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王58块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沙四1层储量动用少,注采井网不完善,主力层沙四3核部水淹,开展了王58断块分层系开发可行性研究.在新认识指导下,确立了断块重建井网、细分层系开发的原则.开发中,应用分层系开发,油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实施后,断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井组稳升率由82.7%上升至92.5%.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清庄油田属于特殊类型油藏,为裂缝性生物灰岩、低渗透砂岩油藏。其裂缝发育,油藏地质条件复杂,导致储层分布零散,物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效果差、油田注采矛盾极为突出。经过分析建议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实施周期注水,改善油田水驱油效果;通过压裂增注,提高油层动用程度;通过分注、调剖措施,进行平面层间矛盾的综合治理,达到注够水、注好水、精细注水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针对低渗透油田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的现状,滨采二矿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以提高水驱控制储量和有效动用程度为中心,加强水质处理,强化注采完善和攻欠增注技术配套,油藏开发形势得以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等核心问题,运用地层细分对比、剩余储量计算、水淹状况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井区进行油藏潜力认识及注采对应状况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坨21断块81-3单元310133井区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断块水驱油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围绕改善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等核心问题,运用地层细分对比、剩余储量计算、水淹状况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井区进行油藏潜力认识及注采对应状况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对坨21断块81—3单元310133井区进行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对于处于特高含水期的断块水驱油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埕东油田西区Ng522层井网不完善,注采对应率低,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地层能量下降等问题,2009年对Ng522层实施了水井长效治理工作。主要通过水井转注、双管分注以及水井冲换等措施来完善注采井网,解决平面和层间矛盾,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治理后Ng522层注采井网进一步完善,注采对应率提高7.9%,地层能量恢复,压力回升了0.62MPa。  相似文献   

7.
樊144块油藏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油藏平均渗透率3.72毫达西。目前采用天然能量开发。以矿场数据为基础,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产量递减特征,预测了油藏弹性采收率。采用与本区域其他油藏注水效果对比的方法,提出应该对该区块进行注水开发。在设计注采井网和注采参数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比弹性开发提高采收率10.9%,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尕斯库勒油田E32油藏目前单井产量波动大,稳产难度较大。油藏应以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层动用程度为主要思路,以控水稳油为主要目的。同时摸索油井进攻性措施效果,本文通过研究油藏跃2-3井压裂效果,以该井为基础,编制该油藏压裂开发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单井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锦99块杜家台油层自利用油井转注,恢复长停井来完善注采井网;实施补层完善井区注采对应关系,挖掘层间潜力,提高储层动用程度;水井分注、重组,吞吐试采等综合治理技术,实施后增油效果显著,使断块产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河31断块开发历史长,存在严重的井况和注采井网不完善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以转注、层系细分等断块挖潜对策研究,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106断块井网适应性差等问题,为提高特高含水期的原油采出,开展了河106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进行了以“调整注采井网、提高注采对应率”为主的层间剩余油挖潜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濮城中渗复杂断块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从微观、宏观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高含水后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剩余油存在类型,提出了分类油藏不同的挖潜技术对策,在重组、建立、恢复注采井网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层间调整挖潜,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使水驱采收率得到了提高,水驱效果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胜坨油田目前整体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94.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1.23%,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6.38%,储采失衡矛盾突出,油田开发的抗风险能力不强,提高采收率是当前老油田开发的中心任务.从开发方式看,热采、三采的储量、产量均小于20%,而水驱储量、产量占80%强,因而提高水驱采收率至关重要.为此从分析水驱开发油藏采收率现状入手,找出制约因素并对水驱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调研,总结出不同剩余油的调整对策,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自临盘油区盘1-21沙三中单元为例,对该块的开发历程、开发状况及剩余油进行分析,该块存在能量不足、注采井网不完善、层间矛盾突出以及井筒偏磨、腐蚀等几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了井网完善、注采优化调配、精细井筒维护管理等对策,通过这些工作,单元各项开发指标都得以提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老油田管理上存在严重的5欠账现象,水井管理严重滞后,加上油水井因井况等多种因素影响停井报废,致使泣采井网不完善,导致采油矿所属油田的地层能量保持率处于较低的水平,老油田持续发展和稳产的基础薄弱的现状,采油矿以完善基础井网为核心,强化储层连通性研究,加大油水井动态分析力度,提高注采对应率和注水井分注率,有效保持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陆上老油田开发的持续,综合含水较高,油气产量下降难以避免,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原有的可采储量预测多基于天然能量开发或者注水开发所进行的,而注聚合物驱替在机理上与常用的注水开发有着较大的不同,注聚合物后的新增储量需要重新评价。文章应用动态资料,从驱替特征曲线特征研究入手,建立了不同渗透率级差、不同聚驱控制程度、不同聚合物用量、不同聚合物粘度与原油粘度比情况下注聚机理模型,应用数值模拟得到的非均质油藏注聚后驱替特征曲线变化趋势,然后根据已经结束注聚区块注聚增加可采储量递推校正,以得出注聚合物新增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并对聚驱控制程度、聚合物用量、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精度较高,效果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17.
25-37排萨尔图高台子油层1986年投入开发,经过近30年的开采,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必须寻找新的开发方式.精细注水是指在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搞清各个方向吸水差异,确定剩余油分布的情况下,进行精细注采系统调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精细跟踪调整.目标是追求更高的水驱控制程度和驱油效率.在油井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压裂补孔等措施提高产油降低含水,改变地下渗流方向.采取全井周期注水或者偏调细分层调化学调剖,通过这些调整适时匹配新老注水井注水强度.  相似文献   

18.
史深100断块自1994年投入开发,1995年在进行注水先导实验的基础上,按400×283m的反九点面积井网整体进行注水开发,主体区块连续9年产能规模保持在12×10^4t。但现阶段主体老区未能按原方案设计要求全面转五点井网,由于油水井井况恶化,井网完善程度差,导致史深100主体老区注采井网适应性变差,严重影响了油藏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王超 《科技与企业》2014,(1):145-145
正引言自1992年起,胜利油田开始利用水平井提高热采效果,至2012年稠油水平井达到1600多口,控制稠油储量1亿多吨,成为稠油油藏热采挖潜及产能建设的主要技术。理论和实践表明,受油层的非均质性及水平井段的影响,采用常规的注汽工艺(注汽管柱只有一个出汽点),水平井吸汽井段短(只有50米左右),造成水平段吸汽不均,受效井段短,利用率低,导致热采水平井储量动用率低、采收率低,严重影响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港油田南部断层极其发育,在断裂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同时储层低孔、低渗,非均质强;流体高粘高凝因此不宜采用规则的井网开发。根据油藏构造特征以及储层发育特点,应用矩形井网开发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油藏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