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汇率并轨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就失去了自主性,变成了主要受控于国际收支的"被动积极型"货币政策.其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央行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中,外汇占款发行成为极其重要的渠道.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净出口和外资净流入最终会体现为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中央银行是一定要出面释放人民币以收购这些外汇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贸的逆顺差不是央行可以决定的,外资流入中国的规模也不是央行能控制的,结果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就顺理成章地接近于央行所不能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一国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必然要求外汇管理从吸引资本流入阻止资本流出转变为阻止资本流入,鼓励资本流出,即资本流动管理目标的转向。日本和德国都曾有过这种管理目标的转向。根据蒙代尔的理论,这种转向是执行固定汇率制国家的一种必要的货币政策。我国当前的经济与资本流动形势与当年日本和西德的情况类似,中央银行面临货币供给控制的困难,但我国的外汇管理却与当前的货币政策方向相反,所以,应该考虑转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年,房地产行业在我国明显升温,扬州市房地产行业的外资流入大量增加,在对提高该市居住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该行业外汇收支也出现异常。为全面了解扬州房地产行业外资流入的来源、用逢以及企业外汇收支情况,扬州市外汇部门开展了相关调查。  相似文献   

4.
国际资本的不断涌入加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使化解流入压力、疏导资金流出成为外汇管理必然思考。文章指出当前我国在资本流出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议应理性控制外资构成和规模,细化制度法规,实施均衡管理,促进资金合理流动,为汇率机制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自1978年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1978—1994年逐步放松严格的外汇管制时期,第二阶段是1994—1996年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时期,第三阶段是1996年后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时期。20多年的外汇管理体制发展演变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曲折历程和伟大成就。然而,站在市场经济现实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加入 WTO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来看,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与开放型的市场经济尚有许多不协调之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一、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的矛盾(一)强制结售汇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一是强制结售汇加大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及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自1994  相似文献   

6.
外汇盈余结构与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压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志  谢智勤 《南方金融》2006,111(10):9-12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深入探讨2001年以来我国的外汇盈余结构与货币政策调控压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在三类外汇盈余中,热钱流入与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扩张的相关性最高,外贸顺差次之,外商直接投资最弱,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则显示热钱流入是我国广义货币扩张的主要成因。最后本文运用向量误差校正(vEc)模型验证了热钱流入迫使我国货币政策被动紧缩的传导机制,并提出了加强对外汇盈余结构和短期资本流入的监控、化解当前货币政策调控压力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对中国来说 ,已只是时间问题。届时 ,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大程度开放的压力 :我们将在入世 5年之后 ,允许外资银行经营银行零售业务、开展全方位金融服务业务及开办人民币业务 ,允许外资保险公司拥有 50 %的股权 ,证券市场也将进一步开放。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其他领域外资流入规模的扩大 ,将使中国汇市的外汇吞吐量急剧增加 ,客观上要求有一个较为宽松的外汇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WTO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原则 ,也要求中外经济实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这就对现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一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  相似文献   

