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产业集群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其结构经常处于变化和调整状态,生产性创意产业的出现加剧了这一活动过程,它通过强化个别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改变产业集群的整体结构,进而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本文借用生产性创意产业这一独特视角,探讨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企业竞争力、产业集群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进而探讨生产性创意产业改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模型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的决定性因素与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集群组织的过程,通过集群中的集体学习、地理临近、相互信任和技术创新溢出等内生成长因素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不是政府干预的结果,而是社会分工和企业内部分工演化的自发结果,是企业出于自身需要通过市场选择的自发过程,企业是产业集聚的主体,区域的人口、社会文化和自然资源等固有条件"锁定"了在该区域形成产业集聚的初始形态。产业集群存在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在外部性方面产业集群无法替代政府功能。政府是外因、影响者,通过影响促使企业产生集聚的成本,在公共产品和政策方面引导产业集聚。在此基础上,围绕集聚的外部性,本文对产业集聚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为基础,对产业集群与产业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我们认为,集群内部各要素或组织的良好协作与耦合能够促进产业发展,而产业发展直接受益于集群内部的企业,企业间互动程度的加强以及集群内知识的流动机制使得企业竞争力加强,集群内部的制度化现象有时候会阻碍企业竞争力以及集群健康发展的实现,不利于产业发展.如果集群之间相互协调,则会促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对于企业成长、工业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做了广泛贡献。产业集群的形成受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现象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自然禀赋、规模经济、企业家精神以及历史偶然因素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SCP范式的我国旅游产业的产业组织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产业组织学理论中的SCP范式,运用产业组织分析框架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3大模块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为优化我国旅行产业结构、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而持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企业从研发投资中获取成长机会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和产业集中度。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和产业集中度在研发投资创造成长机会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而财务杠杆则存在显著的消极作用。但是,企业规模和财务杠杆的互动效应对研发投资创造成长机会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在负债牢较低的条件下,大公司的研发投资将带来更多的成长机会;而在负债率较高的条件下,小公司更能从其研发投资中获取价值。产业集中度分别与公司规模、财务杠杆的互动效应对研发投资创造成长机会的影响不太重要。本文还提出了使研发投资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成长机会的这三种要素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论产业价值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 是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产业价值链具有集群效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不仅使该产业价值链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之间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同时具有链式效应,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相似文献   

8.
论流通产业组织及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通产业组织是指流通产业内部各企业相互关系所构成的组织结构状态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测算表明,中国流通产业集中度CR4为0.57,CR8为0.81,CR100为2.81,极为分散。1979年以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与进入、退出壁垒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就流通产业而言,产业创新是流通产业的调整与更新过程,它是流通产业发展根本性的推动力量,流通企业创新与发展是流通产业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揭示了产业发展演化的动态过程和内在规律,成为产业发展演化的核心问题。基于"钻石模型"提取产业发展的影响(动力)因素并分析其动态特征,提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理的理论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演化过程是一个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系统动态过程,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与结构创新是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产业发展动力随产业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更迭性,产业发展机理揭示了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作用过程与内在规律,有助于为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中间层组织--市场"的框架下,产业集群既非企业,又非纯粹的市场,而是一种中间层组织,具有非一体化下的合作和组织间协调的特性.这种属性是在动态过程中逐步形成;并通过双边规制对增加预期集群剩余和增加机会成本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以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待资本主义的产业组织,认为产业中各企业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是累积的和进化的,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在追逐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外部强制力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以实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企业间的这种互动行为促使产业组织自发地向更高级的形式演进。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企业集群形成中到底起什么作用?这一直是企业集群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企业集群的形成包含着各种类型的博弈活动,是各种博弈的演化结果。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有限理性下学习速度较慢的大群体反复博弈——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进化博弈。为此,作者建立了企业集群形成的进化博弈模型,模拟了企业集群形成的演化路径,揭示了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得出了政府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政策作用的一般规律性:政府的不作为;积极干预到不干预;注重引进关联性强的企业;重视中小企业的新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几个典型的企业集群形成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和论证了政府在企业集群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业带来了生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从农户专业化生产中演进发展而来,成长为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微观基础。本文从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出发,从交易成本、管理成本的角度,探讨了产业组织演进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壮大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并不是众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内的简单拼凑和集中,它的产生和发展遵循着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运行规律。用博弈的分析框架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可以清楚地看到产业集群在其萌芽、发展、成熟等不同阶段集群内企业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本身也反映出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益方面采用方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和转移对产业发展极其重要,可以带来产业集聚效益。在一个经济区域内产业的初始集聚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因为集聚效益的外部性以及其所有权的不清晰,企业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完成自发集聚。引导产业在某一经济区域初始集聚,给集聚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或者优惠是必须的,直至该区域的产业集聚具有自我增强的能力。初始集聚产业的选择必须考虑该经济区域的产业发展历史,以及原有的各种要素禀赋。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企业在资源富集地区具有空间集群现象。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发展一般要经历起步期、成长期、转型期和蜕变期四个阶段。在转型期,产业的发展有两个走向:一是由于资源开发殆尽,产业走向衰落;二是由于注意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及时实现技术转型,产业竞争力得以提升。江苏省东海县硅资源产业是资源依赖型产业集群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7.
合肥的工业遗产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成的一批老工业企业,目前正在迅速消失。因此,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并合理改造再利用。文化产业开发是合肥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一种主要途径,包括将其改建为工业博物馆、工业景观公园、文化产业园等。  相似文献   

18.
在国内产业转移浪潮中,东部地区成为了主要产业转出地.在提升本区域产业结构的同时,随着加工制造业等产业的不断迁出,东部地区由于主导产业尚未发展壮大等原因导致其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的风险.而分析日本产业空心化危机的产生及其对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以对东部地区的产业空心化隐患予以警示,东部地区应该通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措施来防范产业空心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业规模、资本结构与绩效——我国工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规模、资本结构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涉及到产业经济学与公司金融学两个过去不相关的学术领域。本文对此试图把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产业绩效的决定因素,就是从产业行业规模、资本结构来分析产业绩效。通过选择2004年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作为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产业投资资本规模与产业绩效呈现负相关,所有者权益项与产业绩效成正相关,产业绩效与工业增加值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偏离份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全国和北京为标准区域,分析了河北省从"六五"到"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结论表明:河北省第一产业有一定竞争优势,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存在问题;第三产业偏小,缺乏竞争力。据此提出以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来推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