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经一则极富表现力的“中国老太太与美国老太太”的故事,犹如重石激起了百姓心中的消费浪花。从那天起,国人一夜之间学会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一词开始格外引人瞩目。与此同时,美国人又创造了另一个更具魅力的神话——“花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与之不同的是没有揭开自己的底牌而已。  相似文献   

2.
20年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百姓终于开窍,一改传承千年消费“过去”的理念,开始消费未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一个美国老太太的购房故事在中国媒体上广为传播,相信很多中国人很有感触,开始怀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存价值。2008年10月3日,路透辛辛那提报道,俄亥俄州一位90岁的老妇试图开枪自杀,因为她在丧失房屋赎回权之后,面临的是被逐出居住了38年的房子的窘境。是此一时彼一时,还是美国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美国老太太"吗?就是那位贷款买房享受了30年,最后进了天堂还不忘调侃省吃俭用一辈子临死才住上新房子的中国老太太。这位美国老太太最近日子不好过,我们央行的周小川行长批评美国人不会储蓄,所以才导致金融危机,也就间接批评了这位美国老太太。美国人自己也在批评她,说都是她害的,大家有钱的没钱的都贷款买房,所以才导致次贷危  相似文献   

5.
物业税漫议     
吴霖 《中国税务》2009,(10):59-59
有一贝Ⅱ流传甚广的故事,大致是说,一位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等存够买房子的钱时,人已经老了;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一所房子,到老把钱还清,住了一辈子大房子。而今,这则旨在反映东西方不同消费观念的故事又有了新版本,说的是美国老太太年老后由于收入降低,同时又要还贷付税,入不敷出,最终将房子或出租出卖,或出现断供,年老了没房子住,出现“买得起、住不起”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有一则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中美两国两个年纪相当的老太太,有一天都来到了天堂,上帝问她们在人间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中国老太太说,她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好不容易用一生的积蓄买了新房,昨天刚搬进去,今天就上了天堂;美国老太太说,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住了一辈子新房,昨天刚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美国老太太”吗?就是那位贷款买房享受了30年,最后进了天堂还不忘调侃省吃俭用一辈子临死才住上新房子的中国老太太。这位美国老太太最近日子不好过,我们央行的周小川行长批评美国人不会储蓄,所以才导致金融危机,也就间接批评了这位美国老太太。美国人自己也在批评她,说都是她害的,大家有钱的没钱的都贷款买房,所以才导致次贷危机,最后弄得大家不但房子没住上还丢了饭碗。我在这里却要为这位老太太鸣不平,要是没有她们的超前消费,美国就不可能有近30年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一个美国老太太的购房故事在中国媒体上广为传播,相信很多中国人很有感触,开始怀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存价值.2008年10月3日,路透辛辛那提报道,俄亥俄州一位90岁的老妇试图开枪自杀,因为她在丧失房屋赎回权之后,面临的是被逐出居住了38年的房子的窘境.是此一时彼一时,还是美国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车韦 《现代金融》2001,(4):38-39
美国信用消费产生很早,这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较高有很大关系。60年代,美国市场饱和,居民储蓄居高不下,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与企业联合推出信用消费这种超前消费形式,结果大受欢迎。时至今日,信用消费已成为美国的一种消费习惯和消费形式。据统计,美国每年有6000万个家庭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费,累计债务高达4000亿美元。即使一些中产阶段家庭,存款也常常不足3000美元。随着信用消费的不断发展,美国的信用消费体系也日趋完善。具体说,美国信用消费体系的建设主要依赖于建立三个制度:  相似文献   

10.
某报刊登一则小幽默:中、西方两位老太太在同一日升入天堂,中国老太如释重负地说:我辛劳了一辈子,昨天总算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套房子;西方老太说:我昨天刚把年青时买房子的贷款还完,已享用了一辈子。这则小幽默精辟地道出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消费观念的差异。 消费信贷对银行、商家和消费者都有好处,此等利国利民的政策也已经出台一段时日了,为何没有红火起来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中国人的消费观念的制约。有一分钱过一分钱的日子,这句俗话代表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习惯。中国的老百姓对借钱消费还缺乏足够…  相似文献   