8.
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的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也是外汇管理的一项主要职能。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顺差不断扩大,2003年更是创下巨额顺差。为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在进入市场购买外汇的过程中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使得国际收支的大额顺差影响到货币政策操作;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房地产行业融资外资化程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文章认为,在外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在房地产领域,出现了外资流入增加、对内资替补性增强的倾向。本文以上海市房地产业的情况为例,分析了房地产行业融资外资化程度及其对货币政策、外汇管理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红 《中国外汇》2008,(11):26-27
当前,在人民币单边升值、中美利差倒挂等因素的影响下,异常外汇资金可能利用现行监管漏洞,通过不同渠道涌入我国。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环节相对简单,审核材料容易提供,部分外资进入后并未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而是将资本金结汇后流入其他领域。特别是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国家严控的热点领域,资本金结汇使用的灵活性和难以监测性以及地方政府不加区分地鼓励引入外资政策,为异常资金流入打开了方便之门。本文特别邀请一线外汇管理工作者对三宗资本金结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试图寻找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Macroeconomic policy choices in open economie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trilemma according to which the objectives of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monetary independence and capital mobility cannot be attained jointly. This paper shows that foreign exchange interventions provide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relax the trilemma. An active reserve policy allows central banks to pursue independent monetary and exchange rate policies when the capital account is liberalised.We use the framework of the portfolio balance model to show that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s may substitute for capital controls. Both allow a country to achieve the other two objectives of the trilemma. Our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country panel data set covering the period 1970–2010 confirms this theoretical insight: the weighted sum of the three trilemma objectives increases in the degree of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tervention. The capacity to relax the trilemma constraint has increased over time and has been most effective in emerg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12.
“热钱”流入中国的套利机制及其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条件下,投机资本早已把目光投向中国市场,大量的投机资本流入中国,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中国金融的稳定。本文主要分析了投机资本流入的原因、套利机制原理、热钱流入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通过外汇贷款套利和通过港币套利的机制。最后本文提出了投机资本管理和防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外资潜入",是指海外资本为获得高额收益,逃避资本管制和政策限制,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大陆进行投机的资本流动。本文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外资潜入"的概念,分析外资潜入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4~2007年外资潜入的规模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外资潜入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外资潜入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外资潜入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外资潜入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外资潜入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14.
张礼卿  钟茜 《金融研究》2020,476(2):15-33
全球金融周期存在的背景下“三元悖论”是否依然成立充满争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银行与金融摩擦的两国DSGE模型,为考察全球金融周期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传导到外围国金融市场,使外围国信贷利率、银行风险承担以及杠杆率与美国银行趋同,形成全球金融周期。金融渠道的传导速度快于实体经济渠道导致外围国国内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相背离,外围国想要稳定经济就不得不与美国保持同向的政策利率变化,货币政策独立性将不再存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估值效应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浮动汇率制度并不能隔离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也无法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外围国金融市场越不发达,受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越不独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国内大规模储蓄和外资大量流进并存的现象;国际收支表现为双顺差和巨额外汇储备;与此同时,国内资金也在大规模的外流,出现了资本流动怪圈。这种资金供求非均衡状态有许多负面影响。而引进外资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因此,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资本流入、外汇储备非均衡增长对我国外汇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解释了外汇储备非均衡的概念,采用1999年1月~2005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作协整分析,测算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流入我国的非FDI 资本数额,证明过度资本流入引起我国外汇储备的非均衡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成本- 收益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的持有水平虽然没有超出适度区间,但已明显偏高,进而提出外汇储备管理的“适度性”、“合理性”和“稳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三元悖论”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稳定及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西方各国纷纷放松甚至取消外汇管制和利率管制。汇率和利率频繁而剧烈的波动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防范外债风险措施不力,给企业经营和国家外债安全带来隐患。本文试从我国企业外债风险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论述企业如何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以及国家外汇法规、人民币/外币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会计处理的如何满足企业外债风险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争端频发及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外部环境,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内部环境,致使汇率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外汇风险传染危害性提升。基于1999-2018年全球50种主要货币,本文引入复杂网络模型以及静态与动态两类相关系数算法,分析了汇率网络的总体关联性及各货币风险吸收效应和外溢效应。同时,本文采用混合效应面板回归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制度改革等政策因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外汇风险传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各货币波动溢出比收益率溢出更平稳,收益率溢出关系稳定性相对较弱、变动幅度更大,这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有关。全球主要货币总体关联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和区制特征,且波动溢出与收益率溢出存在区制同步性。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制度是外汇风险传染的重要影响因素,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释外汇风险传染,而资本账户开放将扩大外汇风险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亚洲金融危机后,"三元悖论"被明确提出,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国际经济学中一个著名的论断。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汇率稳定及资本管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控制资本项目开放的节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