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强国的基础和首要任务,当前摆在农业强国建设面前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饲用粮食供给问题。对全球农业要素禀赋、产出和贸易结构、国家生产能力、作物生产比较优势、国民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等多维数据的分析表明,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刚性约束和粮食生产、贸易的技术性软约束,我国饲用粮食安全问题既是粮食贸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是饲用粮食供给与食物需求结构不匹配问题,利用国际市场和外部农业资源来保障国内饲用粮食供给势在必行。未来,我国饲用粮食国际供应链要面对贸易渠道多元化难度大、现有渠道的不确定性难以回避、域内周边国家农业资源利用门槛高、粮食贸易容易沦为他国外交政策工具等四大困境。彻底解决饲用粮食安全问题需要稳固现有贸易渠道、调整农产品进口结构、优化国内膳食营养结构、管控饲用粮食需求、提高饲用粮种植比较优势、开拓域内国家农业资源、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一揽子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与世界经济接轨。这就要求我们正视入世对中国粮食贸易所产生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入世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的机遇(一)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粮食种植结构和粮食进出口结构,使其达到结构优化,以逐步缩小我国粮食在品种、质量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特别是国际粮食市场的需求,引导农业生产,发展优质农业,绿色农业,生产优质、适销的粮食产品。(二)有利于改善我国粮食产品的出口环境,降低粮食贸易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入世后我国将享有世贸组织现有成员国享有的有利条件,如享有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减少歧视性待遇、利用WTO游戏规则解决贸易争端等,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为中国粮食经营国际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乌拉圭回合后,发达国家削减了补贴并增加了市场准入量,对扩大中国的粮食出口大有裨益。(三)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世贸组织堪称“经济上的联合国”。中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对世界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也对农业保护政策的执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与美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但两国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因此,研究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具体运作方式,对于我国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现代美国农业保护政…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进口大国。但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加大国内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国际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食集团更是通过压低粮食收购价格、抬高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各种形式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不仅对我国粮食贸易收益及国际地位产生了冲击,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加强我国农业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困难,制约着农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农业多功能性显著,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非贸易关注问题突出;农产品市场准入度高,对关税的进一步削减十分敏感;面临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不利,贸易扭曲和贸易保护严重。统筹考虑影响农产品贸易诸因素,必须加强对我国农业的保护。在多边、双边贸易谈判中要把农业作为保护的重点,不能作为其他要价的筹码;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增加对农业的支持;要加强农产品贸易促进工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要有效利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救济措施,防止进口激增对农业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的背景下,国内粮食的刚性需求仍得不到满足,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粮食生产成本增加、进口粮食对我国农业的冲击使优化农业资源、借助国际粮食贸易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针对粮食安全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粮食贸易对于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基于贸易视角提出了改善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深入剖析了我国粮食"十一连增"后产量持续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资源约束持续加剧、比较效益降低、劳动力结构短缺、国际竞争力减弱、生态和环境的代价大等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本文提出增加财政投入、完善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科技、保护生态等方面的对策,来缓解粮食生产的资源和政策约束。  相似文献   

8.
我国重要农产品产需与进口战略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全面系统地按耕地播种面积当量计算我国重要农产品缺口,分析了重要农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的影响,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未来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模拟,提出了开放条件下实现重要农产品供需战略平衡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切实加强对我国农业的支持、加强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合理保护、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提升对大宗农产品贸易的掌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李鹏总理在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讲到关于加强对农业的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时说,农业生产风险大,比较利益低,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政府必须给予保护。今年已开始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和粮食风险基金,对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人世能够使我国在为所有世贸组织成员提供的一个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下开展国际粮食贸易。能够按照国际比较优势原则实现粮食资源的高效配置。目前,我国粮食产品出口在粮食生产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仅为l%左右。出口的绝对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区域不平衡,及我国粮食发展高成本的数量安全状况.认为粮食生产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及人口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我国粮食安全,要通过国际贸易市场,出口我国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进口我国没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产品.在一定限度内,通过进行国际粮食贸易,既增加了我国粮食安全,同时也降低了我国粮食安全的成本.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即将入世,传统的高成本的粮食生产和流通模式将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而粮食在我国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保证,粮食一旦出现大的波动,必然引起国民经济大的起伏。因此,粮食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一、灵活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制定我国的粮食保护政策,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应加强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农业发展潜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另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的超级大国,也是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典型国家,早在本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就制定出了以农产品支持价格为核心的《农业调整法》,以期对农业生产实行特殊保护,如果说30年代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的出发点在于启动经济危机的缓和,那么在80年代美国以粮食作为“武器”实行餐交政策则具有国际政治的味道,足以显示其长期以来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重大意义,不论其目的如何,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美国政府农业保护政策对美国农业的长足发展并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本文对美国农业保护政策基本框架和主要特征的系统性归纳分析,旨在为我国农业政策研究和粮食流通体制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王锡桐一当前,世界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继续扩大,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生产过剩,依靠政府保护、维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保护的结果,使生产过剩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加入WTO后的粮食安全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环境 ,我国必须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关于实现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游戏规则 ,不断加快农业对外开放进程 ,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明显增强 ,与世界农业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一 )积极持续增产粮食 ,不断提高粮食的自给率  ( 1 )要逐步建立并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开源节流 ,开发荒山荒坡沙地等后备耕地资源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对生态脆弱地区给予财政支持 ,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和淡水资源 ,稳定提高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能力。 ( 2 )依靠科技进步 ,努…  相似文献   

16.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设计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政策应该把粮食生产、贸易放在整个农产品生产与贸易格局中加以考虑。许多研究表明,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中,我国在粮食等土地密集型的种植业产品生产上不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园艺、畜牧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有利于国家福利水平的提高。入世后,我们必须重新确定一个合适的粮食自给水平。一般认为,粮食自给率的确定会使决策者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过高的自给水平,势必会丧失按比较优势所带来的利益;过低的自给水平又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威胁。过去我们长期偏重于粮食生产,较高的自给率是以恶化环境、牺牲经济和社会福利为代价。目前我国粮食自给率达95%,笔者认为偏高应该有调低的空间。除了考虑经济合理以外,即使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也没必要维持这么高的自给率。由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和畜牧业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未来中国粮食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也就是“有出有进”,即“两头在外”(原料和产品),进口粮食,出口食品。加快国内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农产品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农业保护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也对农业保护政策的执行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与美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时期,但两国都是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因此,研究美国的农业保护政策和具体运作方式,对于我国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中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积极发展和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迎接加入WTO的挑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粮食生产保护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粮食生产保护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邓一鸣陈劲松从经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历史来看,当一国演进到高度工业化阶段以后,都对农业进行保护。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粮食是国民经济一切部门基本投入物,其社会效益大,比较利益低且下降速度...  相似文献   

19.
粮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也是当前农民特别是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粮食的稳定,对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对粮食工作作了重要部署。   一、保持好基本农田、重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我国的农业基础地位比较薄弱,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出现的粮食供大于求,是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因此,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一定要重视保护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20.
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农业政策为利器,不断推动本国农业垄断资本国际化,凭借技术优势、规则优势与资本优势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体系,引发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的困局,逐步渗透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与贸易,力图蚕食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权,达到控制全球粮食产业的目的。而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垄断资本更是利用粮食的金融化、能源化趋向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因此,为避免重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覆辙,积极应对国际农业垄断资本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粮食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与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为基础,以合理运用WTO规则和政策规制国际农业垄断资本为抓手,以金融制度支持农业、促进农村发展为依托,尽快实现中国粮食生产的现代化,切实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