11.
美国银行琐谈卢汉川1993年,我有机会在美国呆了一年时间,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人民收入和消费、物价、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作了一些了解和探索,深感比过去从书本上读到的东西,更加具体、真实和深刻。有些事情,与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向我们介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曾涛 《南方金融》2002,(11):16-17
本文主要研究消费与投资问题。从广东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必须认识消费的反作用,要重视通过消费需求来引导生产、引导投资,进而广东必须大力拓展和培育“陆海空”三大消费市场和消费文化,形成消费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扩大消费市场的潜能,预知未来的消费,全面增强广东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信用消费:自由还是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炜 《西南金融》2006,(10):29-30
在信息经济和大众传媒时代,信用消费作为一种生活常态,正逐渐成为大众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传媒时代的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行为不是简单的理性经济行为,它更多地受制于以传媒为中介的符号“场域”诱惑;信用消费大众化不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它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现象。由媒体制造的符号需求造成了消费迷失与消费异化的现象,信用消费扩张的背后隐藏着若干价值扭曲与价值偏差等文化认同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超前消费文化是一种“异化”的文化,超前消费者在无度的物欲中付出了“异化”自己的代价,加剧了人的自由时间、自由空间被挤占,成了物品消费和符号消费的奴隶。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的一个冬天的晚上.三里屯长虹桥附近,一个年轻人匆匆从餐厅出来.正要开车离去,却意外看到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走过来乞讨。与老太太简单攀谈之后,年轻人了解到。这位冻得发抖的老太太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长虹桥下露宿,她的老家在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后,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增长模式将由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以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为代表的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等各种新型消费将快速增长。北京人均2012年达到1.37万美元,在全国率先进入发达经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中,北京要充分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把挖掘、满足多元化民生文化消费需求作为重点,特别是要重点培育新兴文化消费业态,释放新的消费需求,以需求带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条街上有三个水果店。一天,有位老太太来到第一家店里,问:“有李子卖吗?”店主见有生意,马上迎上前说:“我这李子又大又甜,还刚进回来,新鲜得很呢!”没想到老太太一听,竟扭头走了。老太太接着来到第二家水果店,店主马上迎上前说:“我这里李子有酸的,也有甜的,那您是想买酸的还是想买甜的?”“我想买一斤酸李子”,于是老太太买了一斤酸李子就回去了。  相似文献   

17.
前一段时间,我到农行一家网点办理业务,恰好碰见一位老太太正对一名柜员发牢骚。只听老太太讲:“存款时让我们填存款单,存款单上有存款工具一项,我搞不清是什么意思?”这名柜员向老太太解释了半天,也没有给予她满意的答复,老太太是越听越糊涂。我思忖了好久,心想平时我办理业务时也没在意这个问题,确实应该给客户一个明确而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魏才 《中国外资》2006,(12):26-27
1996年,当沃尔玛在深圳罗湖区洪湖路的第一家购物广场开业时,这家巨无霸公司曾经雄心勃勃地希望在中国创造1000亿美元的销售奇迹,业界也惊呼,最强劲的超级对手来了。然而,10年来,在美国式的沃尔玛经验和强大的中国消费文化的博弈中,这个市场目标的实现正变得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动荡一切似乎源自于美国次贷危机,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长期以来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过低的国民储蓄率和消费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大量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美国不得不依靠大量外来的流动性金融资源支撑其投资与消费的扩张。与之相对应,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产油国则通过不断扩大的出口获得越来越多的外汇,  相似文献   

20.
文化消费质量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梳理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文化消费质量的已有研究严重欠缺.论文尝试从人均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文化消费与收入的匹配度、文化消费的内部结构、文化消费的差异以及文化消费的成本与消费效果等六个维度对文化消费质量的科学内涵进行刻画,藉此构建文化消费质量的描述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该指标体系对2001~2013年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质量状况进行了测度,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