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围绕“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315”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构建“生产服务+先进制造+生活服务”前后向融合产业链,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期间,杭州将全面构筑制造与创造相互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配套、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的"3+1"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有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提升传统工业、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构想,整个"十一五"时期是杭州产业转型升级最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现代服务业将主导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已迈向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阶段。在发展新阶段,落实省委提出的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任务,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先进制造业,做大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在这种经济大变动的背景下,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个层面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阐述知识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发展特点,指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产业政策应向以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方向调整。  相似文献   

5.
李琪  吴继英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65-270
基于2010—2020年镇江市时间序列数据,从行业异质性视角测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考察产业间互动关系和互动效应。研究发现:2012—2016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先进制造业,2017年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优于先进制造业;“两业”耦合协调度呈现起伏波动的特征且行业异质性明显,没有达到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双向促进作用明显,但存在非对称的互动关系且细分行业之间的互动效应具有差异,未实现行业间的充分互动。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两者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趋势,服务业已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制造业中,同时,制造业也带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需求方,现代服务业是制造业重要的中间投入,制造业的发展会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而服务业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对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产业互动进行分析,通过对微笑曲线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这些结论以辽宁为例,得出给辽宁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重创,使大连装备制造业发展雪上加霜,将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对振兴大连城市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大连目前在两业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创新能力不足;优势下滑,产业后劲不足;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促进大连两业融合的建议主要有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提高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现代物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抓手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要求,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卢跃 《宁波经济》2010,(6):14-17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和基础支撑。“十二五”时期宁渡要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既是贯彻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十二五”宁波服务业要达到“半壁江山”的目标,重点要在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新兴现代服务业、加强产业联动等三个方面寻求新突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形成并发挥“五种新优势”,关键路径是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具体体现在“集中、集聚、集约、集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现代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日益深入,这种融合更多地表现为服务业向制造业的渗透,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生产流程。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而催生的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制造服务业在诸多大型跨国制造企业中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在国内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引导、培育和壮大制造服务业将是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之一,天津具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要因势利导,在制造服务业领域抢占先机.将其作为新时期天津推进产业高端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杜平 《浙江经济》2017,(24):40-41
未来需更加注重创新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速新旧增长动能转换浙江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日益成为浙江实体经济的主要部分,实现了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将服务业培育壮大成为"主动力产业"的目标。未来需更加注重创新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速新旧增长动能转换。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能级跃升的显著标志。积极顺应这一客观规律,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制造业研发转化基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优选战略。一、滨海新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态势初显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十大战役"为平台载体,以"十大改革"为强劲  相似文献   

14.
周光伟 《科技和产业》2020,20(11):59-66
在经济安全视角下,形成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发展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运用产业生态、两业融合现有研究成果,基于生产要素集合成市场主体、市场主体集合成行业的层级关系,结合消费者需求新变化对价值链的影响,将我国两业融合发展生态体系细分为生产要素、市场主体、行业、空间生态体系,以期建立我国两业融合发展产业生态体系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5.
伏虹瑾 《浙江经济》2011,(14):42-43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将加快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速度,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必将加快新城建设的步伐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发挥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作用,对国家经济及地方经济发展可谓居功至伟,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结构、促转型以后,  相似文献   

16.
康思 《科技和产业》2024,24(9):136-143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两业融合发展成为提升服务业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DEA(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分别对长三角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和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实证两业融合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且主要通过两业融合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05,(7):34-35
北京不同企业产业融合程度方面存在不少差异.但总体上看.北京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开始融合的势态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日前在北京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与发展研讨会”上透露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卜洪运  郭雯 《科技和产业》2023,23(5):194-201
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选取2011—2020年先进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EG系数模型分别对细分行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现状、产业集聚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聚集、外部环境冲击、产业结构和产业行为5个因素对产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分行业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差异性特征,产业间发展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高效融合;先进制造业虽已达到产业高度聚集水平,但地区间磨合仍不足;产业融合和产业聚集对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绩效具有显著驱动性,其余方面对产业绩效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贡献性。因此,从产业集聚布局量体裁衣、重点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共建创新共同体3方面为提升先进制造业产业绩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正是贯彻落实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推动下,经济增长方式出现质的转换,产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新趋势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0.
陈仲朝 《宁波通讯》2011,(11):12-14
现代服务业高端化、临港工业循环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现代农业高效化,这是今后五年宁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大方向,必将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产业升级是条不得不走的艰途,虽然路程坎坷,但只有走出来,才能迎接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