发展蔓延,但也可能产生道德风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宪容 《西部论丛》2008,(11):24-28
政府要不要救房地产市场? 最近,政府“救市”房地产之议论充满各种媒体。先是不少地方政府出台种种救市政策,希望通过这些政策托起近几个月来销售量快速下降的房地产市场.后有媒体报道政府权威人士说,中央政府的房地产救市政策在近一两个月也会出台。但是,无论从最近总理的讲话,还是从十七大三中全会公报及国务院17次常务会议的精神来看都没有透露出多少政府对房地产的救市信息。  相似文献   

13.
马全胜 《沪港经济》2008,(12):28-28
A股救市 A面 事件回顾: 今年以来,暴跌已经成为A股常态。与此同时,市场上的舆论引导者们掀起了一轮“要不要救市”的争论。主张救市者认为,维护股市的稳定,监管部门义不容辞,而且股市暴跌的很大原因,是由于监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存在巨大漏洞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金融时报》4月8日】救市不救市,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市场上,答案往往出人意料。 2008年开年以来,中国股市一直不见好。承接去年10月的跌势,短短半年间,股指已跌去近半,沪指从去年10月逾6100点的高位跌落到3600点附近。这轮暴跌,超出了市场预计,被指为“非理性”。对于何处是底,似乎已无人心里有底。  相似文献   

15.
图志     
《环球财经》2008,(11):10-11
英国救市方案全球喝彩 英国首相布朗推出直接注资财困银行的救市方案获各方喝彩,并以特别嘉宾身份现身巴黎的欧元区15国峰会,  相似文献   

16.
楼市要不要救?再来追究这个问题显然已经没有意义。看看网络民意,每一项关于政府救楼市的调查,至少都会获得90%以上的反对,可即便如此,各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态势已经不可逆转。《南方日报》列了一份今年5A份以来各地救市采取的举措,从伊始的沈阳、成都,到后来的西安15条,南京的20条,杭州的24条。各地踊跃加入救市的队伍,至少表明了一点,地方政府确实认为到了非救不可的程度,否则也不会拂逆民意滔滔而一意孤行。  相似文献   

17.
李微 《新财经》2008,(10):28-28
时下,全世界都在忙着救市。中国人不仅要忙着救市,还要忙着救人。—个化学名词——三聚氰胺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地球人都知道了。小小的三聚氰胺掀起了一场大风暴,从地方到中央有关责任部门的官员或辞职、或免职,共和国总理面对民众真诚道歉。著名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已成为这一事件的反讽,甚至有情绪激动的网友把此广告语改成了“每天一斤奶,害死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姜丽晶 《东北之窗》2008,(18):20-20
面对房地产开发市场出现的"救市"说,王健林的态度很明确:反对救市。他说,中国目前有3万家房地产企业,调整到2万家是一个更合理的数量。  相似文献   

19.
拯救华尔街     
王铮 《上海国资》2008,(10):50-54
虽然经历波折,10月4日凌晨,美国政府救市方案终获国会通过。 美政府动用7000亿美元应对金融危机是该国自上世纪2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救市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8,(17):14-16
从去年10月开始,内地股市由高位调整,上证指数跌幅超过40%,投资者信心虚怯,近日内地有人要求政府救市,亦有人反对以任何方式救市,各方正在大辩论。从市场化而言,政府当然不应该干预股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